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如何确定?

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如何确定?
  • 1、企业所得税是按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计算缴纳的。
    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业务成本-主营业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2、适用税率问题: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在3万元以内(含)的适用18%,在3万元至10万元(含)的适用27%,在10万元以上的适用33%。
  • 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
    1、直接法: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2、间接法: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

    扩展资料
    计算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时需要注意以下调整问题:
    1、纳税人的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分别按计税工资总额的2%、14%、2.5%计算扣除。企业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高于其计税工资标准的,应按计税工资标准分别计算扣除;企业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低于其计税工资标准的,应按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分别计算扣除。
    2、超过国家规定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的捐赠,以及非公益、救济性的捐赠:纳税人用于公益、救济性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金融保险企业1.5%)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纳税人的非公益、救济性捐赠不得扣除。
    3、企业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逾期归还银行贷款加收的利息等不得扣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纳税所得额
  • 企业应纳所得税额=当期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企业所得税法定扣除项目是据以确定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项目。企业所得税条例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是企业的收入总额减去成本、费用、损失以及准予扣除项目的金额。
    成本是纳税人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发生的各项直接耗费和各项间接费用。费用是指纳税人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损失是指纳税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营业外支出、经营亏损和投资损失等。
    除此以外,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对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按照税收规定予以调整。企业所得税法定扣除项目除成本、费用和损失外,税收有关规定中还明确了一些需按税收规定进行纳税调整的扣除项目。

    扩展资料: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
    企业下列经营的收入可以分期确定,并据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一)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产品或者商品的,可以按交付产品或者商品开出发货票的日期确定销售收入的实现,也可以按合同约定的购买人应付价款的日期确定销售收入的实现。
    (二)建筑、安装、装配工程和提供劳务,持续时间超过1年的,可以按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定收入的实现。
    (三)为其他企业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等,持续时间超过1年的,可以按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定收入的实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企业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
    1、直接法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2、间接法
    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予以调整的金额;二是企业按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税收金额。

    扩展资料:
    企业所得税计税基础:
    应纳税所得额 =收入总额 - 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 =利润总额 +纳税调整增加额 - 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月预缴额 =月应纳税所得额× 25%
    月应纳税所得额 =上年应纳税所得额× 1/12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接受捐赠所得和其他所得。
    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 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纳税所得额
  •   企业所得税是按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计算缴纳的。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业务成本-主营业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按照税法规定,是指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在 境内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税金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 1、直接法,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2、间接法,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

  •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按照税法规定,是指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在 境内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税金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对于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及公式。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每一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之后的余额。
    应纳税所得额有两种计算方法:
    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额-免税收入额-各项扣除额-准予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额
    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 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5000元/月,劳务报酬所:每次收入额;稿酬所得:每次收入额。
  •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 法律分析: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 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有两种计算方法:1、直接法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

  • 综上所述,确认企业应纳税所得额需遵循上述四个步骤,即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过去年度亏损后的余额。此余额即为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是计算企业应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基础。

  • 律师解答: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一)销售货物收入;(二)提供劳务收入;(三)转让财产收入;(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 法律主观:企业所得税是按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计算缴纳的。1、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业务成本-主营业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2、应纳税所得额=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3、应纳所得税=应...

  •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2、间接法 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予以调整的...

财税会计资料教程免费索取

联系方式 / Contact information
需求描述 / Requirement descripti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