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如何确定?
1个回答财税会计专题活动
- 账面价值是指某科目(通常是资产类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
(一)对固定资产来讲:
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计提的累计折旧;
账面余额=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账面净值=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
(二)对无形资产来讲:
账面价值=无形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累计摊销;
账面余额=无形资产的账面原价;
账面净值=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无形资产原价-累计摊销。
(三)其他资产:
账面价值=账面余额-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账面余额=账面原价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第四条规定,企业承包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
计税基础分为资产的计税基础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税所得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未来不需要缴税的资产价值。
通常情况下,资产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因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造成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例如,各项资产如发生减值提取的减值准备。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当计提相关的减值准备。
税法规定,企业提取的减值准备一般不能税前抵扣,只有在资产发生实质性损失时才允许税前扣除,产生了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即暂时性差异。
又如,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在满足资本化条件后发生的支出应当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成本;税法规定,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一般可于发生当期税前扣除,由此产生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在持有期间的暂时性差异。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税所得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即未来不可以扣税的负债价值。
一般而言,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交款等负债的确认和偿还,不会对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涉及损益,进而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得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如企业因或有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会计上对于预计负债,按照最佳估计数确认,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按照税法规定,与预计负债相关的费用多在实际发生时税前扣除,该类负债的计税基础为0,形成会计上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
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1、计税基础:(1)、资产类: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2)、负债类: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2、账面价值:资产...
企业的账面价值,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上体现的企业全部资产(扣除折旧、损耗和摊销)与企业全部负债之间的差额,与账面资产、净值和股东权益是同义的。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借方-折旧类抵扣账户 资产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
资产的计税基础=原值-折旧(或摊销)(税法允许的,但一般不承认减值准备)。资产的账面价值=原值-折旧(或摊销)-减值准备。
资产的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的不同点在于定义和其计算公式不同,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算公式是=原值-折旧(或摊销)-减值准备,资产的计税基础的计算公式是原值-折旧(或税法允许的摊销)。资产计税基础的计算公式中一般不承认减值准备。资产的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的定义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成本-以前或现在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具体确认资产计税基础时,应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1)资产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如果该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