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抵免与税收抵扣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4个回答财税会计专题活动
- 税收抵免是在税收方面给予相关的优惠待遇,也就是税法上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根据相关行业和单位性质享受的优惠。
税收抵扣是在发票或进项方面的相关税法上给予对应销项税所做的抵减。就好像销项税-进项税一样,进项税就为税收抵扣项目。
二者不同。 - 根据国家规定,从2002年起,凡具备独立核算、经主管国税机关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且具有生产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团体,其自营(委托)出口的自产货物,除另有规定者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在此之前,深圳很多企业(特别是老三资企业)执行 的是“不征不退”政策。为便便于纳税人理解,现举例对两种办法加以比较:
例:某生产企业当期内销收入5000元(不含增值税),出口销售收入折人民币10000元,当期购买原材料取得可抵扣的进项税额1500元(其中用于出口货物1000元,用于内销货物为500元)产品的征税率和通税率均为17%。假设无上期留“抵税”额。
(1)按照“不征不退”办法,出口销售免税,该部分货物原材料的进项阁额不得抵扣或退税,则:企业当期应纳税款=内销收入X税率-内销货物应抵扣进项=5000X17%-500+10000X0=350(元)(公式中的“10000X0”用来体现出口货物免税,下同)
(2)按照“免、抵、退”税办法,出口销售免税,但该部分货物析材料的进项税额可用业抵扣内销货物应纳税款和用来退税,则企业当其应纳税额=内菹收入X税率-内销货物应抵扣进项-出口销售货物应抵扣和退税的进项税额=5000X17%-500+10000X0-1000=-650(元)计算出的纳税款为-650元,说明当期出口部分原材料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款后还有剩余,可予以退税。
上述计算中,两各方法的区别在于对出口货物耗用原材料的进项税额1000元是否用来抵扣。实行“不征不退”的办法是不得用于抵扣。而在“免、抵、退”税办法下,1000元进项税额不但抵顶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未抵顶完的650元还可以退税,体现了“免、抵、退”税办法的“抵税”和“退税”的规定 - 抵扣是税前抵扣,抵免是税后抵免
- “免、抵、退”税是出口退税的一种方式。《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推动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财税[2002]7号)规定,我国对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除另有规定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
“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
“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
“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税收抵免是在税收方面给予相关的优惠待遇,也就是税法上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根据相关行业和单位性质享受的优惠。税收抵扣是在发票或进项方面的相关税法上给予对应销项税所做的抵减。就好像销项税-进项税一样,进项税就为税收抵扣项目。二者不同。
3、两者没有什么联系。税收抵免是不要重复交税,而税收减免是少交税。
(1)按照“不征不退”办法,出口销售免税,该部分货物原材料的进项阁额不得抵扣或退税,则:企业当期应纳税款=内销收入X税率-内销货物应抵扣进项=5000X17%-500+10000X0=350(元)(公式中的“10000X0”用来体现出口货物免税,下同) (2)按照“免、抵、退”税办法,出口销售免税,但该部分货物...
”纳税扣除“是指居民企业在计算所得税时,税法允许的可以税前扣除的种种费用项目,即在税收方面给予相关的优惠待遇,并根据相关行业和单位性质享受的优惠。“税收抵免”是指居民企业有在境外设立的分公司或子公司,从这些公司分回的股息红利和其他各种经济利益在境内缴纳税款时可以抵免的已在境外缴纳的税...
税收抵免与税收扣除在操作方式上有所区别。税收抵免发生在计算应纳税额后,即从应缴总额中减去特定数额,从而直接减少纳税人的负担。相反,税收扣除则是从应税收入中直接减去一部分,影响的是收入基础。税收抵免因其在提高税后收益方面的积极作用,常被政府用作政策工具,以实现特定政策目标,比如美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