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递延所得税 我怎么也没理解透彻,希望您能分析一下

财运详批十年大运生肖运势终生运势
关于递延所得税 我怎么也没理解透彻,希望您能分析一下
  • 由于会计与税收的目的不同,导致了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之间必然存在着无法消除的差异,这就要求会计核算、反映这种差异对会计主体当期损益及其期末财务状况的影响情况.
    企业所得税的处理方法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企业会计准则(制度)(2005前)对所得税的核算方法(即由企业自行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在应付税款法下,只设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和所得税费用科目,不涉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而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下,改为纳税影响会计法下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这种核算方法,将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之间存在的差异,划分为两大类:暂时性差异(注意,不是时间性差异,其范围要大于时间性差异)、非暂时性差异,与原时间性差异和原永久性差异的分类是不同的。举例如下:
    假设甲公司2007年度按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0 000 000元,所得税率为33%,未来税率预计不会发生调整。
    1、当年按税法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1 800 000元,甲公司全年实发工资为2 000 000元。相关提取的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税法准予全额税前扣除。
    2、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00 000 000元,会计处理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当年折旧额64 000 000元,累计折旧额244 000 000元,无减值准备;税务处理采用平均年限法,当年折旧额50 000 000元,累计税前扣除折旧额150 0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及预计净残值与会计处理不存在差异。
    3、企业当年购入准备近期出售的某上市公司股票,购置成本2 000 000元,年末市价2 600 000元。当年未发生派发红利等事项。
    4、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余额26 400 000元,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账面余额0元。
    除上述事项之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另,该企业预计未来很可能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按照当期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所得税费用。
    会计利润:10 000 000元
    加:工资费用纳税调增额:200 000元(2 000 000 – 1 800 000)
    加:折旧费用纳税调增额:14 000 000元(64 000 000 – 50 000 000)
    减:交易性金融资产纳税调减额:600 000元(2 600 000 – 2 000 000)
    应纳税所得额:23 600 000元
    应交所得税:7 788 000元(23 600 000 * 33%)

    借:所得税费用 7 788 000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7 788 000元

    该分录可理解为: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的当年应交所得税,属当期费用,应当记入当期“所得税费用”科目。

    2、按照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确认暂时性差异及其递延所得税。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 500 000 000 – 244 000 000 = 256 000 000元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 = 500 000 000 – 150 000 000 = 350 000 000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350 000 000 – 256 000 000 = 94 000 000元
    (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表明,企业未来在使用、处置该固定资产时,根据税法的规定,需调减应纳税所得额94 000 000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 = 94 000 000 * 33% = 31 020 000元
    (由于该固定资产在未来使用、处置时需依税法规定调减应纳税所得额,即意味着企业未来可少交所得税31 020 000元,由此形成当期期末企业的一项资产)
    当期应增计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31 020 000 – 26 400 000 = 4 620 000元
    (由于企业当期期初已存在递延所得税资产26 400 000元,因此,只需在此基础上补计至31 020 000元即可)

    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 = 2 600 000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计税基础 = 2 000 000元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2 600 000 – 2 000 000 = 600 000元
    (该应纳税在使性差异表明,企业未来在出售该金融 资产时,根据税法的规定,需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00 000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 = 600 000 * 33% = 198 000元
    (由于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未来出售时需依税法规定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即意味着企业未来应多交所得税198 000元,由此形成当期期末企业的一项负债)
    当期应增计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 198 000 – 0 = 198 000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4 620 000元
    贷:所得税费用 4 422 000元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98 000元

    该分录可理解为:上述增计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属于当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应记入当期“所得税费用”科目。

    至于工资费用的纳税调整问题,由于该差异属于原永久性差异,不影响未来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因此,不形成暂时性差异。从暂时性差异计算公式来看,由于相关工资已发放,则应付职工薪酬(工资部分)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均为零,不存在暂时性差异。
    在本例中,当期所得税费用最终确认了3 366 000元(7 788 000 – 4 422 000),除以当期税率33%得10 200 000元,正好等于会计利润10 000 000元与属于原永久性差异的工资费用纳税调增额200 000元的之和。(需要指出,这样的验算说明只是为了更清楚地反映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于原时间性差异及原永久性差异的核算原理及方法,并不表明任何企业任何情况下均可进行如此的简单验算,这是由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会计理论所导致的,也是与原利润表债务法的实质性区别之一)
  • 1、递延所得税是暂时性差异,就是当期交以后抵扣,或当期不交以后交的问题。
    如果是永久性差异不存在下面分录,按税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2、如果是暂时性差异:分录如下,如果先交,以后抵扣。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5
    以后抵扣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 递延所得税,在会计科目上被细分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从字面意思理解,“递延”意味着所得税被推迟到未来某个时期再行缴纳。因此,这里的“递延”实际上是指时间性差异,即税法和会计在确认收入和费用上的时间差异。通常情况下,税法会根据应纳税所包括的额度来制定纳税申报表。这个应交...

  • 通俗的讲,就是会计上认定的缴税金额与税务局认定的金额不一致,而其中暂时性的(以后税务局就认可了)就是递延所得税。

  • 2. 时间上的差异: 递延所得税的核心在于时间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是暂时性的,不是永久性的,它反映了公司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的应缴纳税金与实际缴纳税金之间的不一致。3. 资金利用与利润最大化: 存在递延所得税的企业,往往希望充分利用资金以获得最大的利润。例如,如果企业本应缴纳300万的税金,但通...

  • (由于该固定资产在未来使用、处置时需依税法规定调减应纳税所得额,即意味着企业未来可少交所得税31 020 000元,由此形成当期期末企业的一项资产)当期应增计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31 020 000 – 26 400 000 = 4 620 000元 (由于企业当期期初已存在递延所得税资产26 400 000元,因此,只需在...

  • 一、通过“时间差异”理解递延所得税 我们先回顾一下会计报表上的一些有趣项目:应收账款、递延收入和预付费用。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时间差异”,这是在会计权责发生制下的一种特殊现象。在利润表中,我们记录了收入,但现金尚未收到,因此产生了应收账款;在资产负债表中,我们记录了预付给供应商的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