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业减负后,小微企业感受到了吗
1个回答财税会计专题活动
- 要想让小微企业享受到国家减负春风化雨般的政策雨露并深深地感受到了温暖,一方面要加大减负从形式到内容的宣传普及工作,让每一个小微企业主都明确减负对自己的有利之处。
为进一步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经国务院批准,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停征和免征合计5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停征和免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各地区和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者拒绝执行,不得以其他名目或者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方式变相继续收费。
纵观国家这些年的减负行动,减负力度不可谓不大,减负频次不可谓不密,减负项目不可谓不多,为什么众多小微企业并没有从频次从密的减负行动之中体会到减负确确实实减轻了自己负担的第一感觉呢?关键是国家减负信息的传达渠道不畅通使然。国家每一次下达减负项目时,缺乏全面性的公开和细化。哪些项目为哪类小微企业减了负,哪些内容优惠于小微企业,哪些方面让小微企业得到了便利,没有一个比较详尽的内容介绍,小微企业只是从媒体上知道支言片语,却不能从中掌握到有利于自己的有用信息,由于在减负宣传力度的不够深入,导致了减负宣传与减负普及无法有效对接,即便小微企业从国家减负政策中享受到了某种实惠,也无法体会到减负实实在在的好处。加上所涉及的减负内容比较多,范围比较广,程序比较复杂,也让小微企业在面对这些减负内容时无所适从,只有呈现出感觉不明显的状况。
政府与小微企业的互动则更加重要。现在,国家下达减负政策,由上而下,声势浩大,往往引起社会的关注和热议,可事后却出现了减负政策一出台了事的状况,政府部门对减负的情况,往往局限于听汇报、看材料、搞汇总,却没有深入到小微企业中去,更多的听取小微企业的声音,有哪些细节仍然在“绊脚”?有哪些门槛仍然还比较难以跨越?有哪些项目明减而实仍在收入?正是这种上下沟通缺乏一个比较畅通的渠道,造成了上下信息的严重堵塞,特别是在小微企业受原材料涨价、油价上涨、劳动薪酬提高、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运输、销售、人工等各种成本不断上升的状况下,政府减负这一只“巴掌拍得再响”,小微企业对减负的无感恰恰凸显出减负无法实现“雪中送炭”效率。
另外,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减负方针、政策和措施时,常常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明减暗不减”的策略,甚至于采取巧立名目、改头换面的路数来维护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而小微企业作为市场中的草根阶层和弱势群体,对地方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减负不到位、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的情况“敢怒不敢言”。
由此可见,要想让小微企业享受到国家减负春风化雨般的政策雨露并深深地感受到了温暖,一方面要加大减负从形式到内容的宣传普及工作,让每一个小微企业主都明确减负对自己的有利之处,以便他们在展开生产经营活动时,都能灵活地运用减负政策的工具性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政府与小微企业围绕减负问题上下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确保减负这项工作政府与小微企业“两个巴掌”都能拍得响,从而形成上下合力,步调一致;再一方面要强化中央对地方减负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要广泛吸取小微企业主对减负的意见,对“明减暗不减”的地方要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规的成本。只有让中央减负成为地方的自觉行动,小微企业才能从国家减负中感受到政策的威力和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感觉,从而对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产生强大的信心,为克服和战胜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由此可见,要想让小微企业享受到国家减负春风化雨般的政策雨露并深深地感受到了温暖,一方面要加大减负从形式到内容的宣传普及工作,让每一个小微企业主都明确减负对自己的有利之处,以便他们在展开生产经营活动时,都能灵活地运用减负政策的工具性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政府与小微企业围绕减负问题上下之间...
1、减税降费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提振企业信心;2、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完善税制结构;3、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走出经济下行的困境;4、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此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减税降费,能够为企业创造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对于促进制造业、科技企业、小微企业等发展起...
小微企业减负意义: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小微企业减负措施实际作用不大,然而象征性意义极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大更多的是在“释放一种信号”,让饱受资金折磨的小微企业隐约看到黎明前的缕缕曙光。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昨日印发通知称,从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管理类、...
导致税收不降反增。在一些地方,过去地方政府给中小企业减免营业税。现在营改增后,征收严格了,因此企业感觉似乎税费又在增加。此外,对许多企业来说,融资成本与劳动力成本的压力增大趋势明显,抵消了其他负担减轻带来的效果。
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税是指国家为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减轻企业税负,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实施的一种税收优惠政策。具体来说,就是指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在一定标准以内,可以按照50%的比例计算,以此来减少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以一个企业为例,假设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万元,按照正常税法,需要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