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利润+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为什么“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利润+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因为超过税法扣除标准的广告费和5年内未弥补的亏损,都可以向以后年度结转,抵减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得以后年度少缴税。所以应确认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具体说明如下:
    本年税法规定应该扣除100元,实际计算利润时扣除了150元,那么在进行纳税调整时要调增本年应纳税所得额50,相当于本年要多交税,以后年度少缴税。
    本年多交,以后少交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本年少交,以后多交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注: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表内某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账面价值是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有关资产、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应列示的金额。计税基础是指按照税法规定计税时应归属该资产、负债的金额,即资产与负债的实际价值。
    暂时性差异按照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影响的不同,可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其中应纳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会增加应税所得和应交所得税,具体表现为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 反之,如果企业的收入核算相对准确,我们可以直接使用公式2: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公式2的使用更为直接,它通过将收入总额乘以应税所得率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这种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适用,因为收入核算的准确性通常较高。应税所得率是一个关键参数,它反映了税法规定的应税所得在...

  • 在理解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时,我们可以通过间接法来估算企业的大致收入。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这个公式适用于企业的会计资料不够完整或不健全的情况,通过已知的成本费用支出额和应税所得率,可以推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另一种情况是企业收入核算...

  • 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与企业依据财务会计制度计算的会计所得额(会计利润)往往不一致。当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有关...

  • 因为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定义不同。前者是指企业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计算的年度利润总额;后者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时通常采用的是间接法:即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弥补以前年度亏损额(在法定弥补年限内)两者由于各自计算口经不同、确认时间不同,存在永久性差异和...

  • 1、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的联系: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 + 不允许税前列支(纳税调增)金额 - 当年可弥补以前年度亏损金额 - 税法规定免税所得。2、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的区别: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每一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

财税会计资料教程免费索取

联系方式 / Contact information
需求描述 / Requirement descripti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