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案例
- A:让利20%销售;B:赠送20%的购物券;C:返还20%的现金。
假如以销售一万元的商品为基数,分析其具体商业运作过程中的涉税问题,具体计算如下:A方案:让利20%销售商品。
因为让利销售是在销售环节将销售利润让渡给消费者,让利20%销售就是将价值10000元的商品作价8000元(购进成本为含税价7000元)销售出去。假设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税利情况是:应纳增值税额=8000/ (1+17%)×17%一7000/(1+17%)×17%=145。30(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 [8000/(1+17%)-7000/ (1+17%)]×33%=282。05(元)
企业的税后利润=8000/(1+17%)-7000/(1=17%)-282。05=572。65(元)
B方案:赠送价值20%的购物券。
也就是说购满价值10000元的商品,就赠送2000元的商品,该业务比较复杂,将其每个环节作具体的分解,计算缴税的情况如下:销售10000元商品时应纳增值税=10000÷(1+17%)×17%一7000÷(1+17%)×17%=435。90(元)
赠送2000元的商品,应作视同销售处理,应纳增值税=2000×(1+17%)×17%一1400×(1+17%)×17%=87。18(元)
合计应纳增值税=435。90+87。18=523。08(元)
由于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获得购物券居于偶然所得,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按照现行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发放购物券的企业应该在发放环节代扣代缴,如果企业末代扣代缴,则发放企业应该赔缴。因此该商业企业在赠送购物券的时候,应该代顾客缴纳个人所得税。其税额为:2000÷(1-20%)×20%=500(元)
账面利润额=10000÷(1+17%)-7000÷(1+17%)-1400÷(1+17%)-500=867。52(元)
由于赠送的商品成本及代顾客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款不允许在税前扣除,因此应纳企业所得税额为:10000÷(1+17%)一7000÷(1+17%)×33%=846。15(元)
则税后利润为:867。52-846。15=21。37(元)
C方案:返还20%的现金。
增值税=[10000÷(1+17%)-7000÷(1+17%)]×17%=435。90(元)
应代顾客缴纳个人所得税=2000÷(1-20%)×20%=500(元)
账面利润额=10000÷(1+17%)-7000÷(1+17%)一2000-500=64。10(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额为846。15元(理由同B方案)
则企业的税后利润为:64。10-846。15=-782。05(元)
表6-8 各方案的税收负担比较 (单位:元)
方案 增值税 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 企业税后利润A 145。30
282。05 572。65B 523。08 500
846。15 21。37C 435。90 500 846。15
-782。05在规范操作的前提下,通过对照政策进行具体的测算,我们不难发现各种方案的优劣:A方案,企业通过销售l0000元商品,可以获得572。65元的税后净利润:B方案,企业销售10000元商品实际支出价值12000元的货物,企业的税后净利润只有21。37元;C方案,企业销售10000元的商品,另外还要支出2000元的现金,结果亏损782。05元。显然,该方案最不可取。 - 这个不太清楚啊 因为我们都不是专业人士,你可去网上搜搜免费律师 还是建议你去《无忧欢乐网》上面去免费在线咨询一下律师吧 应该能找到答案得 记得给分吧啊 谢谢
- B方案 赠送20%的购物券 对税收方面还是有益的
案例一:遗产税筹划 假设一位老人拥有2000万元遗产,他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如果他将遗产直接传给儿子,再由儿子传给孙子,那么遗产税为1750万元;但如果他直接将遗产传给孙子,那么遗产税将减少至1500万元。通过税务筹划,老人能够间接减少250万元的遗产税。案例二:合伙制与有限责任制的选择 李某和两...
案例1:甲公司于2020年6月成立,8月1日登记为一般纳税人。2021年5月办理2020年度汇算清缴,结果确定为小型微利企业。2022年申报1-3月的六税两费时,可享受减免优惠。案例2:甲公司于2020年6月成立,8月1日登记为一般纳税人。2021年5月办理2020年度汇算清缴,结果非小型微利企业。2022年申报6月的六...
按照税法规定,该公司于2003年11月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但被告知,享受3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必须以拥有“先进技术企业”证书,而“先进技术企业”是由原国家经贸委负责经贸委负责考核和认定的。在主管税务机关的提醒下,该企业立即向当地主管经贸委提出“先进技术企业”认定申请。然而,无...
比如,江苏国税网2004年12月08日发表的,由舒安仁、董宣标、王斌撰写之文章《论司法与行政执法实践中“偷税”界定的异同》,该文明确指出,“在税收实践中,税务人员对于纳税人偷税是否必须具备主观故意分歧也较大,有的认为必须是主观故意,有的认为只要纳税义务人的行为符合《征管法》第六十三条列举的内容,造成不缴或者少...
案例三:李老板打算和两位朋友合开一家花店,预计年盈利180000元,工资每人每月1600元。花店面临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形式的选择,不同的身份意味着纳税的税率也不同,于是,这位李老板就有了疑惑,到底选哪种形式呢?中财企航列出来这样一组数据:两者比较,税收负担率相差27%,中财企航建议李老板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