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收到金额要比开出去的发票金额多要怎么做账?
4个回答财税会计专题活动
- 借记:银行存款或预收账款 6000元。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 5128.21元。
贷记:应缴税费 ---销项税 871.79元。
…………
1000元不可以不作营业收入不提销项税。这是原则,否则就是漏税行为。法律责任你担不起的。 - 1、未确认是否要归还时,应计入其他应付款,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
2、确认不需归还时,计入营业外收入,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企业应设置“其他应付款”账户进行核算。该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贷方登记发生的各种应付、暂收款项,借方登记偿还或转销的各种应付暂收款项。
月末,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应付、暂收的结存现金。本账户应按应付、暂收款项的类别设置明细账户。
营业外收入在“利润”或“利润或亏损”账户核算。在企业的“利润表”中,营业外收入需单独列示。属于企业营业外收入的款项应及时入账。
不准留作小家当或其他不符合制度规定的开支。企业营业外收入的核算在“营业外收入”账户下进行,也可在该账户下按各种不同的收入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核算。
扩展资料:
其他应付款会计处理:
企业发生各种应付、暂收或退回有关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管理费用”等账户,贷记“其他应付款”账户;支付有关款项时,借记“其他应付款”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企业采用售后回购方式融入资金的,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回购价格与原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
应在售后回购期间内按期计提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按照合同约定购回该项商品等时,应按实际支付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营业外收入账务处理:
①企业转让固定资产时,先结转固定资产原值和已提累计折旧额,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收到双方协议价款,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最后结转清理损益,若转出价款高于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②企业处置无形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等,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摊销,借记“累计摊销”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及其他费用。
贷记“应交税费”、“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无形资产”科目,按其贷方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③确认的政府补助利得,借记“银行存款”、“递延收益”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其他应付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营业外收入 - 实际收到金额要比开出去的发票金额多,按照发票金额做账即可,多出的可以不入账。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附注:实际收到金额要比开出去的发票金额少时,会计分录
借:财务费用-手续费/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 实际收到的金额,比发票多,差额,进入预收账款。
举例子说:
单位实际收到货款为10000万元,实际开出发票为80000元。
那么分录可以这样做: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000
预收账款-xxx 2000
当实际收到的金额超过发票金额时,会计处理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记录。首先,如果这笔款项尚未确定是否需要归还,会计上应将其计入“其他应付款”科目,对应分录为: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 一旦确认无需归还,这笔款项就属于企业的非日常营业收益,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相应的会计分录是:借:银行...
1、未确认是否要归还时,应计入其他应付款,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 2、确认不需归还时,计入营业外收入,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企业应设置“其他应付款”账户进行核算。该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贷方登记发生的各种应付、暂收款项,借方登记偿还或转销的各种应付暂...
1、未确认是否要归还时,应计入其他应付款,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 2、确认不需归还时,计入营业外收入,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为了总括反映和监督企业营业外收入情况,企业应设置“营业外收入”账户。该账户贷方登记企业发生的营业外收入额,借方登记期末转入“本...
1、供货方提供了一张总金额为3005远的 ,但实际操作中,公司仅支付了3000元,账务上的处理方法:(1)如果未支付的5元以后需要支付的话 借:原材料(或库存商品)3005 贷:银行存款等 3000 贷:应付账款 5 (2)如果5元不需要支付了 借:原材料(或库存商品)3005 贷:银行存款等 3000 ...
法律分析:开出的发票必须按发票金额做营业收入,收款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入帐,调整差额。法律依据:《 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