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赋归宿问题的理论分析

税赋归宿问题的理论分析
  • 宏观税赋调整的必要性及对策

    宏观税收负担总水平代表着政府对社会财富的占有程度,所有财政政策的核心问题都是如何合理确定宏观税收负担的总水平。宏观税收主要表现为税收总水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大小,社会经济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宏观税负的高低。当前,我国一方面表现为税收总收入占GDP的比例日益下降,影响了国家财政对国民经济的调控能力;另一方面,我国的企业负担很重,税费占企业所得收入的比例偏高;再者,我国财政浪费十分严重。为了提高对国民经济的调控能力,必须加强税收征管和财政的利用率,调整宏观税赋达到最佳状态,优化财政收支结构。英国经济学家威廉�6�1配第在赋税的宏观调整、征收方面不但早有论述,而且很具体,他总结性论述道:“总的说来,要知道一种赋税有益还是有害,必须彻底了解人民的状况和就业状况,换句话说,必须了解全部人口中有多少人因年幼体弱或没有能力而不适宜于从事劳动,以及有多少人因其财富、职位或地位关系,或因其所负的责任及所担任的职务在于指导或指挥及保护专门从事某种劳动或技艺的人们,则又当别论。”因此笔者认为:拨改贷、费改税及税制改革后对宏观税赋进行合理调整,达到最佳的合理区间,是极其必要的。
    一、宏观税赋的合理区间和标准选择
    1.从收入分析角度分析税收负担的合理区间的界定。拉弗尔的税率和税收关系模型确定了税赋的合理区间,区间图如图1。
    曲线的两端,一端表示税率为100%,另一端表示税率为零。在一个商品经济社会里,若对生产课以100%的税率,生产即将停顿。配第从另一角度证明了这一点,他指出:“两个国家通常不是按照人们的收入征收捐税,而是按照人们的消费行为征收捐税,特别是对无益的消费行为和不会产生收益的消费行为征课重税。”因此,对有收益的企业、个人等决不可以征收重税、致使生产停滞,政府无税可征,收入为零。自图1看,两极之间有条曲线,先从曲线上半部分看,若税率从100%降到零点,生产者在纳税收入上略有盈余,可以进行生产,政府也可以获得收入。故A点表示很高的税率和很低的生产,B点表示很低的税率和很高的生产,二者都提供同等数额的政府收入。C点和D点的情况也一样。政府如实行减税,从A点降到C点,政府收入将由于生产之增加而增加;如用提高税率的办法,从B点升到D点,政府收入也将增加同等数额。政府收入和生产最大限度地结合是在RTC点上。政府如果降低税率,生产可以增加,但政府收入将减少;如果提高税率,则生产和政府收入二者均下降。在这里,税收高到不必要的程度,既减少了生产,又减少了政府收入。但这个RTC点并不一定是50%,而是人们乐于接受的税率。至于如何确定这个乐意接受的税率,一方面通过市场测定来确定,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政府控制目标。但政府控制目标以不损害场机体为前提条件。只要确定了这个最合适的税率,可以在经济过时适当提高税率,一定程度抑制生产,在短时间造成盈余。当经济处紧缩时,适当降低税率,以赢得人们更高的生产积极性,结果生产迅增加,在短时间内可能造成赤字。不过税率的变化要形成稳定的调机制,形成经济自动“稳压器”。
    2.从资源的配置角度来确定RTC合理定量区间,如图2。
    从资源配置角度看,最佳宏观税率必须使整个社会福利牺牲最或受益最大,图2中的GG表示提供公共服务而带来的边际净效应,T为因课税带来的社会边际负效应,NN为社会边际净效应,在e点时N为零,此时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效应最大,即课税筹集的资金恰好能足社会对公共服务需求。拉弗尔曲线界定最佳宏观税赋的思想是以损害经济机体的活力为前提,以微观主体的承受能力为依据,而资源置效益以支出的客观需要为标准,以此来界定最佳宏观税负,强调满公共需要为标准。在经济体制稳定,政府支出规范合理的条件下,以府支出为标准界定最佳宏观税赋可能有更强的实用性。目前我国处体制转轨时期,政府支出合理状况与规范状况并存,强烈支出有膨胀势,把当前GDP总量和市场微观主体承受能力作为界定最佳宏观税的依据则有更大的合理性。因此,如果GDP=V+I+T(1),这里的是当期个人收入,I为当期社会投资增长,T为当期政府收入,而V=+S(2),C为当期消费,S为当期储蓄净增长,T=GDP-(V+I)=GD-(C+S+I)。设宏观税赋为TL,则:TL=T/GDP=1-(I/GDP+S/GDP),如果S=0时,TL为最大,S=GDP-I-C时,TL=0为最小,理论上RTC应在此下区间:0≤RTC<(1-I/GDP-C/GDP)。
    根据我国2003年数据,GDP=98593.8亿元,即期消费C=2461元,政府收入最低限T=6296.37亿元,产值投资率为32%,如果合理消费储蓄比例为C=S=4∶1,则我国最佳宏观税赋RTC应在以下区间:9.18%≤RTC<23.15%平均值RTC=(9.18%+23.15%)/2=16.17%,我国RTC平均16.17%以及处于相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平均宏税赋15.2%,这里进一步说明宏观税赋与GDP存在着密切关系,人GDP低的国家不具备课以重税的基础。世界银行专家基恩�6�1马斯顿过实证方法比较了一些高税赋国家与低税赋国家的经济增长情况,出的结论是,低税赋国家人均GDP增长率、公共消费与私人消费增率、投资增长率、出口增长率及就业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都比高税国家高,他比较了10个低税赋组的国家,算术平均率为14.47%,GD平均增长率7.2%;高税赋组的10个国家平均率为23.48%,年平均GDP只有1.57%。日本作为“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的国家,在其经起飞阶段1955-1972年,其宏观税负始终在20%以下,政府收益持增长,优化了财政结构,因此为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了保障,再加上原三代平、赤松、佐贯利雄等经济学家吸收和批判西方产业理论的基上,提出了符合日本国情的产业结构理论,促使经济飞速发展。
    二、我国宏观税赋水平基本状况
    我国宏观税赋包括实际税赋与统计税赋两种。实际税赋是微观体实际承担的政府收入负担水平与GDP的比例,即实际税赋=(政府收入+政府税外收入)÷GDP。统计税赋,就是中央和地方税收占GD的比例,即统计税赋=(中央政府税收收入+地方税收收入)÷GDP。
    1.我国的宏观统计税赋同可比国家相比明显偏低,即有逐年下的趋势。依据2003年 统计年鉴来看,我国宏观统计税赋水平明低于世界发展 家的平均值15.21%的水平。一般认为,一国家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GDP水平应不断随之增长,宏观税水平也应不断提高。但近年来却呈现相反的态势,虽然生产力水平断提高,人均GDP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宏观税赋却随着人均GDP水平的提高而下降,从2001年13.19%降到2003年10.07%。
    就目前的生产力水平情况看,由于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这就决定了宏观税赋不能太高;据事实来看,近年来宏观税赋的下降趋势则是不正常的。
    2.我国实际宏观税赋明显偏高。实际宏观税赋始终在24%左右的高位上,严重影响了产出水平,造成实际宏观税赋高的原因主要是非税收入即计划外预算投入急剧膨胀。宏观税赋偏高,不但影响改革开放政策效应,农民的直接收益,以及小康目标的实现,同时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完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矛盾恶化也不可谓缺乏此种因素。这也就是税赋调整迫切性所在,因此必须在宏观上加以调整、控制。
    三、宏观税赋调整的对策
    笔者认为,首先要界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能,在此基础上划分清楚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各自财政收支的范围,同时加以法律约束。
    1.缩费归税。规范财政分配制度,形成良好的公共分配制度。对收费项目,通过取缔、规范、转制、改税,建立起税收收入为主,收费收入为辅、甚至为零的财政收入运行机制。
    2.取缔、取消一些明显不合理的收费。对收费严重的地区和部门,要坚持依法取缔。
    3.要依法收费,把合理的收费纳入法制法规的轨道上来,并作出收费的标准、程度以及地区部门差别等。
    4.转制。转变政府运行机制,减少一些事业性收费,把可以转为营利性的事业性单位变为社会性的非政府性的社团和企业组织。
    5.改税。把必要的费用纳入税收收入的轨道,用税收覆盖和替代原来具有合理性的政府收费,从而以征税的形式筹集吸纳必要的资用于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和社区建设等。
    6.裁冗员,精机构,避免恶性循环,下大力气进行治理,根治税收外的费用体外循环,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
    7.化费代税为零,减少政府对企业和经济主体的收费。把宏观赋过多的情况坚持进行大力缩费而不是减税。目前经济紧缩压力比大,清理收费标准至关重要,国家出台了减少农民负担的标准和企业担标准,这些都有利于增加社会产出,扩大出口。
    8.把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内收入,形成足额的税费收入弥补地政府的资金短缺,从制度上杜绝地方政府的非规范性收费。
    9.进一步完善税制,健全税收征管,控制偷漏税,减轻税收损失。
    目前,纳税人偷漏税情况比较严重,面广量大。我国个人所得税收率很低,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市职工住房、医疗改革位、个人所得税征收的潜力很大。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税制,控制偷税,减轻税收损失。综上所述,由于宏观税赋的不合理状况,造成的因归根结底是体制的问题,使征收虚报的现象较为严重。因此,进一研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宏观税赋的科学体系,具有十分重的意义。
  • 第二章 供求理论�
    价格理论是西方微观经济学的核心。
    第一节 需求和需求定理�
    一、需求�
    1.需求的概念�
    需求(demand)是决定价格的关键因素之一,它是指居民或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在理解需求这个概念时,应该注意的是,需求必须具备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一是购买欲望;二是购买能力。它是二者的统一,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成为需求。消费者面对某种商品如果只有购买意愿而没有购买能力,或者虽有购买能力却并无购买愿望,那么这种需求在经济学上均是无效的。�
    2.影响需求的因素�
    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该商品自身的价格。�
    (2)相关商品的价格。�
    (3)消费者的收入。�
    (4)消费者的嗜好。
    (5)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
    (6)政府的经济政策。
    (7)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3.需求函数、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商品的需求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可用需求函数、需求表
    及需求曲线来表示。�
    (1)需求函数(demand function)�
    如果将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需求作为因变量,则可以用函数关系式表达“需求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类函数称为需求函数,用公式表示就是�
    Qd=F(x1,x2,……,xn)
    其中Qd代表需求量,x1,x2,……,xn分别代表影响需求量的各种因素。�
    把这种函数称为需求价格函数。微观经济学正是在假定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专门研究商品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因此,把需求价格函数常简称为需求函数。�
    (2)需求表和需求曲线(demand schedule and demand curve)�
    需求函数Qd=f(P)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种函数关系可以分别用商品的需求表和需求曲线来加以表示。�
    商品的需求表是把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的对应关系用列表的方式表示出来。
    表2-1是假设的某商品的需求表。�
    商品的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中商品不同的价格一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绘制的一条曲线。图2-1是根据表2-1绘制的一条需求曲线。�
    在图2-1中,横轴OQ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OP表示商品的价格。根据表2-1中每一个商品的价格一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中标出相应的各点A、B、C、D、E、F、G、H,然后依次将这些点连接起来,便得到需求曲线Qd=f(P)。它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所以,需求曲线是以几何图形来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
    一般来说,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微观经济学在论述需求函数时,一般都假定商品的价格和相应的需求量的变化具有无限可分性。
    二、需求定理
    1.需求定理�
    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为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需求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成反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需求定理说明的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的原因可以用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与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来解释。�
    替代效应是指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这也就是说,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上涨了,而其他商品的价格没变,那么,其他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了,消费者就要用其他商品来代替这种商品,从而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就减少了。
    收入效应是指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这也就是说,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上涨了,而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并没有变,那么,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就减少了,从而对这种商品的需求也就减少了。例如,如果大米价格上升而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变,则消费者实际收入减少,对大米的需求量必然减少。这种由于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引起实际收入减少从而导致商品需求量减少就是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强调了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对其他商品相对价格水平的影响,收入效应强调了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对实际收入水平的影响。需求定理所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正是这两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2.需求定理的例外�
    需求定理反映的是一般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变动关系的规律,但这一规律也有例外。需求定理的例外有三种情况:第一,炫耀性商品。其价格与需求量呈同方向变动。如首饰、豪华型轿车、知名品牌等。这些商品只有高价才能显示其社会身份,低价时,大众化后,高档消费群对该类产品的需求量反而下降。第二,低档生活必需品(吉芬商品)。其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吉芬之谜”,即在特定条件下,价格上升,需求反而增加;价格下降,需求反而减少。如在1845年爱尔兰大灾荒时,曾出现了对马铃薯的需求量随马铃薯的价格上升反而增加的现象。第三,投机性商品(股票、债券、黄金、邮票等)。其价格大幅度升降时,由于人们采取观望态度,会使需求曲线呈现不规则的变化,有时出现“买涨不买落”现象。�
    三、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在经济分析中,需求量是指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时,居民户计划购买的量。
    需求量的变动: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居民户计划购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而把商品本身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居民户计划购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可以用图2—3来说明这一点。�
    在图2—3中,价格是P0。由于其他因素变动(例如收入变动)而引起的需求曲线的移动是需求的变动。
    第二节供给和供给定理�
    1.供给的概念�
    供给(supply)也是决定价格的关键因素之一,它是指厂商或生产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商品数量。�
    同样,供给也必须具备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一是有出售愿望;二是有供应能力。
    2.影响供给的因素�
    供给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
    (1)商品自身的价格。 (2)相关商品的价格。 (3)生产技术水平。 (4)生产要素价格。 (5)厂商的销售动机。
    (6)厂商对未来的预期。�(7)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
    3.供给函数、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商品的供给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也可用供给函数、供给表及供给曲线来表示。�
    (1)供给函数�
    如果将影响供给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供给作为因变量,则可以用函数关系式表达“供给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类函数称为供给函数(supply function),用公式表示就是:�
    QS=F(X1,X2,…,Xn)
    其中Qs代表供给量,X1,X2,X3…分别代表影响供给量的因素。这是一般表示形式。�
    在影响供给的诸因素中,商品本身的价格是最灵敏,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假定其它因素不变,仅研究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如以P代表价格,则供给函数一般式为�
    Qs=f(P)
    把这种函数称为供给价格函数,它是最主要的供给函数。西方微观经济学正是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专门研究商品价格的变动对其供给量的影响。因此,常把供给价格函数简称为供给函数。�
    (2)供给表和供给曲线(supply scheldule and supply curve)�
    供给函数Qs=f(P)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种函数关系可以分别用商品的供给表和供给曲线来加以表示。�
    商品的供给表是把某种商品的每一价格水平与其相对应的供给数量之间的关系用表列形式表示出来,如表2-2所示。
    商品的供给曲线是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价格一供给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绘制的一条曲线。图2-4是根据表2-2绘制的一条供给曲线。
  • 二、供给定理
    1.供给定理�
    表明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成同方向的变动关系,此为供给规律,也被称为供给定理。�
    供给规律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价格升高,供给量增加;价格降低,供给量减少。
    2.供给定理例外�
    供给定理反映的是一般的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变动关系的规律,但这一规律也有例外。供给定理的例外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有些商品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其供给量随着价格上升而保持不变,即不论价格怎样变化,其供给量总是一个固定的常数。例如,土地的供给就属于这种情况。第二,在劳动市场中,当工资(劳动力的价格)增加时,劳动力的供给量开始也会随着工资的增涨而增加。但当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如果工资继续增加,劳动力的供给量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这种情况在分配理论中还要详细说明。�
    三、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在分析供给问题时,同样要注意区分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在经济分析中,供给量是指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时,厂商愿意或计划供给的商品量。供给是指在不同价格水平时的不同供给量的总称。在供给曲线图中,供给是指整个供给曲线。�
    我们把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厂商计划的供给量变动称为供给量的变动,而把商品本身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厂商计划供给量的变动称为供给的变动。图2-5、图2-6来说明。
    第三节 价格决定�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是由需求与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这种价格又称为均衡价格。�
    一、均衡的含义
    在西方经济学中,均衡(equilibrium)是一个被广泛运用的重要的概念。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1.均衡价格�
    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
    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从几何意义上说,一
    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
    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市场上需求
    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被称为市场出清的状态。用图2-7说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的决定。�
    在图2-7中,假定D曲线为市场的需求曲线,S曲线为市场的供给曲线。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E点,E点为均衡点。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是相等的,都是4元。因此,这样一种状态便是一种使买卖双方都感到满意并愿意持续下去的均衡状态。
    均衡价格的决定也可以用与图2-7相对应的表2-3来说明。�
    在理解均衡价格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均衡价格具有动态相对性特点。
    第二,决定均衡价格的是需求与供给。
    第三,市场上各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最后的结果,其形成过程是在市场背后进行的。�
    2.均衡价格的形成�
    第一种情况:商品的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
    当商品的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依据供给规律和需求规律,必然出现商品的供给量大于均衡数量,而需求量小于均衡数量,此时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额。满足需求以外的剩余供给量(差额)积压,必使部分生产者(或厂商)停止生产或缩小生产规模,从而供给量减少。另外,生产者(或厂商)为了卖掉剩余供给量,也可能采取低价销售策略,降低市场价格。价格降低会刺激需求增加,当价格降到一定水平时,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此时出现了供求平衡。此时的价格是供给者和需求者都愿意接受的价格,即均衡价格。�
    第二种情况:商品的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
    当商品的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依据供给规律和需求规律,必然出现商品的供给量小于均衡数量,而需求量大于均衡数量,市场需求大于供给。为了刺激生产增加供给,必然要提高供给价格。为了限制需求,也必然要提高需求价格。当价格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相等。此时的价格是供给者和需求者都愿意接受的价格,即均衡价格。�
    一、二两种情况也可用图2-8来说明。�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均衡价格由供给和需求决定,它受需求与供给变动的影响,随需求与供给的变动而变动。�
    1.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会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需求减少会使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如图2-9所示。�
    2.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如图2-10所示。
    3.供给与需求同时发生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当需求和供给的条件同时发生变化,其对均衡价格的影响,要根据两者变化的具体情况而定。当供求条件变动的方向相同,而且变动程度相等时,不论是增加或减少,均衡价格不变,改变的只是均衡交易数量。当两者变动的方向相同,而变动的程度不同时,如果需求增加大于供给的增加,则均衡价格提高,均衡交易量增加;如果需求减少小于供给的减少,则均衡价格提高,均衡交易数量减少;如果需求减少大于供给的减少,则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交易量也减少。当两者按不同方向变动时,如果供给减少的程度大于需求增加的程度,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交易数量减少;如果供给增加的程度大于需求减少的程度,则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交易数量增加。由此可知,不同的需求供给状态会形成不同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数量。�
    从上面关于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决定及变动影响的分析,不难得出以下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而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同时增加,需求减少引起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供给增加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均衡数量的上升,供给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均衡数量的减少。这就是微观经济学中所说的供求规律(供求定理)。它是反映一般商品市场的供求规律。
  • 从其本身的经济利益出发,纳税人必然尽一切可能把税收负担部分或全部地转移给他人,这体现了经济利益的再分配。而税收归宿则是税收转嫁的终点,即税收的实际负担者。资产阶阶财政学家关于税收转嫁与归宿的理论,由于思想流派的...

  • 供给规律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价格升高,供给量增加;价格降低,供给量减少。2.供给定理例外�供给定理反映的是一般的...

  • 1.缩费归税。规范财政分配制度,形成良好的公共分配制度。对收费项目,通过取缔、规范、转制、改税,建立起税收收入为主,收费收入为辅、甚至为零的财政收入运行机制。2.取缔、取消一些明显不合理的收费。对收费严重的地区和部门...

  • 确切地说,税收归宿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力量。弹性与税收归宿税收负担划分的一般结沦:税收负担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为什么这是正确的?在本质上,弹性衡量当条件变得不利时,买者或卖者离开市场的意愿。需求弹性小...

  • 税收的归宿是指税收收入最终由谁承担。在经济学中,税收的归宿可以被划分为三种类型:生产者负担、消费者负担和政府负担。生产者负担是指税收直接由生产者支付,例如关税、消费税等。这些税收通常会被包含在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中...

财税会计资料教程免费索取

联系方式 / Contact information
需求描述 / Requirement descripti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