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新会计准则下的所得税问题,即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有简便易行的方法吗?
1个回答财税会计专题活动
- 整个所得税会计,就是围绕着三个科目在转:应交税费_应交所得税,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分三步走:
第一步:计算出应交税费_应交所得税.
这是个税务科目,只认税法,不认会计准则,与会计核算方法无关,无论会计上用什么方法核算,怎样改革,怎样与国际接轨,都是你会计的事,与它无关,从早期的什么纳税影响会计法,递延法,应付税款法,到现在的利润表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也许将来还会改,这些改变,都没有影响到应交税费_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它的计算只跟税法走,不跟会计走.因此,必须懂得一定的税法知识,至少要掌握哪些收入和费用是要进行所得部纳税调整的.这是正确计算应交所得税的前提条件,也是基础条件.这是第一个科目.
第二步:计算出递延所得税.
要弄清这一步,必须先搞清什么是时间性差异,什么是永久性差异.然后再把时间性差异准确分为两类,这两类分清楚了,所得税会计就掌握了百分之九十.
第三步:计算所得税费用.
这一步从计算方法上是倒挤,从实质上看是跟会计利润走,只认会计准则,不认税法,无论你税法怎样调,会计的所得税费用就是要跟会计准则确认的会计利润走,税法上调增也好,调减也好,都是你税法上的事,会计的利润必须严格执行权责发生制,将税和口径计算的所得税费用扳成会计利润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其差额反映在递延所得税中.
所得税费用和应交所得税就像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原告和被告,是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看问题.递延所得税就像是法院,是中间人,充当和事老,在二者之间调解.
合格的会计人员应该能够理解并有效执行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会计人员还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对于纷繁复杂的会计和税法之间的差异要能作出及时判断。税务人员的监督和指导在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执行过程中,同样不可缺少。有效的监督和指导有利于新所得...
所以将金额从工资明细科目里转到社保明细科目里)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三、代扣个税(将个税从工资中转到应交税费科目里)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四、发放工资(金额为应发工资减去代扣的社保公积和个税,即实发工资)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贷:银行存款...
1、工资性代扣代缴 计提税金: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贷: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缴纳时: 借: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2、劳务(业务)性代扣代缴 计提税金: 借:其他应收款——垫付款——个人所得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
企业合并等特殊交易或事项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于购买日比较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计算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2、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按照暂时性差异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采用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应付税款法 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均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时,需要设置两个科目:“所得税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从本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