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 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可以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并且在不同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和做法。
(1)了解借鉴阶段
借鉴的前提是了解,借鉴必须建立在切实吃透、弄懂国外会计理论、方法的基础上,才能博采众长。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系统学习,深入了解国外会计的丰富内涵,吸取其精华,借鉴其合理内核。由于会计协调在这个阶段大都是自发进行的,因此自发性是该阶段的主要特征,学习借鉴国外会计中先进的合理的成分则是该阶段的工作重点。
在了解借鉴阶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主要措施:
①加强与国际性或地区性的职业组织的联系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协调活动,和了解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会计经验。
②会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协会、有条件的高等院校乃至政府会计主管机构,应该设立专门的外国会计、国际会计的机构,以搜集、整理和研究国外先进的会计信息资料,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③在制定和修订会计准则时,应充分借鉴国际会计组织的经验和,使我国新出台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保持一致,避免出现“走回头路”、“朝令夕改”的现象。
④加强会计协调的超前性与务实性研究。超前性要求会计研究具有预见性,研究国内已经存在但不普遍、甚至还未出现的会计及其可能的解决办法,研究国际上已经出现的会计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探讨其在 运用的可能性。务实性要求会计研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使会计理论研究成果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⑤深化改革会计,培养国际会计人才。在会计教育过程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国际性教育,如开设西方会计、国际会计、国际贸易、国际、国际税收、经贸外语、会计电算化等课程,提高会计人员处理国际会计业务的水平。
(2)协调阶段,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尚有一定的距离。针对这个现实情况,我们要充分利用会计的商业语言作用去沟通、发现、寻求与各国会计的共同之处,在此基础上,通过协商调整我国会计准则中的某些内容,以使其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基本一致,为第三个阶段的规范统一打下基础。
在协调阶段,应该采取以下几种主要措施:
①加强国际性的会计双向交流与合作。一方面,我国通过国际会计职业组织积极地、辩证地学习和吸纳西方各国会计理论与及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有益成分;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国际讲坛向国外介绍 会计,使国际会计职业组织的决议中包含适应 情况的内容,实现双向的交流与合作。这样,既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又便于我国对外投资。
②针对我国会计准则中与国际会计准则中不一致的内容,与主要会计发达国家和国际会计职业组织共同协商解决,实现我国会计的国际化。
③建立健全政府或民间会计协调组织机构,具体领导和负责我国会计协调活动,以它们的强制性或权威性来引导会计协调活动走向新的阶段,取得更大的成就。
④加快我国审计的国际化进程,保证我国财务报告鉴证的广泛适用性。从1996年开始实施的第一批《 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包括《独立审计准则序言》、《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等七个具体准则和一个实务公告,基本形成了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的框架。它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基本符合国际惯例;二是反映了 的国情;三是体现了与其他法规相一致的原则;四是现实性与超前性相结合。可以说,独立审计准则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审计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轨道,同时对推动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接轨的进程也将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3)规范统一阶段
在协调阶段的基础上,各国会计之间的差异己日益减少或消除,这就为全球会计的规范和统一创造了条件。在这一阶段,各国会计都在自觉地缩小差异,趋于统一,因此自觉性是其主要特征,规范和统一各国的会计实务和会计准则是该阶段的工作重点。
在规范统一阶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主要措施:
①以国际统一的会计准则作为本国会计实务处理的标准和依据,遵循国际统一的会计概念基本框架。
②协调与各国会计之间的关系,加强与各国会计之间的合作,以共同遵守国际统一的会计准则,使各国之间的会计信息具有国际可比性。
③站在提高的高度,不断对国际统一的会计准则加以修订与完善。世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各国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对会计提出新的要求,促使会计准则不断地加以修订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会计准则也只有在不断地修订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与完善。当然,在对会计准则修订与完善的同时,要注意保持会计准则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稳定性,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使国际统一的会计准则在相对稳定中不断求得发展与完善。
自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启动以来,经历了几个显著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第一阶段是了解和借鉴阶段。在这一时期,我国会计界开始深入研究并吸收国际会计准则的精华。主要特点是自发性,即会计准则的调整和学习过程主要是行业自发进行的。重点在于学习和借鉴国外会计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为了...
⑤深化改革会计,培养国际会计人才。在会计教育过程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国际性教育,如开设西方会计、国际会计、国际贸易、国际、国际税收、经贸外语、会计电算化等课程,提高会计人员处理国际会计业务的水平。(2)协调阶段,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尚有一定的距离。针对这个现实情况,我们要充分利用...
4.**国际会计准则全面趋同阶段(2007年以后)从2007年开始,我国会计准则全面趋同于国际标准,除保留少数特色准则外,大大缩小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距,标志着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显著进步。综上所述,我国会计准则制度的变迁是一个逐步接轨国际、统一完善、并最终实现全面趋同的过程,每个阶段都体现了会计理...
我国会计准则制度变迁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国际会计惯例引入学习、国际会计准则学习借鉴、会计制度统一完善、国际会计准则全面趋同。在国际会计惯例引入学习阶段(1979—1992年),这一阶段的起点是1979年颁布的《关于中外合资工业企业财务会计问题的若干规定》,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制度开始向国际惯例学习。...
因此,可把我国会计准则制度变迁历程分为国际会计惯例引入学习、国际会计准则学习借鉴、会计制度统一完善、国际会计准则全面趋同四个阶段。(一)国际会计惯例引入学习阶段(1979—1992年)这一阶段的起点标志是1979年颁布的《关于中外合资工业企业财务会计问题的若干规定》,终点标志是1992年11月财政部颁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