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表怎么填

企业所得税表怎么填
  • 问题一:企业所得税A类申报表怎么填写呢? 上面的好像太复杂了。其实,填这所得税预交表,一般的企业只厂填入:1、营业收入=你们公司该季度的“主营业务收入”2、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3、利润总额=企业的利润总额=本年利润该季度贷方累计数7、减免所得税额,按照你们企业的实际情况填就好了。至于累计金额一栏,一般会自动累加的,不用自己填写。该季度应交所得税额=第9行的“累计金额”数

    问题二:新版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怎么填 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
    填报说明
    一、本表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方式申报企业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及在 境内设立机构的非居民纳税人在月(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时使用。
    二、本表表头项目:
    1、“税款所属期间”:纳税人填写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公历1月1日至所属月(季)度最后一日。
    企业年度中间开业的纳税人填写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当月(季)开始经营之日至所属季度的最后一日,自次月(季)度起按正常情况填报。
    2、“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15位)。
    3、“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中的纳税人全称。
    三、各列的填报
    1、“据实预缴”的纳税人第2行-第9行:填报“本期金额”列,数据为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填报“累计金额”列,数据为纳税人所属年度1月1日至所属季度(或月份)最后一日的累计数。纳税人当期应补(退)所得税额为“累计金额”列第9行“应补(退)所得税额”的数据。
    2、“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第11行至14行及“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第16行:填报表内第11行至第14行、第16行“本期金额”列,数据为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
    四、各行的填报
    本表结构分为两部分:
    1、第一部分为第1行至第16行,纳税人根据自身的预缴申报方式分别填报,包括非居民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实行据实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2至9行;实行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11至14行;实行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16行。
    2、第二部分为第17行至第22行,由实行汇总纳税的总机构在填报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填报第18至20行;分支机构填报第20至22行。
    五、具体项目填报说明:
    1、第2行“营业收入”: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收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按其会计制度核算的收入填报。
    2、第3行“营业成本”: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成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按其会计制度核算的成本(费用)填报。
    3、第4行“利润总额”: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其中包括从事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在本行填写按本期取得预售收入计算出的预计利润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比照填报。
    4、第5行“税率(25%)”: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25%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5、第6行“应纳所得税额”:填报计算出的当期应纳所得税额。第6行=第4行×第5行,且第6行≥0。
    6、第7行“减免所得税额”:填报当期实际享受的减免所得税额,包括享受减免税优惠过渡期的税收优惠、小型微利企业优惠、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及经税务机关审批或备案的其他减免税优惠。 第7行≤第6行。
    7、第8行“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累计已预缴的企业所得税税额,“本期金额”列不填。
    8、第9行“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本次应补(退)预缴所得税额。第9行=第6行-第7行-第8行,且第9行<0时,填0, “本期金额”列不填。
    9、第11行“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填报上一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本行不包括纳税人的境外所得。
    10、第12行“本月(季)应纳所得税所得额”:填报纳税人依据上一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按季预缴企业:第12行=第11行×1/4
    按月预缴企业:第12行=第11行×1/12
    11、第13行“税率(25%)”: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

    问题三:企业所得税报表怎么填写? 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
    填报说明
    一、本表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方式申报企业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及在 境内设立机构的非居民纳税人在月(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时使用。
    二、本表表头项目:
    1、“税款所属期间”:纳税人填写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公历1月1日至所属月(季)度最后一日。
    企业年度中间开业的纳税人填写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当月(季)开始经营之日至所属季度的最后一日,自次月(季)度起按正常情况填报。
    2、“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15位)。
    3、“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中的纳税人全称。
    三、各列的填报
    1、“据实预缴”的纳税人第2行-第9行:填报“本期金额”列,数据为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填报“累计金额”列,数据为纳税人所属年度1月1日至所属季度(或月份)最后一日的累计数。纳税人当期应补(退)所得税额为“累计金额”列第9行“应补(退)所得税额”的数据。
    2、“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第11行至14行及“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第16行:填报表内第11行至第14行、第16行“本期金额”列,数据为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
    四、各行的填报
    本表结构分为两部分:
    1、第一部分为第1行至第16行,纳税人根据自身的预缴申报方式分别填报,包括非居民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实行据实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2至9行;实行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11至14行;实行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16行。
    2、第二部分为第17行至第22行,由实行汇总纳税的总机构在填报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填报第18至20行;分支机构填报第20至22行。
    五、具体项目填报说明:
    1、第2行“营业收入”: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收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按其会计制度核算的收入填报。
    2、第3行“营业成本”: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成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按其会计制度核算的成本(费用)填报。
    3、第4行“利润总额”: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其中包括从事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在本行填写按本期取得预售收入计算出的预计利润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比照填报。
    4、第5行“税率(25%)”: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25%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5、第6行“应纳所得税额”:填报计算出的当期应纳所得税额。第6行=第4行×第5行,且第6行≥0。
    6、第7行“减免所得税额”:填报当期实际享受的减免所得税额,包括享受减免税优惠过渡期的税收优惠、小型微利企业优惠、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及经税务机关审批或备案的其他减免税优惠。 第7行≤第6行。
    7、第8行“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累计已预缴的企业所得税税额,“本期金额”列不填。
    8、第9行“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本次应补(退)预缴所得税额。第9行=第6行-第7行-第8行,且第9行<0时,填0, “本期金额”列不填。
    9、第11行“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填报上一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本行不包括纳税人的境外所得。
    10、第12行“本月(季)应纳所得税所得额”:填报纳税人依据上一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按季预缴企业:第12行=第11行×1/4
    按月预缴企业:第12行=第11行×1/12
    11、第13行“税率(25%)”: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25%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

    问题四: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类怎么填写 三、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一)表头项目 1.“税款所属期间”:正常经营的纳税人,填报公历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纳税人年度中间开业的,填报实际生产经营之日的当月1日至同年12月31日;纳税人年度中间发生合并、分立、破产、停业等情况的,填报公历当年1月1日至实际停业或法院裁定并宣告破产之日的当月月末;纳税人年度中间开业且年度中间又发生合并、分立、破产、停业等情况的,填报实际生产经营之日的当月1日至实际停业或法院裁定并宣告破产之日的当月月末。 2.“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统一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 3.“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所载纳税人的全称。
    (二)表体项目 本表是在企业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减纳税调整额后计算出“纳税调整后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包括收入类、扣除类、资产类等一次性和暂时性差异)通过纳税调整明细表(附表三)集中体现。本表包括利润总额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和附列资料四个部分。 1.“利润总额的计算”中的项目,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其数据直接取自《利润表》;实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等会计制度的企业,其《利润表》中项目与本表不一致的部分,应当按照本表要求对《利润表》中的项目进行调整后填报。 该部分的收入、成本费用明细项目,适用《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通过附表一(1)《收入明细表》和附表二(1)《成本费用明细表》反映;适用《企业会计准则》、《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填报附表一(2)《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附表二(2)《金融企业成本费用明细表》的相应栏次;适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填报附表一(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收入项目明细表》和附表一(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支出项目明细表》。 2.“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和“应纳税额的计算”中的项目,除根据主表逻辑关系计算出的指标外,其余数据来自附表。 3.“附列资料”包括用于税源统计分析的上年度税款在本年入库金额。
    (三)行次说明
    第1行“营业收入”:填报纳税人主要经营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一般企业通过附表一(1)《收入明细表》计算填列;金融企业通过附表一(2)《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计算填列;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应填报附一(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收入明细表》的“收入总额”,包括按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
    2.第2行“营业成本”项目,填报纳税人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一般企业通过附表二(1)《成本费用明细表》计算填列;金融企业通过附表二(2)《金融企业成本费用明细表》计算填列;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应按填报附表一(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收入明细表》和附表二(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支出明细表》分析填报。
    3.第3行“营业税金及附加”:填报纳税人经营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本项目应根据“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4.第4行“销售费用”:填报纳税人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包装费、广告费等费用和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等经营费用。......>>

    问题五:年度申报企业所得税中的“纳税调整明细表”如何填写?急急急 工资薪金现是全额扣除的帐载金额与税收金额是一至的,福利支出就要看实际支出与按工资标准计提数谁大了,反正不要超过工资标准计提数。教育经费与祸事利费一样,工会要实际支川税务才认不然只有调增。业务招待费是有张收入表,收入一填,这边的税收额就自动出来了。

    问题六: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表如何填写? 10分 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填报说明
    一、适用范围

    本表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居民纳税人填报。

    二、填报依据和内容

    根据《 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填报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核算与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进行纳税调整增加、减少项目的金额。

    三、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本表纳税调整项目按照“收入类项目”、“扣除类项目”、“资产类调整项目”、“准备金调整项目”、“房地产企业预售收入计算的预计利润”、“其他”六个大项分类填报汇总,并计算出纳税“调增金额”和“调减金额”的合计数。

    数据栏分别设置“账载金额”、“税收金额”、“调增金额”、“调减金额”四个栏次。“账载金额”是指纳税人在计算主表“利润总额”时,按照会计核算计入利润总额的项目金额。“税收金额”是指纳税人在计算主表“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收规定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项目金额。

    “收入类调整项目”:“税收金额”扣减“账载金额”后的余额为正,填报在“调增金额”,余额如为负数,填报在“调减金额”。其中第4行“3.不符合税收规定的销售折扣和折让”除外,按“扣除类调整项目”的规则处理。

    “扣除类调整项目”、“资产类调整项目”:“账载金额”扣减“税收金额”后的余额为正,填报在“调增金额”,余额如为负数,将其绝对值填报在“调减金额”。

    “其他”填报其他项目的“调增金额”、“调减金额”。

    采用按分摊比例计算支出项目方式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纳税人,“调增金额”、“调减金额”须按分摊比例后的金额填报。

    本表打*号的栏次均不填报。

    (一)收入类调整项目

    1.第1行“一、收入类调整项目”:填报收入类调整项目第2行至第19行的合计数。第1列“账载金额”、第2列“税收金额”不填报。

    2.第2行“1.视同销售收入”:填报会计上不作为销售核算,而在税收上应作应税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收入。

    (1)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分析填报第3列“调增金额”。

    (2)金融企业第3列“调增金额”取自附表一(2)《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第38行。

    (3)其他企业第3列“调增金额”取自附表一(1)《收入明细表》第13行。

    (4)第1列“账载金额”、第2列“税收金额”和第4列“调减金额”不填。

    3.第3行“2.接受捐赠收入”:第2列“税收金额”填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接受捐赠纳入资本公积核算应进行纳税调整的收入。第3列“调增金额”等于第2列“税收金额”。第1列“账载金额”和第4列“调减金额”不填。

    4.第4行“3.不符合税收规定的销售折扣和折让”:填报不符合税收规定的销售折扣和折让应进行纳税调整的金额。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销售货物给购货方的销售折扣和折让金额。第2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销售折扣和折让。第3列“调增金额”填报第1列与第2列的差额。第4列“调减金额”不填。

    5.第5行“4.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收入”:填报会计上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计税时按照收付实现制确认的收入,如分期收款销售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税收规定按收付实现制确认的收入、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收入的确认、利息收入的确认、租金收入的确认等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规定不一致应进行纳税调整产生的时间性差异的项目数据。

    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会计核算确认的收入;第2列“税收金额”填报......>>

    问题七:企业所得税B类报表怎样填写 表头项目
    1.“税款所属期间”:为税款所属期月(季)度第一日至所属期月(季)度最后一日。
    年度中间开业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当月(季)开始经营之日至所属月(季)度的最后一日。次月(季)度起按正常情况填报。
    2.“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件号码(15位)。
    3.“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件中的纳税人全称。
    具体项目
    (一)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1.本表第1行至第6行由“按收入总额核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人填写。第1行“收入总额”:填写本年度累计取得的各项收入金额。
    2.第2行“不征税收入”:填报纳税人计入收入总额但属于税收规定不征税的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 *** 性基金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3.第3行“免税收入”:填报纳税人计入利润总额但属于税收规定免税的收入或收益。
    4.第4行“应税收入额”: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4行=第1行-2行-3行。
    5.第5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填报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6.第6行“应纳税所得额”:根据相关行计算填报。第6行=第4行×5行。
    7.本表第7行至第9行由“按成本费用核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人填报。第7行“成本费用总额”:填写本年度累计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金额。
    8.第8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填报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9.第9行“应纳税所得额”: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9行=第7行÷(1-第8行“应税所得率”)×第8行。
    (二)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
    1.第10行“税率”:填写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25%税率。
    2.第11行“应纳所得税额”:
    (1)按照收入总额核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人,第11行=第6行×10行。
    (2)按照成本费用核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人,第11行=第9行×10行。
    (三)应补(退)所得税额的计算
    1.第12行“减: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免所得税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可享受的减免税。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10万元),预缴时累计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万元的,填报本表第6行或第9行“应纳税所得额”与15%的乘积;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10万元),预缴时累计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万元但不超过30万元的,以及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万元但不超过30万元的,填报本表第6行或第9行“应纳税所得额”与5%的乘积。
    2.第13行“已预缴所得税额”:填报当年累计已预缴的企业所得税额。
    3.第14行“应补(退)所得税额”:根据相关行计算填报。第14行=第11行-12行-13行。当第14行≤0时,本行填0。
    (四)由税务机关核定应纳所得税额的企业填报
    第15行“税务机关核定应纳所得税额”:填报税务机关核定本期应当缴纳的所得税额(小型微利企业减免税额核减后的数额)。
    表内表间关系
    1.第4行=第1行-第2行-第3行。
    2.第6行=第4行×第5行。
    3.第9行=第7行÷(1-第8行)×第8行。
    4.第11行=第6行(或第9行)×第10行。
    5.第14行=第11行-第12行-第13行。当第14行≤0时,本行填0。...>>

    问题八:企业所得税季度申报表A类怎么填? 按照您的表述,贵公司是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的纳税人,只需要填报《 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B类)》不需要填报《 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因为,通过您的表述,可知:贵公司的核定所得率为7%,适用税率25%,而且是按照收入总额核定征收企业所得额的。
    因此,
    第1行收入总额填116364.08
    第2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填“7%”
    第3行应纳税所得额(1行×2行)填8145.49
    第4行至第10行不填数据,或填“0”
    第11行税率填“25%”
    第12行应纳所得税额(3行×11行)2036.37
    第13行减免所得税额 填407.27 (8145.49*5%=407.27)
    第14行已预缴所得税额填“0”
    第15行应补(退)所得税额(12行-13行-14行)1629.10
    如果是查账征收:
    应纳亥得税额:7371.77(29487.06 *25%)
    减免所得税额:1474.35 (29487.06*5%)
    实际已缴所得税额=0
    应补(退)的所得税额=5897.42

    问题九:2015版企业所得税表怎么填写 您好,会计学堂邹老师为您解答
    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填写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利润总额,附表中如果符合小型微利企业优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的需要根据企业情况填写
    欢迎点我的昵称-向会计学堂全体老师提问

    问题十:,[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表]如何填写? 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1、一季度末,按一季度利润总额乘适用税率,计算出应缴所得税时: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二季度末,按一、二季度利润总额乘适用税率,计算出应缴所得税,减一季度已缴数后,在缴时: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三季度末,按一、二、三季度利润总额乘适用税率,计算出应缴所得税,减上两个季度已缴数后,在缴时: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4、年末,根据全年利润总额,按应付税法进行加减调整后,为应纳税所得额,按应纳税所得额乘适用税率计算的全年应缴所得税,减前三个季度已缴数再缴是: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如果,全年决算后,所得税超交,即三个季度已缴数大于全年应缴数时,应作相反分录,并申请退税。
  • 这个很关键,按照账目一项项填写,具体参考所得税法暂行条例,需要调增的就调增。不需要就如实填写。很多事要先填写后面的附表的,就先填附表。 4、企业所得税亏损弥补明细表。 5、税收优惠明细表。如果没有税收优惠项目,前面都是0,把从业人数、资产总额和所属行业填写一下即可。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是企...

  • 本行通过《减免所得税额明细表》(附表3)填报。第13行“实际已预缴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本年度此前月份、季度累计已经预缴的企业所得税额,“本期金额”列不填写。第14行“特定业务预缴(征)所得税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的特定业务已经预缴(征)的所得税额。建筑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设立的项目部,按规定...

  • 在进行企业所得税报表填写时,需遵循相关财务制度与税法规定。以下内容将为各位企业提供详细步骤与公式指引,助其准确计算并填写报表。首先,需填写“营业收入本期金额”,此数据应为企业在报告期内取得的全部销售、服务等收入总额,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紧接着,记录“营业成本本期金额”。此值通常...

  • 第11行“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填写上一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不包括纳税人的境外所得。第12行“本月(季)应纳所得税所得额”为上一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季预缴企业为第12行=第11行×1/4,按月预缴企业为第12行=第11行×1/12。第13行“税率...

  • 对于小微企业而言,正确填写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是税务管理的关键步骤。首先,根据财务报表,您需要填写季度申报表中的营业收入一栏。这一栏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的主营业务收入,是计算所得税的基础。其次,营业成本的填写同样重要。这里指的是企业在报告期间内直接与主营业务相关的成本,包括原材料、人工、直接...

财税会计资料教程免费索取

联系方式 / Contact information
需求描述 / Requirement descripti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