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 《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折旧》分别列举计算方式。要求简单易懂。

财运详批十年大运生肖运势终生运势
会计 《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折旧》分别列举计算方式。要求简单易懂。
  •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固定资产折旧 有几种方法 1,平均年限法 年折旧额=原值-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2,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额=原值X年折旧率 年折旧率=双倍直线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
    3,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年初已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总和 年折旧额=(原值-净残值)X年折旧率
  • 如何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将要发生的成本、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由于存货的种类繁多,可变现净值的计算方法略有不同,分别介绍如下:

      产成品可变现净值

      企业的产成品是指完成了全部的加工过程,可以对外销售的商品。具体划分为:

      1.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可变现净值通常应当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

      2.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的,超出部分存货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一般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

      原材料可变现净值

      1.用于出售的材料,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市场价格为基础计算。

      2.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则该材料仍然应当按成本计量;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该材料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

      计量存货跌价准备

      资产负债表日,如果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的账面价值,则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果同一批存货,其中一部分是为销售合同而生产的,而另一部分则没有销售合同,因此在确认存货跌价准备时,应分别加以计量,从而分别确认存货的跌价准备。

      实例讲解

      【例1】库存商品跌价准备的计提

      2004年12月31日,A库存商品的账面成本为120万元,估计售价为80万元,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2万元。则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下:

      A商品可变现净值=A商品的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80-2=78(万元);

      应计提跌价准备=120-78=42(万元)。

      借:管理费用42

        贷:存货跌价准备42

      【例2】用于出售的原材料跌价准备的计提

      2004年12月31日,B原材料的账面成本为95万元,因产品结构调整,无法再使用B原材料,准备将其出售,估计B材料的售价为110万元,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3万元。则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下:

      B材料可变现净值=B材料的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110-3=107(万元)

      因材料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材料成本,不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例3】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产成品的成本的跌价准备的计提

      2004年12月31日,G原材料的账面成本为100万元,G原材料的估计售价为90万元;G原材料用于生产甲商品,生产甲商品需要追加成本50万元,甲商品的估计售价为160万元,估计的甲商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8万元。则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下:

      甲商品可变现净值=甲商品的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160-8=152(万元)

      因甲商品的可变现净值152万元高于甲商品的成本150万元,G原材料按其本身的成本计量,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例4】用于生产产品的原材料,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产成品的成本的跌价准备的计提

      2004年12月31日,F原材料的账面成本为100万元,F原材料的估计售价为80万元;F原材料用于生产乙商品,生产乙商品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为40万元,乙商品的估计售价仅为135万元,估计乙商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7万元。则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下:

      乙商品可变现净值=乙商品的估计售价-估计的乙商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135-7=128(万元)

      因乙商品的可变现净值128万元低于乙商品的成本140万元,F原材料应当按照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计量:

      F原材料可变现净值=乙商品的估计售价-将F原材料加工成乙商品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乙商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

      135-40-7=88(万元)

      F原材料的成本为100万元,可变现净值为88万元,计提跌价准备12元:

      借:管理费用12

        贷:存货跌价准备12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合法等。企业选用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将影响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期间内不同时期的折旧费用,因此,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相等。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l-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l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所以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l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4.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l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一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计提的折旧应通过“累计折旧”科目核算,并根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例如,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过程中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基本生产车间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制造费用;管理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管理费用;销售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应计入销售费用;经营租出的固定资产,其应提的折旧额应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 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看相应的会计准则。很权威很详细很简单易懂。
  •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折旧 有几种方法 1,平均年限法 年折旧额=原值-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2,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额=原值X年折旧率 年折旧率=双倍直线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3,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年初已使用年数/预计...

  • 借:存货跌价损失贷:存货跌价准备当存货的帐面结存成本低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作相反的会计录入冲回多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企业发生固定资产减值时,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如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

  • 贷:存货跌价准备 当存货的帐面结存成本低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作相反的会计录入冲回多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企业发生固定资产减值时,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如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

  •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十五条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该准则第十九条还规定,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恢复,并...

  • 《06年会计准则》改变了旧准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准备计提后可以转回的做法。这三种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考虑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发生减值后,一方面价值回升的可能性比较小,通常属于永久性减值;另一方面从会计信息稳健性要求考虑,避免了确认资产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