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下公司盈余管理的可能途径有哪些
2个回答财税会计专题活动
- (一)利用资产减值
新会计准则扩大了资产减值范围,除原先要求计提的“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以外,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金融资产以及未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等资产,均应在会计期末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相应提取减值准备。其中,除按新准则第8号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外,其他资产减值准备均可以在减记资产价值的影响因素消失后转回,计入当期损益,为管理当局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涉及到公允价值、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指标的确定,不管是对公允价值的估计,还是在计算现值过程中对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估计都需要会计的职业判断,方便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
(二)利用研发支出的部分资本化规定
新准则把过去计入当期损益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划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允许资本化计入资产价值。但对于开发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公司是否具有完成该项目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公司是否能证明开发的新产品、新技术存在市场等问题的确定都需要会计的职业判断。会计的职业判断主观性强,与盈余管理关系密切,为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
(三)利用公允价值
新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投资性房地产、公司合并的非共同控制类型中和债务重组等方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虽然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使用条件进行了严格限制,但这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资产评估机构的报告,使公司管理当局可以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加大。
(四)利用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的扩大
旧准则规定可予以资本化的资产仅指固定资产,而新准则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等,扩大了可资本化的资产范围,随之可资本化的借款范围,由专门借款扩大到包括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企业借入的资金大多是混合使用,确认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究竟占用了多少一般借款,计算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时确认资本化期间等问题需要进行主观判断,公司外部各方很难了解清楚,审计监管难度较大,客观上为公司增加了盈余管理空间。
(五)利用预计负债的计量
新准则规定预计负债的初始计量按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当前最佳估计数,应按当前最佳估计数作相应调整。规定中需要确定的“最佳估计数”没有具体的标准,需要综合考虑与或有事项有关的风险、不确定性和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因此,在计量过程中涉及到对相关未来现金流出、折现率、风险的估计和判断,为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增加了相当大的空间。 - 透过良炎共青团员棕绞
会计的职业判断主观性强,与盈余管理关系密切,为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三)利用公允价值 新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投资性房地产、公司合并的非共同控制类型中和债务重组等方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虽然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使用条件进行了严格限制,但这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资产评...
但由于新产品、新设计和新技术的研发难度大,风险高,且其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界限也较难准确划分,因而可能被企业管理层,用于盈余管理。2、新会计准则下,完善企业盈余管理的对策 2.1 不能将新的盈余管理行为完全归咎于新会计准则 因为盈余管理的存在有其深层的社会政治、经济原因,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
1.新准则有条件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属性,使企业盈余管理弹性增强 我国新的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 等方面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现阶段我国并不完全具备采用公允价值的经济环境并且资产评估市场不够充分,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的确认显然很难公...
盈余管理的方式与手段如下:1、变更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规定,企业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取消了现行准则中所允许的发出存货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规定。变更计价方法,将直接影响企业当期和未来...
1.1 准则因素 新会计准则出台后,专门针对资产减值这一科目发布了相应的会计准则,对长期资产项一旦确认了资产减值损失,后期不允许转回,但是对短期资产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在资产减值科目方面,还是给企业在盈余管理中留有空间。1.2 行业因素 企业资产减值与市场动荡息息相关。行业类型决定经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