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含税级距和什么叫不含税级距?
3个回答财税会计专题活动
- 含税级距,指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中,按照含税工资为计税依据的,适用不同税率之间的所得额的区间范围,如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而“不含税级距”是适用于由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按照不含税工资为计税依据的,适用不同税率之间的所得额的区间范围,如超过475元至1,825元的部分。
按照“不含税级距”的计算纳税,其实也就是把不含税工资换算成含税工资,再算出应纳个人所得税。
单位或个人为纳税义务人负担个人所得税税款,应将纳税义务人取得的不含税收入换算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如下:
(一)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1-税率)
(二)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公式(一)中的税率,是指不含税所得按不含税级距(详见所附税率表一,二,三)对应的税率;公式(二)中的税率,是指应纳税所得额按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 - 你看的是个税表吧?就是指那列含税收入和不含税收入
- 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中,含税级距是基本的级距,是一般计算中使用的级距。这里的含税级距指的是“应税所得”级距。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某些个人所得收入采用税后收入的概念,比如支付税后多少多少金额。这时,需要将税后的收入按一定公式换算为应税所得,然后再按照一般方法计算应交的税款。否则,将导致税款的少征。这里,在换算为应税所得过程中需要适用的税率及速算扣除数不能按照含税级距的税率表来套用,必须使用不含税级距的税率表。这就是不含税级距税率表产生的原因。这里的不含税级距指的是“税后收入”级距。
至于两者之间的联系,实际上两个税率表是一回事,只是将含税级距税率表中的应税所得,按照数学方法,换算为不含税级距税率表中的税后收入,以方便对税后收入进行征税的计算工作,仅此而已。
简单点说吧
1、老板给你发工资的时候,相当于跟你讲:"这是我这个月给你的工资,其他的我都不管了,如果需要交税的话,你自己去交,我是不管(负担)的”。那么实际上,如果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你只能从这个工资里出了,你实际得到的工资净额就相应减少了。因此这个工资是含税的。
2、如果老板给你发工资的时候跟你讲:“这是这个月我给你的纯工资,如果需要交税的话,由公司来承担,你就甭管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税款就由公司格外给你承担,而不减少你实际得到的工资。因此,你的工资就是不含税的工资。
3、个人承担税款(含税级距)和单位承担税款(不含税级距)的计算方法是不同的,因为单位给你承担的税款,相当于又给你发了现金,这部分税款的本身,还需要再交纳个所税。
含税级距,指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中,按照含税工资为计税依据的,适用不同税率之间的所得额的区间范围,如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而“不含税级距”是适用于由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按照不含税工资为计税依据的,适用不同税率之间的所得额的区间范围,如超过475元至1,825元的部分。按照“...
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是税务计算中两种不同的工资计算方式,涉及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含税级距指的是在计算个人所得税前,工资收入已经包含扣除五险一金等必要扣除项目的金额。计算时,税务机关会根据含税工资总额,按照相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来确定应纳税额。这种方式下的税率是固定的,计算结果直接...
在个人税的计算方式中,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是两个核心概念。含税级距是指在计算税金时,工资或个人所得超过一定纳税限额的部分,这部分收入需要按照税法规定缴纳相应的税金。相反,不含税级距则指的是没有超过税法规定的纳税限额的收入部分,这部分收入在计算税金时可以得到免税处理。举个例子,假设...
不含税级距:单位为个人发的工资是不含税的,个人不交税,公司承担税,最后个人拿的到金额就是不含税金额。公式:公司全额全额负担税款的: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1-税率) 注:此公式中税率及速算扣除数为税率表中不含税级距所对应的税率。
含税级距是指老板在发放工资时,会直接告诉你这个月的工资总额,其中个人所得税部分由你自己承担。换句话说,这部分税款是从你的工资中扣除的,你实际拿到手的工资是税后净额。因此,你从老板那里得到的总工资已经是包含税金的,实际到手的工资是扣除所得税后的。相反,不含税级距的情况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