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执法追究的对象是

税法执法追究的对象是
  • 实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对于明确税收管理员执法责任,加强税收执法监督,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推进依法治税进程,都起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陕西省地方局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制定了《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办法”是对因过失或者故意造成税收执法过错行为人,通过经济惩戒和行政手段,以此来规范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执法行为。但在税务工作实践中,对执法过错行为的人员却难以严格按照执法过错责任处罚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甚至于在个别地方《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成了一纸空文,根本行不通。
    一、落实《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存在的问题
    (一)、税务执法要求与税收环境存在着差距。
    首先是纳税人的税收法律意识普遍淡薄,税收违法行为比较普遍。譬如如个体运输以及私房出租的纳税人不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不按规定申报、不按规定缴纳的现象比比皆是;纳税人为在银行开立帐户,办了税务登记,却不主动向税务机关办理税款申报;临时建筑、修路的小型建筑队不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不按规定申报纳税。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纳税人的税收违法行为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如果对所有 “应收而未收”、“应处罚而未处罚”行为,一律追究税务人员过错责任的话,可能没有不被追究的税务执法干部,甚至会出现税收管理员当月津贴被处罚完不够扣倒挂的现象。如此的责任追究办法,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其次,由于执法中人为因素使执法过错时有发生。其主要表现为:
    1、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税务机关作为行政执法机关,独立依法行使税收执法权,但现有的地税行政体制,又受制于地方政府,极大影响了税务机关正常的依法行政活动。如:地方政府对纳税人上访,尤其是对集体上访,总是从稳定大局出发,出面干涉地税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讲,怂恿了纳税人的违法行为,纳税人从中“受益”后,形成了遇事找政府的恶性循环,而不去寻求复议或诉讼的正当救济途径。
    2、税务机关个别领导“以言代法”、“以权代法”。在现实当中,对有“头脸”人以及内部干部的“私人税收”、“亲戚税收”、“关系户税收”的涉税问题,个别领导经不住人情、面情、权力等的压力,出现内部说情、“打招呼”、以权压人、应移交不准移交等现象一时难以杜绝。“小问题”有“小领导”表态,“大问题”有“大领导”表态,似乎违法问题可大可小、税收可多可少,形成了纳税人与税务机关“讨价还价”的恶习,“固定性”税收变成了“弹性”税收,使税务执法失去了其应有的严肃性。如我县新建一纺织企业,县政府某县长声称是政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不准缴纳建筑营业税。税务人员前去催缴,县政府就干涉。依法办事,依率计征成为一纸空文。
    3、执行人员执法不严, “人性化”执法过浓。税务执行人员由于长期直接与纳税人打交道,对纳税人执法过于苛刻似乎有些于心不忍,对偷税、抗税、逃避追缴欠税等犯罪行为应移交司法部门问题总是网开一面,宁愿将问题作变通处理或作内部解决也不移送司法机关给一棒子打死,更有甚者是对发现的问题索性隐瞒不报,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二)、税务执法要求与税务人员业务素质存在相当大距离
    税务机关是执法机关,税务人员要规范执法的前提必须是自身要有很高的业务素质,精通税法。近几年来,虽然税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但税务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偏低,且年龄呈现出老龄化趋势。在日常税收工作中接触的大多是一些简单税收征管,就是对简单税收业务还有一部分人不能够独立完成;对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方面的政策,特别是涉及查帐征收平时很少触及,对财务会计知识知之甚少,无法胜任对复杂业务的需要;对一些电脑查账、涉外税收等“高科技”涉税问题就更是无从谈起。勿庸置疑,税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对规范执法行为不失为一项好的举措,但由于目前税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如果陡然用高标准、严要求去进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就未免显得脱离现实。
    (三)、人员分工与过错责任追究有失公平
    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要公平、公正,其前提是必须首先做到对执法人员分工的公平、合理,如果分工不合理,那么就必然带来过错追究的显失公平,同时,也让被追究人难以信服。当前,税务工作的绝大部分工作量都集中在城区,农村税收工作量相对小,但农村的征管机构依然存在,税收执法工作量在单位与单位之间、人与人之间存在不平衡。严格过错责任追究对税务执法人员来讲,担负的工作量越大、执法的对象越多、技术含量越高,相应其执法过错的机率就越高。而现实中因税务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人员分工上基本上是按照领导的意图作了人为的搭配:对工作能力高、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好的,恰恰让其担负的工作量相应就大一些,对一些大企业等高难度的税收工作完全是依靠税务精英的“内查外堵”完成的。相应其执法过程中的过错机率就较之其他大多数人要高,那么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起来,就会出现极不公正的结果,也就是“执法的”不如“不执法的”、“做事多的”不如“不做事的”、业务能力强的不如无业务能力的、搞稽查的不如搞管理、搞管理的不如搞征收、搞征收的不如搞后勤。如此以来,执法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反倒成了被处罚的重点对象,极大挫伤执法人员执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违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初衷。因此,应该按照工作岗位和工作量确定税收人员的津贴待遇,真正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样才能解决执法过错追究中出现的苦乐不均问题。
    (四)、个人待遇与执法质量发生错位
    税务机关执行的是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从现有的工资待遇分配基本上还是在吃“大锅饭”,“论资排辈”拿工资,干好干坏一个样,与个人的业务能力、执法水平毫不相干。在“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为了满足自身利益,往往脱离实际对地税机关硬性下达税收任务指标,并与既得利益相挂钩,使税务机关疲于税收任务奔命,始终无法从“税收任务第一”阴影中摆脱出来,转移到“征管质量第一”的轨道。这种收入与工资挂钩的激励机制,促使税源基础好而税收任务小的地区,为了担心来年增加基数,有税收而不收,应处罚而不处罚。相反完不成任务的地区,就违背税收政策去征收,按照政策应减免而不减免、提前征期、依票挖税、违背税收政策征收,使税收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的职能作用失真。税务机关围绕收入任务为中心,以收入论报酬激励机制,大大淡化了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对执法质量的重视程度。
    (五)、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缺乏监督与制约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税务执法过错责任实行的是税务机关内部追究,其间的公正性说不清道不明。既便是税务内设“超脱”的法制机构,也难以真正做到“超凡脱俗”。同时,要公平、公正进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需要税政、计会、发票、人事、监察、稽查、征管等单位的整体联动,但现实中好人主义思想比较盛行,对各自发现的执法过错问题不愿上缴;何况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工作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精力,并且是高素质、责任心强的人长年从事这项工作,而目前仅是依靠现有的法制机构去孤军奋战,只能是孤掌难鸣;《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的杂乱无章,更是让法制机构无所适从。
    二、实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税务执法人员培训力度
    对于税务执法人员一律实行岗前培训,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不合格不上岗,并定期组织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执法人员严格实行末位淘汰制,对长期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的调离执法岗位,或实行强制脱产学习。真正使每一位税务执法的人员都能做到熟练掌握税收业务本领,按照工作能力选择自己适合的岗位,真正人尽其材,发挥各自最大的潜能。
    (二)、积极宣传税法,加大对纳税人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纳税人要诚信纳税,就必须学法、知法、懂法。税务机关应当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特别是新政策、新规定,要及时对纳税人做好这方面纳税辅导,做到宣传与处罚、教育相结合。对纳税人违法行为应区别对待。对比较普遍的管理性违法行为,在初步规范期间可实行提醒制,对拒不改正的坚决予以严厉打击;对纳税人偷、抗、骗税行为一经发生就应当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应当移交司法机关处理。通过加大对纳税人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使依法诚信纳税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三)、提高对执法责任追究的认识,转变税收工作理念
    推行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关键在于领导重视不重视,支持不支持。对税务工作的思路要由“收入型”向“质量型”方向转变,对各级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的考评,不能把税收收入计划完成情况好坏作为政绩的唯一标准。同时,要彻底打破现有的工资分配制度,提高执法岗位的个人津贴待遇,执法风险与执法待遇并存,将税务执法人员的待遇与执法岗位数量、工作质量挂钩,高数量高待遇,高质量高待遇,以此激活执法人员执法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税收管理理念。
    (四)、税收过错责任追究要因地制宜
    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是依法行政的必然,但应当符合当前实情,而不能陡然将门槛设得太高。对于征管的难点、盲区不能搞一刀切,理顺征管秩序,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执法人员的追究也应当有所区别,要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过错追究办法。执法工作实行量化,执法人员的工作量的衡量标准应区分不同情况进行量化,如对双定户用管户数量加管片责任到人;对难管户或尚未规范的业户如:车辆运输、私房出租适当减少管户数量;企业、单位应按难易程度、工作量的大小进行量化。在税务执法人员的岗位安排上,实行工作量化后,由税务干部自行选择,自由竞争,真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五)、规范执法档案资料,为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夯实基础
    执法档案资料是执法过错责任的重要证据,也是反映执法人员执法水平、执法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纸质档案还是电子档案,纳税户的档案资料应当反映该业户登记是否按时、申报是否按期、缴纳是否及时、滞纳金是否加收、违法是否处罚、程序是否合法、稽查是否正确以及发票的领用存等情况,每一个纳税人的档案资料从税务登记直到结束纳税义务办理注销登记为止得到全面的反映。税务机关在平时执法当中,要做到执法与档案资料同步走,为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提供一手资料。
    (六)、建立健全组织考核体制,严格考核制度
    将领导工作的重心转入抓考核,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考核。组建一支精良的考核队伍,考核机构将考核作为日常工作有计划的开展,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有问题要监督检查,有责任就要追究到底。上级考核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巡回调片的执法大检查,对检查出来的执法过错当场予以严格责任追究,对下级考核机构有错不“究”、徇私舞弊的追究考核人员的过错责任,使执法检查人员真正充分发挥领导“千里眼”的作用,监督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执法。在执法上,执法人员要找出纳税人违法的“漏子”,增强执法透明度,严格依法行政;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处处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只有这样,税务机关的执法质量才会真正迈入一个新的台阶。
    腾讯众创空间,一个去创业的平台。
  • 严格过错责任追究对税务执法人员来讲,担负的工作量越大、执法的对象越多、技术含量越高,相应其执法过错的机率就越高。而现实中因税务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人员分工上基本上是按照领导的意图作了人为的搭配:对工作能力...

  • 一、正面回答税收执法责任制主要追究的责任是行政责任。税收执法责任制责任制是税务机关根据依法行政的要求和税收征收管理的特点,将税收执法责任具体分解落实到执法人员,并通过对执法行为评议考核和对执法过错行为的责任追究。并通...

  • 1.行为主体具有广泛性 税收违法行为的主体是指税收违法行为的实施者,即行为中权利的享有者或义务的承担者,或者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税收违法行为的主体不仅包括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还包括其他主体,如委托征税主体、协助征税主体、...

  • 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是2001年国家税务总局为了规范税收程序,稳定税收秩序而颁布的试行的行政规范试行版。而其正式版的法律公文已于2005年03月22日实行。追究范围和适用执法过错责任的追究形式为:批评教育、责令作...

  • 1、督察对象 明确督察的对象,包括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确保督察范围全面。2、督察内容 规定督察的内容,如税收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税收征收管理情况等,确保督察内容的全面性。3、督察方式 明确督察的方式,如现场检查、案卷...

财税会计资料教程免费索取

联系方式 / Contact information
需求描述 / Requirement descripti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