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费用管理案例

成本费用管理案例
  • 成本是效益的垫脚石,成本也是效益的悬顶剑;成本效益关系,是经济管理活动中的核心关系。成本效益管理,则是从宏观国民经济到微观企业经营中最常用的提纲挈领的招数,其中成本管理,又是成本效益管理的要害。本书以案例的形式,展示了决策者面临的众多成本管理难题,特别是成本会计管理难题,并通过问题诱导和提示点拨,使读者受到启发,深化对成本管理尤其是成本会计管理的掌握和运用,书中案例多是从众多美国著名商学院管理案例中萃集而出,由著名成本管理学者约翰K·尚克教授改编,其高度应该说站在杂糅浅泛型案例之上的。
  • 【案例1】原因未明的超定额损耗计入材料成本差异,虚增材料超支差案例

    某企业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某日购入A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填列:数量12,000千克,单价10元,价款120,000元,税率17%,税额 20,400元,价税合计140,400元。材料入库单填列:入库数量11,250千克,计划单价8元,入库材料计划成本90,000元。该材料定额损耗率为5%。

    企业根据发票金额付款时,会计处理为:

    借:材料采购 140,400.00

    贷:银行存款 140,400.00

    材料验收入库时,会计处理为:

    借:原材料 9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0,400.00

    材料成本差异 30,000.00

    贷:材料采购 140,400.00

    根据A材料的定额损耗率可以计算出超定额损耗的数量为140千克(12,000-11,250-12,000×5%)。金额为1,755元。其中价款 1,500元,税额225元。这部分原因未明的超定额损耗,属于非正常损耗,按帐务会计制度规定,不能直接计入材料采购成本,而应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 帐户之中,其进项税额也不能计入扣除。企业的帐务处理不仅使进项税额多计225元,也使得材料成本差异虚增超支差1,500元,必然影响当月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和分配,进而影响成本费用。

    点评

    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与结转是差异分配的基础。企业错算错转差异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此例是由于对超定额损耗的错误处理造成了材料成本差异的错转。此外,,如收入材料计价的错误、计税的错误、差异计算的错误以及结转差异方向的错误、结转使用的科目等都可能导致材料成本差异的错算、错转,需要联系“材料采购”帐户的步税检查一并解决。

    【案例2】少分材料贷差,扩大产品成本案例

    某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材料收发核算。检查中发现,该企业本年各月分配领用的材料成本差异时所使用的计划成本差异率为一个-4%的定数。由此引起检查人员的怀疑。抽查某个月份进行复算,当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为-8.5%,该月耗用材料计划成本为256,820元。因此少转贷差11,556.90元。经询问财会人员,被告之,-4%是个估计的差异率。

    点评

    这是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企业在虚列耗料成本方面的一个典型例证。此类企业由于材料按计划单价划价,其单价相对不变,虚列耗料成本除了在耗料数量上作文章(如多列生产耗料数量,或将非生产耗料数量计入生产耗料数量)之外,往往在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上做手脚,或多分配超支差或少分、不分节约差,从而虚增耗料成本。但这种错分材料厂成本差异的结果,必然造成当月耗用材料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率与月末库材料所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率不一致的情况,通过计算对比这两类材料成本差异率就可以发现企业错分材料成本差异的端倪。
  • 案例1:公司状况:

      企业原来是按实际成本核算企业产品成本,但由于企业内部物流,信息流传递不畅,企业生产消耗的原材料不能及时传递给财务部,核算企业产品成本,产品成本每月波动较大,原材料购进后,原始单据又不能及时递交给财务部门,以至于企业的库存材料和财务帐核对不一致,财务们也不能正确核算企业产品成本,,导致企业不知自己有多少原材料,该什么时候需购买,以至于需用的材料紧缺,采购成本增加,企业老总也不能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自己产品的价格,贻误市场战机,企业经营不好,当然,也不可能进行成本考核。

      诊断分析:

      1:公司物流信息流传地不畅

      2:成本核算方法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3:没有一套系统的预算制度

      4:生产车间未能按当月实际实际耗费即时上报财务部门

      解决方案:

      我们根据现场调研,确定企业亏损的内因后,对企业进行组织流程再造,明确信息传递流程,建立标准成本核算方法,以生产结果为核算对象,按标准成本实施控制,并在事后进行差异分析,简化企业。成本核算,为价格决策提供了成本标准,同时,企业对差异成本进行会计分析与技术分析,据此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并对标准成本进行修订。

      效果:

      实施后,企业财务人员感觉此方法简单,并且比原来轻松,老总也能及时知道自己产品成本,可以更好的适应市场行情的变化。
  • 把费用分成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两块企业的费用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固定费用,每月都必须支付的,比如人员费用、房租、水电费用、办公设备等;另外一类是变动费用,比如差旅费、电话费、招待费、市场费用等。战略成本管理强调的是知己知彼,揭示企业同竞争对手相比的相对成本地位,并寻求成本持续降低的途径。也可...

  • 管理费用 660 000元 3 318 000元 净亏损 265 000元 约翰对公司的经营成果非常不满意。他说:今年我们不但亏损了26万元,而且单位成本也太高。我们销售了10 000个阀门,总成本为3 318000元,平均单位成本为331.80元。而有些竞争对手的单位成本只有175元。不用会计我也知道今年的经营结果糟...

  • 针对海尔智家的案例分析,我们将深入探讨其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绩效分析,特别是财务绩效。海尔智家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对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有效控制整体成本费用,同时,其研发投入产出成果显著,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大数据对海尔智家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影响路径分析中,我们将...

  • 本文以某工业企业为例,进行顺序分配法的案例分析。该企业设有一个修理车间和一个运输部门,通过顺序分配法对两部门的费用进行合理分配,以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效率。首先,计算修理车间发生的费用为4773元,提供修理劳务共计2010小时。其中,为运输部门修理48小时,一车间850小时,二车间812小时,管理部门30...

  • 一般情况下对应科目是“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由于研发费用享受税前扣除加计扣除优惠政策,本着专项支出专项管理的原则,笔者以为冲减“研发支出”更能体现会计信息质量及税收管理要求。对其他已在税前一次性计入成本费用的固定资产转让按照相关的会计规定处理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