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上市公司制造的虚假财务信息?

如何识别上市公司制造的虚假财务信息?
  • 一、虚拟资产,隐藏债务,以虚增所有者权益

    1.常用手法
    虚拟资产是造假公司操纵利润的“蓄水池”和“垃圾桶”。虚拟资产的主要手段有:虚增库存存货,如发出商品不记账,已销商品成本不予结转;不良资产长期挂账,如超过三年的应收账款,超过受益期限的待摊费用,盘亏、毁损的资产不予转销,超期服役已不具有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不予报废注销等。
    隐藏债务的手段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到期应付费用不予确认,如借款利息、票据利息、应付债券利息,外币负债的汇兑损失等,按制度规定在会计期末应予确认为本期费用和负债,而有些公司则不予确认和报告,其结果是少计费用,虚增利润,少计负债,虚增所有者权益。虚拟资产,少计负债会使上市公司体现出良好的财务状况,使投资者认为该公司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如被称为 诈骗第一案的红光实业,在上市申报材料中隐瞒了固定资产不能维持正常生产——其关键生产设备彩玻炉实际上已满使用年限,折旧已经提完,已无 常运转的严重事实,使红光实业骗取了上市资格,达到了筹资圈钱的目的,而带给 股市和投资者的却是震撼和损失。
    2.识别方法
    剔除不良资产。不良资产指资产中出现的财产虚假价格、债权呆滞以致无法实现或不能全部实现其账面价值的部分,而且这部分资产根据现行会计政策不能确认其损失额或允许调整其损失额,主要存在于应收账款、存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等方面。剔除不良资产的方法一是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比较,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则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也可能表明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二是将当期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和增减幅度与当期的利润总额和利润增加幅度比较,如果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和增加幅度超过利润总额的增加额和增加幅度,说明企业当期的利润表有水分;三是关注各种应收应付款的时间,如果企业有长期挂账而未做处理的应收应付款项,说明企业这方面的财务状况值得怀疑。

    二、虚构收入,以虚构本期利润掩盖亏损
    1.常用手法
    使用不当的收入确认方法,提前确认收入,是一些公司常用的会计报表粉饰方法。其主要手段:一是在签订销售合同物权尚未转移时确认收入,二是将库存商品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同时增加应收账款,使主营业务收入虚增,形成白条利润,同时又通过应收账款虚增资产。如2001年银广夏事件,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增主营业务收入,虚增巨额利润7.45 亿元,给2001年的 股市带来巨大震动。再如1997 年张家界公司与张家界土地房产开发公司、深圳凯来德实业公司、湖南兆华投资公司签订了150亩土地转让协议,金额合计4295万元。协议约定,受让方需在半年内付清全部价款,才能得到土地使用权证。张家界公司在未开具发票、未收到款项、土地使用权也未转移的情况下,将土地转让金额确定为当年收入,使收入虚增4295万元。
    当然,有的上市公司为了确保本期利润,将应由本期补偿的已销产品成本推迟到以后期间结转,将应由本期负担的已发生费用列作待摊,将应计入本期但以后支付的费用不予计提,以虚增本期利润和资产。

    2.识别方法
    从主营业务收入与应收账款关系上分析是否存在“白条”利润。该问题分析一是看本期应收账款发生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的大小,二是看应收账款与主营业务收入及其利润的增长比例。如果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过大,或者收入和利润大幅度增长,应收账款却以更大比例增长,或者收入和利润下滑,而应收账款却大幅度增长,都说明公司实际经营资金流入不足,资金大量沉淀,白条利润存在,如果这种状况长期不得以改善,将会严重影响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甚至导致公司无法持续经营状况发生。另外,在进行该问题分析时,要特别关注报表附注中应收账款前五名单位及其金额,主营业务收入前五名单位及其金额,从中分析有否通过关联交易虚构收入和利润现象。
    三、巧钻会计政策漏洞,人为调节资产或收益
    1.常用手法
    会计政策是公司编制财务报告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实务,不同的会计政策能够产生不同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在现有的以会计准则为企业会计规范的模式下,对某一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往往有很多的会计处理方法。比如管理者可以选择在存货发出计量时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还是个别计价法,厂房设备折旧时采用直线折旧法还是加速折旧法,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由于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对公司的财务报告有很大影响,从而为管理层操纵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提供了机会。公司往往借助于多种多样的会计政策选择来实现对自己有利的经济后果,其主要方式有:
    (1)改变折旧政策。如通过延长折旧年限的方法,或者通过改变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如改加速折旧法为直线折旧法)等来降低当期折旧费用,以增加当期利润,同时又可以高估资产的账面价值。
    (2)通过改变存货的计价方法和六大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人为调节各期利润和资产账面净值。
    (3)通过改变坏账准备的计提比率或计提范围来降低当期费用,增加当期利润和应收账款的可变现净值。
    (4)运用不恰当的股权投资方法,人为调节收益。根据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可以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如果采用权益法,当被投资企业出现亏损时,投资企业必须按投资比例确认投资损失。但一些公司却相机致宜,对于亏损的被投资企业,应采用权益法核算却采用了成本法,不确认投资损失。
    (5)运用不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借款费用包括借款利息、汇兑损益以及相关的金融手续费。按制度规定借款费用根据其借款的用途可将其计入开办费、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某些上市公司借此人为调节借款费用,应计入费用的却予以资本化,从而达到人为调节利润之目的。例如2001年被 证监会处以警告并罚款100万元的金路公司,在1997年年报中,以多计资本化利息,少计财务费用等手段虚增利润3415.17万元。
    2.识别方法
    从会计政策的改变分析公司是否人为调节利润。该问题分析主要从会计报表附注中对公司采取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政策变更情况说明入手,看公司有否滥用会计政策,以达到人为调节利润的目的。一方面,看公司是否通过改变会计政策以增加利润,如改变折旧计算方法、改变主要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降低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减值准备计提比例或冲回减值准备等增加利润的现象。另一方面,看公司是否利用国家会计政策变更的机会,集中处理历史遗留的坏账,造成上市公司业绩的剧烈变化,看是否将超期的应收款不予转销,该提折旧的资产不提折旧等现象。
    四、利用关联交易人为调节利润
    1.常用手法
    当上市公司为维护形象或达到增资配股目的需要增加利润时,往往利用关联交易来虚增利润。其一,关联购销。上市公司向大股东出售产品,价格高出正常公允市价,而且是挂账销售(应收账款)。而大股东往往最终未将产品销售出去,形成企业集团的内部利润。其二, 转让、置换和出售资产。如广电股份1997年11月将6926 万元的土地以21926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其母公司,确认了15000万元的收益, 同年12月又将账面净资产为1454 万元的一家下属公司整体产权以9414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其母公司,确认了7960万元的营业外收入。仅此两项交易就带来了22960万元的收益,占该年度利润总额9733万元的235.9%。若剔除这两笔交易,该公司1997年度实际上亏损了13227万元,是关联交易的“魔力” 掩盖了广电股份的巨亏。其三,资金往来。上市公司与关联企业之间无视法规规定,进行资金拆借,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数额巨大的资金,而上市公司则通过计收资金占用费来粉饰会计报表。如2001年猴王集团,三九医药、美尔雅,st九州等上市公司因未及时披露大股东和关联方占用资金而遭谴责和惩罚。其四,上市公司与关联企业之间通过不良资产抵债,或以非公允价格进行非货币交易等手段为调节器,以达到虚增资产,少计负债,虚增利润之目的。
    2.识别方法
    (1)从往来账项变动情况分析公司经营状况及其风险。此问题分析要特别关注会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中的其他应收款“应收关联公司的款项”,从中分析是否存在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上市公司又计提资金占用费形成历年利润的现象,该事实发生,会一方面虚增公司资产;另一方面虚增公司利润,从而导致公司资金紧缺,营运能力下降。所以, 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时, 要特别关注会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中的其他应收款“应收关联公司的款项”。
    (2)利用有关财务指标的计算及其与同行业对比,分析公司经营状况。利用财务报表资料进行有关财务指标的计算,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分析公司的偿债能力;利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分析企业资本营运能力;运用营业收益率、资本收益率、成本费用收益率等指标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同时将各项财务指标与同行业进行横向数据的比较,分析公司在同行业中的状况及业绩,分析指标是否异常,借以分析其业绩的真实性。
    (3)通过有关指标对比,判断是否存在不确认或少确认费用以虚增利润的现象。从借款额度与借款费用增长比例,判断借款费用的处理是否存在隐匿、转移现象;从销售收入与销售费用的增长,判断是否存在少计销售费用的现象。如果销售收入成倍增加,但仓储费、运输费等却分文没有增加或增加的比例很小,按一般逻辑也能推出该公司有造假现象。
    五、掩饰重大交易或事实
    1.常用手法
    掩饰重大交易或事实有两种做法,一是利用报表项目进行掩饰,在会计报表项目中,以“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作为调节器。二是在表外披露中掩饰,通常是对重大事项如诉讼、担保事项等隐瞒或不及时披露。
    2.识别方法
    从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了解公司的未来发展实力。投资者在取得有关财务信息做出投资决策时,应关注公司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如公司所在行业说明,公司面临的机遇与风险说明,公司重点投资计划说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说明,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说明,关联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说明,企业合并、分立的说明等。这些说明事项有助于投资者理解和分析财务报告。
    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会计信息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债权人的信贷决策、对企业经理人员的评价、对企业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评估、政府对企业的微观管理等,都密切相关。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状况,不仅影响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经济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然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现象却大量存在,其数量之多、危害之大令投资者震惊,其对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制约效应,已经显现。因而,有效解决会计信息造假问题,已成为我国会计界、经济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 剔除不良资产的方法一是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比较,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则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也可能表明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二是将当期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和增减幅度与当期的利润总额和利润增加幅度比较,如果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和增加幅度超过利润总额的增加额和增...

  •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基本操作就是测算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如果这家上市公司某块主营业务收益大大超过同行业水平或者波动较大,就有可能是在造假。如果你发现上市公司的毛利高得惊人,就有必要对这样的公司提出质疑。实际上,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真正高利润的企业寥寥无几,高利的背后往往是陷阱。利用这种方法...

  • 一、上市公司财务信息造假的具体表现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表现为公司的财务数据不能准确反映上市公司真实的经营情况,即信息失真。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违反法律的恶意造假行为。如伪造会计原始凭证、伪造合同,虚增销售收入。这种造假行为是十分恶劣的,纯粹是子乌虚有。(2)利用虚假包装、关联交易或报表性...

  • 上市公司有两种经常用的造假方法:一种是集中在某家子公司作假(母公司及其他子公司也有作假,但所占份额不大);另一种是造假分散,几乎所有子公司及母公司都在造假。现在许多上市公司都有一些神奇子公司,业绩好得不得了,这样的子公司往往是造假造出来的;还有一些子公司,是年底才并购进来的,这时要...

  • 第一节 细分上市公司所处行业 通过对比同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和指标,可以发现报表中的异常和不合规之处,从而识别可能存在的虚假报表。第二节 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同业比较 在同行业内,财务数据和指标的对比可以帮助识别异常情况,进一步揭示虚假报表的可能性。第七章 基本面分析 第一节 基本面分析...

财税会计资料教程免费索取

联系方式 / Contact information
需求描述 / Requirement descripti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