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中关于年金问题的处理,涉及到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 零存整取是我们普通居民较普遍采用的方法,以零存整取利率的计算为例。
零存整取的余额是逐日递增的,因而我们不能简单地采用整存整取的计算利息的方式,只能用单利年金方式计算,公式如下:
SN =A(1+R)+A(1+2R)+…+A(1+NR)
=NA+1/2 N(N+1)AR
其中,A表示每期存入的本金,SN是N期后的本利和,SN又可称为单利年金终值。上式中,NA是所储蓄的本金的总额,1/2 N(N十1)AR 是所获得的利息的总数额。
通常,零存整取是每月存入一次,且存入金额每次都相同,因此,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将存期可化为常数如下:
如果存期是1年,那么 D=1/2 N(N十1)=1/2×12×(12+1)=78
同样,如果存期为2年,则常数由上式可算出D=300,如果存期为3年,则常数为D=666。
这样算来,就有:1/2 N(N十1)AR=DAR,即零存整取利息。
例如:你每月存入1000元。存期为1年,存入月利率为1.425‰(2004年10月29日起执行的现行一年期零存整取月利率),则期满年利息为:1000×78×1.425‰=111.15(元)
又如储户逾期支取,那么,到期时的余额在过期天数的利息按活期的利率来计算利息。
零存整取有另外一种计算利息的方法,这就是定额计息法。
所谓定额计息法,就是用积数法计算出每元的利息化为定额息,再以每元的定额息乘以到期结存余额,就得到利息额。
每元定额息 =1/2 N(N+1)NAR÷NA=1/2(N十1)R
如果,现行一年期的零存整取的月息为1.425‰。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每元的定额息为:1/2×(12+1)×1.425‰=0.0092625
你每月存入1000元,此到期余额为:1000×12=12000(元)
则利息为:12000×0.0092625=111.15(元)
扣去20%的利息税22.23元,你实可得利息88.92元.(注:2008年10月9日以后产生的利息已不用交利息税) - 有的会直接给,有的需要用插值法算吧。不过都挺简单的。
其中,A表示每期存入的本金,SN是N期后的本利和,SN又可称为单利年金终值。上式中,NA是所储蓄的本金的总额,1/2 N(N十1)AR 是所获得的利息的总数额。通常,零存整取是每月存入一次,且存入金额每次都相同,因此,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将存期可化为常数如下:如果存期是1年,那么 D=1/2 N(...
你的理解完全正确,第二个答案中如果是从第5年年末开始支付的话,那么折算下来的年金应当是在第5年年初(即第4年年末),然后折现应当是折4年。第三个答案是从第5年年初支付租金的,那折现的年金应当是在第4年的年初(即第3年年末),再次折现应当是折3年。所以我个人觉得你的理解完全没问题。如果...
首先,将其看做一个5年期的预付年金现值计算问题。500乘以【(P\A 10% 4)+1】=500乘以4.1699=2084.95 第二步:将折现到第五年年初的2084.95再折到整整四年以前。就是2084.95除以(1+10%)的负4次方,得到答案2084.95乘以0.683=1424.02085 遇到递延年金的问题,先不管前面没有支付的年份...
方案三 还是递延年金(你没说清是季末付还是季初付,考试时如果没说清都安普通年金计算)P=5+2*(P/A,3%,16)方案四 递延即付年金 P=7*(P/A,12%,6-1)*(P/F,12%,3) 解释参看方案二解释
方案一:你可以把第一次支付的20单独列开,其余9年的年金现值就是20*5.759(查表可得9年,10%)=115.18,合计20+115.18=135.18 方案二:你可以把10笔款项折算到第四年年末25*6.144(查表可得10年,10%)=153.6,然后折算到本年153.6*0.683(查表可得4年,10%)=104.91(尾数不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