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计算所得税
7个回答财税会计专题活动
-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
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注意,应纳税所得与会计利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纳税所得是一个税收概念,是指企业所得税法按一定的标准确定的,纳税人在一个时期内的计税所得,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而会计利润,则是一个会计核算概念,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由利润账户和损益表所反映出来的,企业于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财务成果。
(一).应税收入的确定
应税收入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及其他行为中取得的,来源于 境内,外的各项收入。具体内容包括:
1.生产、经营收入
2.财产转让收入
3.利息收入
4租赁收入
5.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6.股息收入
7.其他收入:上述各项收入外的一切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收入、罚款收入、因债权人缘故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物资及现金的溢余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款,包装物押金收入及其他收入。
8.资产评估增值
9.接收捐赠收入的确定。
10.企业销售货物给购货方的折扣
11.企业收取的包装物押金,凡逾期未返还的,应确认为收入,依法缴纳所得税。
12.纳税人在基本建设,专项工程及职工福利等方面使用本企业的商品,产品的,应视同经营收入处理;纳税人对外进行来料加工装配业务节省的材料,如合同约定应当归企业所有的,也应视为企业收入处理。
13.企业在建工程发生的试运行收入,应并入当期收入予以征税,不能直接冲减在建工程成本。
14.金融企业应收利息收入。
15.新股申购冻结资金利息收入征收所得税的确定。
16.减免或返还流转税。
17.企业取得国家财政性补贴和其他补贴收入,除国家规定不计入损益外,应一律并入实际收到该补贴收入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18.国债利息收入。
(二).准予扣除项目的基本范围
1.成本:指纳税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转让或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成本。
2.费用: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扣除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已记入成本的有关费用除外。
3.税金:即纳税人依法缴纳的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关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产品的销售税金及附加。
4.损失:即纳税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营业外支出,已发生的经营亏损和投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
(三).部分扣除项目的具体范围和标准
1.借款利息支出。借款利息能否扣除首先必须区分是资本化利息还是费用化利息。
2.工资、薪金支出。
3.“三项经费”支出。企业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三项经费分别按照计税工资总额的2%、14%、1.5%计算扣除。
4.公益、救济性捐款。
5.业务招待费。
6.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
7.佣金。
8.“三新”研究开发费用,即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9.资助科技开发费用。
10.各类保险基金和统筹基金。
11.财产保险和运输保险费用。
12.固定资产租赁费。
13.坏账损失与坏帐准备金。
14.固定资产转让费用。
15.资产盘亏,毁损净损失。
16.汇兑损益。
17.支付给总机构的管理费。
18.差旅费,会议费,董事会费。
19.会员费。
20.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
21.住房公积金。
22.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
23.加油机税控装置及相关费用。
24.支付给职工的一次性补偿金。
25.自2003年1月1日起,保险企业开展业务支付的代理手续费,可在不超过当年本企业全部实收保费收入8%的范围内据实扣除。
(四).不得扣除的项目
1.资本性支出,指纳税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支出。
2.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无形资产开发支出未形成资产的部分准予扣除。
3.违法经营的罚款、被没收财物的损失(非行政性罚款可以扣除)
4.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
5.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
6.超过国家规定准予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以及非公益、救济性捐赠。
7.各种赞助支出,指各种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
8.纳税人为其他独立纳税人提供与本身应纳税收入无关的贷款担保等,因被担保方不能还清贷款而由担保纳税人承担的本息等,不得在担保企业税前扣除。
9.销售货物给购货方的回扣。
10.纳税人的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风险准备基金(包括投资风险准备基金)以及国家税收法规规定可提取的准备金之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不得扣除。
11.企业已出售给职工个人的住房,不得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折旧和维修管理费。
除上述各项支出以外的,与本企业取得收入无关的各项支出也同样不得扣除。
(五).亏损弥补的处理
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的,可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延续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5年。5年内无论是盈利或亏损,都作为实际弥补期限计算。具体的规定参照课本说明。
(六).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已纳税款的扣除
(1)境外所得已纳税款的扣除。
纳税人来源于 境外的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款,准予在汇总纳税时,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但扣除限额不得超过其境外所得依照 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
下列情况可视同已缴纳税款抵扣:
①纳税人在与 缔结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国家,按所在国(地区)税法规定获得的所得税减免税,由纳税人提供有关证明,经税务机关审核后,视同已缴纳所得税进行抵扣。
②对外经济合作企业承揽 政府援外项目、当地国家(地区)的政府项目、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援建项目和 政府驻外使、领馆项目,获当地国家(地区)政府减免所得税的,由纳税人提供有关证明,经税务机关审核后,视同已缴纳所得税进行抵扣。
(2)境内投资所得已纳税款的扣除。
联营企业投资方从联营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如果投资方企业所得税税率低于联营企业,不得退还已经缴纳的所得税;如果投资方企业所得税税率高于联营企业,投资方分回的税后利润应按规定补缴所得税。计算公式如下:
C 应纳税额=来源于联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D应补缴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收扣除抵免额×投资方适用税率
2.应纳税额计算的一般情况
(1)预缴。纳税人应在月份或季度终了后15日内,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预缴所得税申报表,并预缴所得税。计算公式如下: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当月累计应纳税所得额×12÷当月月份
全年应纳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当月累计应纳税额=全年应纳税额×当月月份÷12
当月应纳税额=当月累计应纳税额—上月累计已缴所得税
季度应纳税额=全年所得税税额×季度数÷4—以前季度累计预缴数
预缴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2)汇算清缴
是指在年度终了,对全年应纳税额进行的结算。当全年应纳税款大于预缴总额时,少缴的税款应在下一年度的规定时间内予以补缴;当小于预缴总额时,多缴的税款应予以退回或在下一年度抵缴。
3.核算征收应纳税额的计算
有两种计算方法
一种是企业按税法规定,依据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另一种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根据现行所得税法的要求,将与税法确认的收支项目和金额有悖的内容进行调整,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4.核定征收应纳税额的计算
根据有关规定,纳税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采取核定征收方式征收企业所得税。
税收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不设帐簿或应设帐簿但未设帐簿的。
(1)只能准确核算收入总额或收入总额能够查实,但其成本费用支出不能准确核算的。
(2)准确核算成本费用支出或成本费用能够查实,但其收入总额不能准确核算的。
(3)收入总额及成本费用支出均不能正确核算,并难以查实的。
(4)账目设置和核算虽然符合规定,但并未按规定保存有关帐簿,凭证及有关纳税资料的。
(5)发生纳税义务,为按照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核定征收方式主要包括定额征收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两种方法。
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
或 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支出÷(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 自90年代起,我国便开始征收企业所得税征税,我们都知道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那么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是怎样的?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是多少?
- 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或-永久性差异)×25%。
- 所得税看上去非常复杂,其实套路很简单,关注三步!第一步,计算应交所得税。尤其是对税法不认可的地方进行重新计算。第二步,做账。尤其要关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当期发生额。第三步再倒推出所得税费用。记住,所得税费用是倒推出来的!
- 利润总额*所得税的税率
- 按计算好的利润乘于一定的所得税比率
法律分析: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是: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年收入总额-准予扣除的项目 法律依据:《 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式具体如下: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等于工资收入金额减各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费用减起征点(5000元)。应纳税额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税率减速算扣除数。1、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适用的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如下:(1)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速算扣...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独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的比例税率。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可以理解为税法认可的利润,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原理为税法规定的收入减去税法准予的扣除项目,得出税法认可的应...
所得税计算方法如下:1、应纳税所得额等于月度收入减5000元加专项扣除加专项附加扣除加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2、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等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乘适用税率。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等于收入总额减准予扣除项目金额;3、企业年利润100万元以下。根据相关的规定,如果企业年利润100万元以下的,一般都是减按...
本年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 * 所得税税率。其中,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或个人在本年度内取得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的项目后的余额。所得税税率则根据国家相关税法规定执行。一、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 = 年度收入总额 - 准予扣除的项目 二、确定所得税税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