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学好会计基础

怎么学好会计基础
  • 一、学习方法
    (一)把握基本理论框架,抓住主线,理清思路
    会计学是经济管理课程体系中属于微观经济管理方面的重要学科,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它的两个重要领域。财务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外部的投资人、债权人及其它机构服务,定期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而管理会计则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的各级管理人员服务,对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基础会计学是财务会计的基础学科,重点阐明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核算方法。本课程前五章内容主要是讲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核算方法,第六章至第十章主要是讲述如何利用前五章所阐述的基本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会计实务操作。即经济业务发生后,经办人员要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经会计人员审核整理后,按照设置的会计科目,运用借贷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账簿,然后根据凭证和账簿记录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成本计算,并依据财产清查,对账簿记录加以核实,在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定期编制会计报告。最后一章是阐述实施会计核算方法应具备的条件,即如何合理安排会计核算的组织工作。各章节之间按照会计核算的组织程序,一环扣一环,相互衔接。同学们在复习该课时,一定要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抓住会计核算组织程序这条主线,理解把握。因为经济业务纷繁复杂,企业一天可能发生几十笔甚至上百笔业务,单纯靠突击记忆或死记硬背,是无法灵活运用的。
    (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基础会计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学员在学习时要着重掌握会计核算的各种基本方法和与之相关的基本原理。在弄清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要学会运用各种方法处理问题,能熟练地进行操作核算。这就要求学员不仅要多做练习题,同时还要到工厂企业去实习,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动手能力及操作技能。
    二、各章节的基本内容及重点、难点评析
    第一章 总论
    本章共六节。第一节,会计的基本概念。本节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它阐述了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加强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提高的。这一部分的重点是掌握近代会计的形成标志,即15世纪末期,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有关复式记账论著的问世;第二部分是会计的职能,重点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即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的含义、特点以及二者的关系;第三部分是会计的含义,要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第二节,会计的对象。主要讲述了会计对象的含义和会计对象在企业中的具体表现。重点是理解会计对象在企业中的表现,即企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也就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第三节,会计任务。这一节的重点是掌握会计的具体任务有哪些。第四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重点掌握会计主体前提、持续经营前提、会计分期前提及货币计量前提。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所反映的是一个特定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与法人主体不是同一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法人主体一般均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主体。作为会计主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具有一定数量的经济资源,进行独立的生产活动或其他活动,实行独立核算并提供反映本主体经济活动情况的会计报表;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会计分期是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核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它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会计期间是在会计工作中,为核算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情况所规定的起讫日期,主要是确定会计年度,我国会计年度是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货币计量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包含着币值稳定的假设。它明确了会计核算的计量尺度。第五节,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重点是理解这十二个基本原则不要死记硬背。这十二条原则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即有关总体性要求的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有关信息质量要求原则包括有用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和清晰性原则;有关确认计量要求的原则包括五个原则,它们是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第六节,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会计对象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所运用的方法。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七种会计核算方法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就其工作程序和工作过程来说,主要是三个环节;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重点是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以及这些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联系。
    第二章 会计科目和账户
    本章共四节。第一节,会计要素。主要讲述了研究会计要素的必要性、会计要素的含义、企业会计要素的分类,重点阐述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人、费用和利润的含义及其分类。对每一会计要素重在理解掌握,如资产,掌握资产的概念必须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资产是一种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即通过它的有效使用,能够为企业提供未来的经济利益;其次,资产要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拥有指企业对其有所有权,控制则指企业已掌握了某项资产实际未来收益和风险,所以经营租赁方式租人的资产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而以融资方式租人的资产则需确认为企业的资产。第三,资产必须是可用货币计量的。如风力发电的“风”,虽然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是无法用货币来计量,所以“风”就不能确认为资产。第二节,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揭示会计要素之间数量变化及其规律的平衡式,分为基本会计等式和扩展的会计等式,基本会计等式为:资产二负债十所有者权益,扩展的会计等式为资产二负债十所有者权益十收人一费用。不管发生什么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这些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永远平均的原理是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这部分重点是理解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第三节,会计科目的内容。掌握会计科目设置的意义、会计科目的内容和级次。第四节,账户及其基本结构。理解设置账户的必要性及会计科目和账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账户的哪一方计增加,哪一方计减少所取决的内容。
    第三章 复式记账
    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复式记账原理。重点掌握复式记账法的特点。即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的账户中记录,这样可全面清晰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账户中进行登记,这样可据以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复式记账是以会计等式为依据建立的一种科学计账方法。第二节,借贷记账法。讲述了借贷记账法的含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重点掌握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资产类、费用类账户增加额记借方,减少额记贷方,期末如有余额在借方;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及收人类账户增加额记贷方,减少额记借方,期末如有余额在贷方。另外要掌握如何利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来编制会计分录。编制会计分录时首先要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分析经济业务涉及到哪些会计科目,并判断其会计科目的性质,其次是判断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发生额是增加或是减少,最后确定应借应贷的方向,编制会计分录。本节的难点是试算平均的理解。为了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应以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理论依据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记账是否有误。试算平衡的方法有账户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账户余额试算平均法。试算平均通常是通过编制总分类账户试算平衡表进行。编制的平衡表应出现三对平衡数字,如果任何一对平衡数字出现不相等时,说明记账肯定有误,如果均相等,一般来说记账是正确的,但有些记账错误试算平衡是不能发现的,如漏记账、重复记账、应借应贷方向弄反、应借应贷科目写错等。
    第四章 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本章通过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较为详细地阐述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应用。本章是该课程的重点,在每年的自学考试试题中所占分数最多。该章共分六节。第一节,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讲述了工业企业的资产筹集、生产准备、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及财务成果等各项主要经济业务的内容。第二节,资金筹集业务。重点掌握资金筹集业务核算应设置的账户以及这些账户的性质、作用、借方、贷方、期末余额所登记的内容。第三节,生产准备业务的核算。主要讲述了固定资产购建业务核算和材料采购业务核算。本节的重点是固定资产的含义、固定资产价值的确认、“固定资产”账户的结构;材料的采购成本计算,“材料采购”账户及“材料”账户反映的内容和主要账户对应关系;“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账户反映的内容和主要账户对应关系;材料采购和材料的核算;应付和预付材料采购款的核算。第四节,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应着重掌握:“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产成品”账户反映的内容和主要账户对应关系;“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累计折旧”、“预提费用”、“待摊费用”等账户反映的内容和主要账户对应关系;材料耗用的核算;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的核算;计提折旧的核算;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核算;产品完工的核算。第五节,产品销售业务的核算。应着重掌握:“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账户反映的内容和主要账户对应关系;“应交税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等账户反映的内容和主要账户对应关系;产品销售收人、销售费用及销售税金的核算;销售货款核算及销售利润的计算。第六节,财务成果业务核算。应着重掌握: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计算方法;“管理费用”。“营业外收人”、“营业外支出”、“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等账户反映的内容和主要账户对应关系;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核算;营业外收人与支出的核算;利润和利润分配的核算。
    第五章 账户的分类
    本章应着重掌握:账户经济内容的含义;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的五大类的名称;账户各个大类进一步分类的小类名称及每一小类包括的主要账户名称;账户用途的含义;账户结构的含义;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的类别和名称以及每一类账户的用途结构特点和主要账户名称。难点:集合分配、跨期摊配账户、备抵账户、附加账户及备抵附加账户的理解与应用。集合分配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反映和监督有关费用计划执行情况以及费用分配情况的账户,属于这类账户的有“制造费用”账户。这个账户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由于车间所发生的间接生产费用不能直接计人“生产成本”账户,因此先归集在“制造费用”的借方,期末再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到“生产成本”的借方,分配后“制造费用”账户期末没有余额;跨期摊配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在各个会计期间进行分摊和预提的账户。属于这类账户的有“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帐户。“待摊费用”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预提费用”属于负债类账户。待摊费用是先发生,后摊销,而预提费用是先预提后支用。备抵账户、附加账户及备抵附加账户属于调整账户,如果被调整账户与调整账户的余额一定在同一方向,那么调整账户就是附加账户,如果被调整账户与调整账户的余额有时在相反方向,有时在同一方向,那么调整账户就是备抵附加账户。
    第六章 会计凭证
    本章应着重掌握:会计凭证的含义;会计凭证的意义;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的含义;原始凭证按取得来源的分类;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一次凭证及累计凭证的填制方法;填制原始凭证的要求;原始凭证的审核方法;记账凭证的内容;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及转账凭证的含义及填制方法;填制记账凭证的要求;记账凭证的审核;正确组织会计凭证传递的作用;合理保管会计凭证的必要性;会计凭证传递和保管的方法。
    第七章 账簿
    本章共分四节。第一节,账簿的意义和种类。应重点掌握:账簿的含义;登记账簿的作用;账簿按用途的分类;账簿按外表形式的分类。第二节,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应掌握:特种日记账和普通日记账的设置;三栏式总账和多栏式总账的设置;三栏式明细账、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多栏式明细账的设置;总账与明细账之间相互关系及平行登记的要点。第三节,账簿登记和使用规则。重点是:账簿登记的规则;账簿启用的规则;更正错账的方法;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结账。应掌握的重点是:对账、结账的含义;对账的内容及方法;结账的程序。
    第八章 会计核算形式
    本章共分七节。第一节,会计核算形式的意义和要求。应着重掌握;会计核算形式的含义及作用;设计会计核算形式的要求;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第二节,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应着重掌握:记账凭证核算的特点;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第三节,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应着重掌握:科目汇总表的概念;科目汇总表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第四节,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应着重掌握: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的特点;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的会计凭证和账簿;多栏式日记账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第五节,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应着重掌握: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特点;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及汇总转账凭证的格式和填制方法;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第六节,日记总账核算形式。应着重掌握:日记总账核算形式的特点及其优缺点与适用范围。第七节,普通
    日记账核算形式。应着重掌握:普通日记账核算形式的特点;普通日记账核算形式的会计凭证和账簿;普通日记账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第九章 财产清查
    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应着重掌握;财产清查的概念;财产清查的必要性;财产清查的作用;财产清查的种类;全面清查、局部清查、定期清查及不定期清查的概念;财产清查的准备工作。第二节,财产清查的方法。应重点掌握:永续盘存制及实地盘存制概念;实物盘点法及技术推算法的概念;财产物资的清查方法;盘存单和实存
    账存对比表的编制;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现金盘点报告表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未达账项的含义;往来账项的清查方法;往来账项对账表的编制。第三节,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应着重掌握:“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的结构和用途;货币资金盘盈盘亏的财务处理;财产物资盘盈盘亏和毁损的财务处理;坏账损失的账务处理。
    第十章 会计报表
    本章应着重掌握:会计报表的含义;会计报表的作用;会计报表的种类;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及资产负债表的含义;资产负债表的作用;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分类和结构;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利润表的含义;利润表的作用;利润表的格式和填列方法;利润分配表的作用、结构和编制方法;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率及其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及其计算;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及其计算。
    第十一章 会计工作的组织
    本章应着重掌握:会计工作组织的意义;组织会计工作应遵循的要求;会计机构的设置;集中核算及非集中核算的含义;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会计人员的职责;会计人员的主要权限及任职要求;会计人员的任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会计法规制度的含义;会计法的基本内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我国关于会计电
    算化的基本法规;会计核算软件的种类及其基本功能规范。
  • 理论是基础。只要把理论学好了,以后理论联系实际擦有得支撑。至于要怎么学好,那就要看你自己用不用心了。
  • 入门确实不容易,但是把理论一点点好好看,会计很注重对理论的理解,一定要理解透像我上课给学生讲课时候都是重点讲基础理论和定义的理解,后面讲具体科目时候都是重点说下需要注意的细节而已
  • 学好会计的基础是掌握会计基础知识、良好的数学能力和分析思维、实践能力以及职业道德。一、掌握会计基础知识 会计是一门涉及广泛领域的学科,要学好会计,首先得掌握会计的基础知识。这包括会计的基本原理、会计制度、会计循环、会计科目等。理解这些基础知识是后续深入学习会计其他领域的基础。只有对会计的基本...

  • 想自学会计怎么入门 一.零基础开始学会计要从哪入手 1.零基础学会计最开始应该从会计基础、财经法规和计电算化入手;特别是会计电算化更加注重的是实际操作,无时无刻不在考验你,这对于以后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特别重要。2.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细心比较你会发现,电算化和传统手工处理业务的异同,手工...

  • 基础会计学是财务会计的基础学科,重点阐明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核算方法。本课程前五章内容主要是讲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核算方法,第六章至第十章主要是讲述如何利用前五章所阐述的基本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会计实务操作。即经济业务发生后,经办人员要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经会计人员审核整理后,按照设置的会计科目,运用借贷...

  • 即经济业务发生后,经办人员要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经会计人员审核整理后,按照设置的会计科目,运用借贷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账簿,然后根据凭证和账簿记录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成本计算,并依据财产清查,对账簿记录加以核实,在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定期编制会计报告。最后一章是阐述实施会计核算方法...

  • 想学好会计需要做:1. 系统学习会计知识。从基础会计理论开始,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方面的知识。理论学习是实践操作的基础,扎实的知识体系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会计准则和法规。详细解释:系统学习会计知识是学好会计的基础。可以从专业书籍、课程或者...

财税会计资料教程免费索取

联系方式 / Contact information
需求描述 / Requirement descripti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