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利润和企业所得额的不同点有哪些
1个回答财税会计专题活动
- 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区别:1、定义不同,会计利润是根据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使用收入减去各种费用计算出来的结果。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根据税法规定计算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2、计算方式不同,会计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
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实际核算的方式不同,得出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企业需要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数据,从而选择合适的核算方式。 具体来说,这种差异来自于税会差异。就是说,企业会计的核算和税法核算有明显的差异。
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区别 1、定义不同 会计利润是根据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使用收入减去各种费用计算出来的结果。会计利润反应的是企业在一定会计区间,盈利的实现情况。会计利润是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出来的。 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根据税法规定,计算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应纳税所得额是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出来的。
2、计算方式不同 会计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收入-费用。当然这里的收入即有主营业务收入,也有其他业务收入。而费用不简简单单的是“四费”支出,还包括减值损失等。 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是相对的,都是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关系的收入和支出。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这里的纳税调整,也包括纳税增加也包括纳税减少。可以说,应纳税所得额和会计利润之间不能盲目的比大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计算方式属于间接计算方,还一种直接计算方,也是可以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的。 即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各项扣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等。 直接计算法虽然看着更易懂,但是这种做法的计算量太大。并没有间接计算法使用的范围更广。
税会差异的本质是什么? 对于企业来说,在一般计算时使用的核算规则就是权责发生制,即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则。企业会计核算之所以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计算,主要就是为了防止企业操作利润。通过权责发生制计算的结果也更加符合企业实际业务的开展情况。 对于企业来说权责发生制虽然可以更加准确的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但是,这样的核算方式不能满足税款的计算。对于国家的税收征管工作来说,并不承认会计上面的权责发生制。
即税法和会计核算方面的逻辑是截然不同的。对于税法来说,它存在的目地就是为了使国家可以足额把税款征收上来。可是说税法的规定,并不关心企业会计核算的情况。即税法计算时,根据收付实现制进行计算。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管企业的业务在什么时间发生,只要在当期获得现金流,就需要缴纳税款。当然,具体到企业的各项业务,税法的规定还是很详细的。 综上可知,税会差异的本质其实就是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之间的差异!
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区别:1、定义不同,会计利润是根据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使用收入减去各种费用计算出来的结果。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根据税法规定计算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2、计算方式不同,会计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实际核算的方式...
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区别如下:1、计算的依据不同:(1)会计利润是按照《 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进行计算;(2)应纳税所得额则是根据《 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进行计算。2、计算方法不同:(1)会计利润计算的基本方法是,按照实现原则确认企业在一定会计期内的收入,按照配比...
法律分析:一、收入总额构成内容的差异。二、费用项目扣除范围的差异。三、费用项目扣除标准的差异。四、固定资产折旧政策规定的差异。五、无形资产摊销规定的差异。六、发出或领用存赁成本计价方法的差异。七、长期待摊费用摊销的差异。八、借款费用处理的差异。九、坏账准备规定的差异。十、亏损弥补事项规...
会计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区别:(1)企业的会计利润总额是企业根据会计准则或者会计制度的规定,按照会计的核算方法计算出来的。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
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区别:1、会计利润指公司的总收益去掉全部的显性成本或者会计成本之后的余额。应纳税所得额是计算公司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2、会计利润是指公司所有者在支付除资本以外的全部要素报酬后余下的利润;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