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产企业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的算法

财运详批十年大运生肖运势终生运势
关于生产企业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的算法
  • 免、抵、退税的计算办法。
      免、抵、退税是将退税和征税结合一起计算的,需要通过应纳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等分项目的计算,才能计算出免抵税额和应退税额。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1.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其中,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如果当期没有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上述公式中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以及后面公式中的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就不用计算。

      2.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其中,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3.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根据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期末留抵税额”确定。

      例1:某有进出口经营权的棉纺厂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按照免、抵、退税办法办理出口退税,所生产的混纺布的增值税征税率为17%,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财税〔2008〕138号)规定,自2008年11月1日起,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玩具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4%。具体执行时间以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海关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该厂2008年11月从国内累计采购生产所需原材料等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为600万元,进项税额102万元,进项发票已通过认证,材料均已验收入库,其计划成本630万元;上期留抵税额为72万元。本月内销产品含增值税的销售额为468万元,已收存银行,自营出口货物销售额折合人民币2000万元。

      根据上述资料和规定公式计算有关数据:
      月末,计算结转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2000×(17%-14%)=60(万元);当期应纳税额=468÷(1+17%)×17%-(102-60)-72=-46(万元),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2000×14%=280(万元)。

      因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6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280万元,则当期应退税额=46万元,当期免抵税额=280-46=234(万元)。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应纳税额为负数,反映的是留抵税额,说明企业出口货物准予抵扣和退税的进项税额,没有在内销货物应纳税额中得到全部抵减,未抵减的部分需要退税。但由于当期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只能按当期留抵税额退税,也就是说退税金额不能超过企业实际缴纳给国家的金额。

      例2:假设例1中的上期留抵税额为346万元,其他资料不变,则当期应纳税额=468÷(1+17%)×17%-(102-60)-346=-320(万元)。即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320万元,此时因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320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280万元,则当期应退税额=280万元,当期免抵税额=280-280=0,11月期末留抵结转下期继续抵扣税额=320-280=40(万元)。

      例3:假设例1中的上期留抵税额为20万元,其他资料不变,则当期应纳税额=468÷(1+17%)×17%-(102-60)-20=6(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2000×14%=280(万元),当期应退税额=0,当期出口货物免、抵税额=280-0=280(万元)。
  • 生产企业“免、抵、退”的计算方法
      (1)第一种情况:企业当期无购进免税原材料
      ①计算出口货物不得免征或抵扣税额(A)
      A=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如征税率等于退税率的,则A=0
      ②计算当期应纳税额或当期期末留抵税额(B)
      B=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不予免或抵的税额(A))-上期留抵税额
      如B >0,则不退税;如B <0,B的绝对值就是“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可以退税
      ③计算当期免抵退税额(C)
      C=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
      ④计算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
      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B)≤当期免抵退税额(C),
      当期应退税额(D)=当期期末留抵税额(B)
      当期免抵税额(E)=当期免抵退税额(C)-当期应退税额(D)=C-B
      留抵下期税额=0
      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B)>当期免抵退税额(C),
      当期应退税额(D)=当期免抵退税额(C);
      当期免抵税额=0
      留抵下期的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B)- 当期应退税额(D)=B-C
      (2)第二种情况:企业当期有购进免税原材料
      ①计算当期不得免征或抵扣税额的“抵减额(A)”
      A=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②计算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B)
      B=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不得免征或抵扣税额的的抵减额(A)。如征税率等于退税率的,则B=0
      ③计算当期应纳税额或当期期末留抵税额(C)
      C=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B)-上期留抵税额
      如当期应纳税额(C)>0,则不退税;如当期应纳税额(C)<0,则可以退税,C的绝对值就是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④计算免抵退税额的抵减额(A′)
      A′=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的料件,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货物到岸价+海关实征关税和消费税
      ⑤计算当期免抵退税额(D)
      D=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的抵减额(A′)
      ⑥计算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
      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C)≤当期免抵退税额(D),
      当期应退税额(E)=当期期末留抵税额(C)
      当期免抵税额(F)=当期免抵退税额(D)-当期应退税额(E)=D-C
      留抵下期税额=0
      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C)>当期免抵退税额(D),
      当期应退税额(E)=当期免抵退税额(D);
      当期免抵税额=0
      留抵下期的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C)- 当期应退税额(E)=C-D
    免抵退税的计算与出口销售额的比重没有关系!
  • 一般纳税人应交税算法:1、应交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销项税=含税价÷(1+税率)×税率2、城建税=应交增值税税额×7%3、教育附加=应交增值税税额×3%4、地方附加=应交增值税税额×2%5、水利建设基金=销售额×0.6~1‰(各省征收标准不一)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额本月含税...

  • 一般纳税人企业一年开票100万,进项80万,具体需缴纳税费如下: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方式:1. 若开票金额100万元为销售收入,则增值税应纳税额为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即100*13%-80=-67万元。由于进项大于销项,企业下期可留抵67万元。2. 若开票金额100万元为销项税额,则增值税应纳税额为销项税额减去进...

  • 销项税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所收取的增值税额,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所支付的增值税额。二、企业所得税 税率: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根据企业所得额有所不同,一般为25%,但对于小微企业,可以享受优惠政策,税率为20%。应纳税额: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为企业应纳税所...

  • 征收率是3%,特殊情况是5%。一般纳税人工业企业生产加工产品,增值税税率是17%;如果生产加工的产品适用11%税率,那么其增值税税率就是11%。如果该工业企业提供了应税服务,提供服务适用税率是1%或者6%。小规模纳税人工业企业生产加工产品,增值税税率是3%;如果该企业出租不动产,出租不动产适用的征收率就...

  • 一个内资生产型企业作为一般纳税人,通常可以自行开具和接收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实现增值税的抵扣。然而,对于特定的销售场景,如向个人消费者销售时,一般纳税人可能需要开具6%税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身可能无法直接申请购买这类发票。但是,企业可以通过税务 发票的方式来获取6%税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