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税务司的简介

海关税务司的简介
  • 晚清管理海关税务的官职。 战争以前清政府曾在江、浙、闽、粤等省设海关监管税务。五口通商后始设洋税关。1853年(咸丰三年)英、美、法三国乘小刀会起义之机夺取上海海关行政权。次年,江海关成立。清政府虽派税务司管理,但实权由三国代表组成的海关税务管理委员会操纵。1858年改税务司为正、副各一人,由英美人担任。后相继成立了粤海关、潮海关、浙海关、津海关、厦门关、江汉关等。1859年南洋通商大臣任命英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驻上海,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统辖总税务司。1865年(咸丰四年)总税务司迁北京。不久,李泰国离职回国,英人赫德继任。赫德(RobertHart,1835—1911)生于北爱尔兰,1854年来华,历任英领事馆翻译、广州关副税务司。继任后,他改组海关机构,发展业务,制定外国人管理 海关的制度,至1908年回国止,掌握 海关40余年,曾屡次插手 内政。总税务司掌各海关征收税课事宜,综理全国关税行政与人事变更。正、副总税务司下设税务司4人,副税务司6人,组织机构分总务、机要、统计、汉文、铨叙五科。另设内债基金处、造册处、驻外办事处。所属海关各设税务司一人,副税务司1至2人。正副均为洋员;下有帮办,人数不等,各关组织分总务、秘书、会计、监察、查验五科。1906年清政府设税务处,节制总税务司及各海关司。自同治朝后,洋税成为清政府仅次于地赋的财政收入。1879年洋税1200万两,1891年达到1800万两。海关税务司的地位也日益加重。

  • 晚清时期,海关税务司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官职,负责管理国家的海关税务。在 战争前,清政府已经在江、浙、闽、粤等地设立海关监管税务。然而,随着五口通商的到来,洋税关开始设立,标志着管理结构的变化。1853年,英、美、法三国利用小刀会起义的机会,控制了上海海关的行政权,随后江海关成立,尽管清...

  • 税务司是 旧时各口岸海关税务官员的职称,起源于清咸丰四年,即公元1854年。当时,帝国主义利用小刀会起义的混乱局面,控制了上海海关的行政权。1854年6月,英、美、法三国领事迫使清政府官员吴健彰签订了关于上海海关的九款协定,设立了由三国各派一人的税务司制度。1858年的《天津条约》附约《中英通商...

  • 总税务司掌各海关征收税课事宜,综理全国关税行政与人事变更。正、副总税务司下设税务司4人,副税务司6人,组织机构分总务、机要、统计、汉文、铨叙五科。另设内债基金处、造册处、驻外办事处。所属海关各设税务司一人,

  • 海关税务司是近代 丧失海关行政权以后外国主持 海关行政的首脑的名称。名为 海关监督雇佣之人,实际上是 海关的主宰。

  • 总税务司以「通令」作为行政形式,统管 境内的所有海关,各海关设税务司一人,向总税务司汇报。总税务司的工作语言为英语。总税务司机构初期为英国人掌控,辛亥革命后美国、德国、法国和日本官员也逐渐进入。1929年后, 本土官员开始进入总税务司上层领导职位。1861年,这个职位得到清朝中央政府的确认...

财税会计资料教程免费索取

联系方式 / Contact information
需求描述 / Requirement descripti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