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

论述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
  • 企业运营方面涉及的会计准则和税法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但二者又在确认方面、实际出发点以及计量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在企业当中会计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阶段中,需要更清晰的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差异以及联系,使得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1 企业运行中会计准则和税法之间的具体关系分析
    1.1 会计准则是税收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石之一
    从税法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税法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高度规范性的制度,来实现国家以及企业的具体分配方式能更加的合理化,让分配方式更加的科学化、合理化,也能通过将税法落实到当代社会发展中而让国家财政收入分配更加的科学化,让税收能为国家宏观方面的调控服务,让国家整体经济运行情况更加的稳定、高效。而在税收制度落实阶段中,企业运营中需要上交的税款是否能准确、及时的被纳入国库中,则需要依靠企业当中会计核算工作,一旦会计核算工作出现了问题,那么也就会导致税收工作受到影响。而在企业运行中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时候,需要工作人员执行会计准则,使税收工作有良好的落实效果,也能让税法的目标更好的实现。因此税收工作实际开展的阶段中,需要以会计准则为基础,而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税收工作的执行质量,对整个社会发展产生着影响。
    1.2 税法对于会计准则制定有着影响
    在税法实行的阶段中,其具有固定性强、强制定强已经无偿性的特点,也就是在税法执行的阶段中需要纳税主体能严格的执行税法的各项要求,不允许纳税主体在纳税的过程中出任何形式的调。而企业运行阶段中的会计准则有着灵活性强、可调整的特点。并在企业当中财务工作人员在落实会计准则的时候,其工作的关键点之一就是帮助企业完成税务方面缴纳工作,并且当代财务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的阶段中,为了能让企业降低在纳税方面的资金总量,通常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还会采取合理避税方式,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从财务工作人员实际工作内容以及会计准则特点来看,会计准则内容制定工作往往会受到税法内容的影响,一旦税法内容出现了调整,那么会计准则的相应内容也就会进行调整。尤其在会计准则当中关于税收缴纳方面,会计准则必须要依照税法的内容进行规定以及调整,不能出现和税法相违背的情况,这也说明税法对于会计准则有着客观上的影响,需要保证会计准则具体内容和税法内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1.3 会计准则以及税法的具体服务对象存在内在同一性
    财务工作人员运用会计准则开展工作的阶段中主要的服务对象是相应的企业,需要企业当中财务工作人员能依靠自身工作的开展,对企业资产进行严格管理,不但要保证企业资产有良好的保值效果,更需要在企业资产能在保值的基础上实现增值,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企业通过会计准则的落实,也就能让企业利益以及效益实现最大化,而企业的不断发展也就相当于扩大了社会税源,让社会整体均有了更为良好的发展。
    2 会计准则与税法差异的根本原因分析
    2.1 会计准则与税法遵循的原则不同
    会计准则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中,规定要遵循诸如客观性、相关性等八个方面的基本原则,尤其重视谨慎性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因此,会计准则对收入依据其经济实质予以确认,对成本费用依据会计人员的主观估计予以确认。而税法是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和维 的客观性、严肃性的国家调控途径之一,其计税依据必须是客观的、唯一的,因此,它不能带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税法对收入的确认侧重于经济业务社会价值的实现,对费用的扣除要求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税法虽然也遵循一些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但是基于税法坚持的法定原则、收入均衡原则、反避税原则等,在诸如谨慎性原则等会计基本原则的使用中又与其有所背离。
    2.2 会计准则与税法确认与计量的标准不同
    虽然会计准则与税法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作为确认的基础,但是两者的标准不同。会计准则对收入、利得与费用、损失的判断标准对等,收入确认已收、应收,费用确认已付、应付,而且会计准则的确认还需遵循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原则等修订性原则。对资产和负债采取双重确认标准,即既要符合它们的定义,又要符合它们的确认条件,这样才能确认相关资产与负债。而税法对收入、利得与费用、损失的判断标准不对等,收入侧重已收、应收,费用侧重实际支付。税法的权责发生制合理标准更多地依赖于合法性与确定性。因此,支出是以实际发生为标准,收入以合同约定为标准。同时,税法对权责发生制还需通过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来修订;而会计准则就不再以此原则作为确认费用与资产的判断标准,它是以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作为判断资本化的标准,即能够资本化的支出就属于资产,不能资本化的支出就属于费用。
    会计准则规定了五种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各种计量属性的适用对象取决于交易事项的经济特征。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要求适度、谨慎地使用,体现在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租赁等少数具体会计准则中。除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外,其他计量属性在运用中均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存在着不确定性。而税法则出于减少不确定性,在计量中主要使用于两种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2.3 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
    会计准则是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出发,对财务报告编制主体即经营者会计行为的规范。制定企业会计准则的目的是规范企业的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约束财务报告编制主体向投资者、债权人等说实话,提供有用的信息,使投资者能根据财务报告的分析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而税法是从国家的利益出发,对纳税主体的涉税行为进行规范。
    3 结束语
    会计准则以及税法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两个关键性基础,在市场经济体系向前发展的阶段中需要会计准则以及税法能不断完善,通过会计准则和税法的相互协调来达到平衡的状态。而会计准则以及税法在实际实行中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需要工作人员能充分的认识到这种内在联系,让会计准则和税法均能发挥更好的效果,真正达到推动是社会高速发展的目标。
  • 会计准则是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出发,对财务报告编制主体即经营者会计行为的规范。制定企业会计准则的目的是规范企业的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约束财务报告编制主体向投资者、债权人等说实话,提供有用的信息,使投资者能根据财务报告的分析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而税法是从国家的利益出发,对纳税主体的涉...

  • 首先,我们要明白这是两个领域,各司其职。即会计上只看《企业会计准则》,不看《税法》,而纳税申报时,只看《税法》不看《准则》,税会差异体现在递延所得税上。其次,新所得税法明确一个概念,即二者的基础一样都是权责发生制,这是一个实质性变更,因为老税法通常被认为是收付实现制。所以二者...

  • 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规范会计核算,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企业财务信息。它关注的是透明度和决策支持。而所得税法的核心则是税收征管,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两者出发点的差异,反映在资产、负债确认,以及收益和费用处理...

  • 税务会计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满足两个会计等式:应纳税额=计税依据×适用税率;应税所得=应税收入-扣除费用。税收带纳金属于会计中什么科目答:首先税收滞纳金是通过"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 会计方面所涉及的应补缴税款可视为因计算错误、疏忽或者曲解事实而造成的前期差错.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

  • 准确和合法。当然,正确的遵从会计准则也是企业合法运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在涉及到涉税问题时,企业必须遵守税收相关法规和规定,确保纳税义务得到有效地履行。因此,企业在进行会计和财务管理时,既需要遵守会计准则,也需要符合税法的规定。但是在优先考虑这两个方面时,应该优先考虑遵守税法。

财税会计资料教程免费索取

联系方式 / Contact information
需求描述 / Requirement descripti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