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初级职称中,固定资产双倍余额递减法的算法

财运详批十年大运生肖运势终生运势
关于会计初级职称中,固定资产双倍余额递减法的算法
  •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提周期:购买日期的下一月加上12个月为计提第一年,之后依此类推.教材上举的例子不是太好,一般举例子都是12月份购入,从下一年度的一月开始计提折旧,因此造成了大家在是以12月31日为年结点还是以12个月为年结点造成了混淆.所以,本题目中计提折旧的第一个年度应该为10年4月到11年3月,然后11年4月到11年12月应该是第二个计提年度中的前9个月.

    计算:解决了上述周期问题,那么,计算的东西,也是不言自明了.11年1-3月:860(因不考虑残值)*40%*3/12=86.
    11年4-12月:860*(1-40%)*40%*9/12=154.8,加计起来,就是240.8

    结果就是说:答案没有错误.是教材上的举例局限了我们的思维.他们看起来很聪明的举例,实际上是他们偷懒----因为这样就可以用公式一下求出12个月的折旧,而不用像此题目一样,分两部分求解.

    拓展:相应的,上述题目中,企业2012年应计提的折旧为51.6+92.88=144.48万元.但是,到了2013年的4-9月,就应该考虑残值了,前三个月:92.88/3+后九个月:(860-前3年计提的折旧-残值)/2*9/12=99.87.
    2014年很容易,直接就是:(860-前3年计提的折旧-残值)/2*12/12=91.88
    2015年1-3月,计提为:(860-前3年计提的折旧-残值)/2*3/12=22.97.
    这样计提后,残值为:860-258(2010年)-240.8(11年)-144.48(12年)-99.87(13年)-91.88(14年)-22.97(15年)=2万元.
  • 是你错了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按“年”计算余额
    2010 3到2011年3月是一个周期。2011年前三个月是第一个周期的,后九个月是第二个周期的。
  • 1-3月的,要按照2010年的折旧率。
    4-12月的,按照2011年的折旧来提,因为要按照2011年的提。
    明白了没有?
  • 题目问的是2011年应提的折旧.哈哈.
  •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提周期:购买日期的下一月加上12个月为计提第一年,之后依此类推.教材上举的例子不是太好,一般举例子都是12月份购入,从下一年度的一月开始计提折旧,因此造成了大家在是以12月31日为年结点还是以12个月为年结点造成了混淆.所以,本题目中计提折旧的第一个年度应该为10年4月到11年3...

  • 第n年应提的折旧额=M(1-2/N)n-1*2/N M:表示固定资产原值 N:表示固定资产使用年限 n:表示所求固定资产折旧额的年份 最后2年每年应提的折旧额=[M(1-2/N)N-2-m]/2 m:表示净残值 例:某医院有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24000元。要求计算第三年...

  • 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企业应当将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2、固定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注意: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关于2020初级会计实务重点:...

  • 在财务会计中, 单位的费用包括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经营费用、资产处置费用、上缴上级费用、对附属单位补助费用、所得税费用、其他费用等,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在预算会计中,单位的支出包括行政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债务还本支出、投资支出、其他支出等,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

  • 2018年初级会计师职称实务重点:固定资产的折旧 (一)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 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一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二是,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 在确定计提折旧的范围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