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在的具体运用
3个回答财税会计专题活动
- 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心得】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乘以税率,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乘以税率,为递延所得税资产。两者在核算时的科目有:所得税费用、商誉和资本公积,后两者不计入利润。
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一)一般原则
企业在确认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除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以外,企业对于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除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以及企业合并外,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同时,应增加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例19-16】A企业于20×7年12月6日购入某项设备,取得成本为500万元,会计上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因该资产长年处于强震动状态,计税时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列折旧,使用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相同。A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该企业不存在其他会计与税收处理的差异。
分析:
20×8年资产负债表日,该项固定资产按照会计规定计提的折旧额为50万元,计税时允许扣除的折旧额为100万元,则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45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400万元的差额构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企业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20×8年12月31日
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450-400)×25%=12.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1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2.5
20×9年12月31日
资产账面价值=500-500÷10×2=400万元
资产计税基础=500-500×20%-400×20%=320(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400-320)×25%=20(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7.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7.5
(二)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
有些情况下,虽然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但出于各方面考虑,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主要包括:
1.商誉的初始确认
商誉=合并成本-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在免税合并的情况下,商誉计税基础为0,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则减少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增加商誉,由此进入不断循环状态。
【例19-18】A企业以增发市场价值为15 000万元的自身普通股为对价购入B企业100%的净资产,对B企业进行吸收合并,合并前A企业与B企业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假定该项合并符合税法规定的免税合并条件,购买日B企业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及其计税基础如表19-2所示:
表19-2 单位:万元
公允价值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
固定资产6 7503 8752 875
应收账款5 2505 250
存货4 3503 1001 250
其他应付款(750)0(750)
应付账款(3 000)(3000)0
不包括递延所得税的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12 6009 2253 375
分析:
B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预期在未来期间不会发生变化,该项交易中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商誉的金额计算如下: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12 6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750×25%)187.5
递延所得税负债 (4 125×25%)1 031.25
考虑递延所得税后
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 11 756.25
商誉 3 243.75
企业合并成本 15 000
因该项合并符合税法规定的免税合并条件,当事各方选择进行免税处理的情况下,购买方在免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有关资产、负债应维持其原计税基础不变。被购买方原账面上未确认商誉,即商誉的计税基础为零。
该项合并中所确认的商誉金额3 243.75万元与其计税基础零之间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按照准则中规定,不再进一步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不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商誉=15000-12600=2400万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87.5
贷:商誉187.5
借:商誉1031.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031.25
需要说明的是,在非免税合并的情况下,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若将被合并方出售时,商誉的价值可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则初始确认商誉时,商誉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等。继后期间商誉计提减值准备,使得商誉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除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交易或事项中,如果该项交易或事项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所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该类交易或事项在我国企业实务中并不多见,一般情况下有关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均会为税法所认可,不会产生两者之间的差异。
3.与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投资等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一般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但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除外:一是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二是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满足上述条件时,投资企业可以运用自身的影响力决定暂时性差异的转回,如果不希望其转回,则在可预见的未来该项暂时性差异即不会转回,从而无须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三)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以相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量。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不要求折现。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一)一般原则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在估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以未来期间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未来期间内,企业无法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减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影响,使得与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无法实现的,该部分递延所得税资产不应确认;企业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其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而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则应以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考虑到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期间内可能取得应纳税所得额的限制,因无法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而未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
2.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应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在预计可利用可弥补亏损或税款抵减的未来期间内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减少确认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与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其确认条件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同。
3.企业合并中,按照会计规定确定的合并中取得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并调整合并中应予确认的商誉等。
4.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计入所有者权益。如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下降而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特殊情况
某些情况下,如果企业发生的某项交易或事项不是企业合并,并且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且该项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其原因在于,如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则需调整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对实际成本进行调整将有违会计核算中的历史成本原则,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该种情况下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例19-19】沿用【例19-3】A企业进行内部研究开发所形成的无形资产成本为1200万元,因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未来期间税前扣除的金额为1800万元,其计税基础为1800万元。
该项无形资产并非产生于企业合并,同时在初始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确认其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需要调整该项资产的历史成本,准则规定该种情况下不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
本题中,所形成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也可以认为是1200万元,则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计税基础不存在差异。另外,因按照税法规定,其于未来期间可在成本基础上加计扣除的600万元也可以视为一项资产,该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0,计税基础为600万元,两者之间也产生了600万元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因该资产并非产生于企业合并,同时在初始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不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特殊情况
某些情况下,如果企业发生的某项交易或事项不是企业合并,并且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且该项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其原因在于,如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则需调整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对实际成本进行调整将有违会计核算中的历史成本原则,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该种情况下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
1.适用税率的确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估计相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转回时间,采用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基础计算确定。无论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如何,递延所得税资产均不予折现。
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值。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以后,后续期间根据新的环境和情况判断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使得递延所得税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能够实现的,应相应恢复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三、适用税率变化对已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影响
企业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按照新的税率重新计量。 - 这个问题属于高级财务会计中的问题,其中就包含对递延的讲解。举个简单的例子吧,说也说不明白的:你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时候运用的是平均年限法,而税法上要求是加速折旧法,如果在同一个问题上,这两种计提由于方法的不同所以计提时也不会一样的,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计是按照税法上来,这之间就产生了一个差额。。。就是你所说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笼统的理解来讲就是咱们的资产,现阶段会计上已经抵扣,税法上没有做,可以以后再做,这就是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就是会计上没有做,但是税法上要求做,我们就改了税法上的,,, - 税务口径与会计口径是不同的概念,如单纯的看会计处理,你可以到查一下每年的注册会计师会计教材中《所得税会计》一章,里面说细列明了各种情况下的会计处理方式。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1)确定产生暂时性差异的项目 (2)确定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 (3)计算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 (4)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 (5)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发生额 (6)计算当...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 第一,确定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指企业资产负债表日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而非原账面价值。第二,确定每项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第三,确定资产或负债的账面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差额,计算暂时性差异。对于存在差异的,区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资产...
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企业所得税核算时,企业需在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详细核算。其一般遵循以下步骤:首先,确定当期所得税。这是通过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然后按照适用税率计算得出。接着,进行递延所得税的计算。此步骤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计算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
。就是你所说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笼统的理解来讲就是咱们的资产,现阶段会计上已经抵扣,税法上没有做,可以以后再做,这就是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就是会计上没有做,但是税法上要求做,我们就改了税法上的,,,...
即,应当先对资产负债表上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进行确定,接着,对利润表项目当期所得税费用进行倒挤。2、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会计处理计算公式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公式释义:1、以资产负债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