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纳税所得额是不是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

应纳税所得额是不是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
  • 应纳税所得额不是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
    应纳税所得额和利润总和的区别如下:
    1、职责不同
    应纳税所得额负责本单位财产物资的统一管理,每年进行一次财产清查,健全保管、领用、维护、赔偿、报废、报损以及人员调动交接制度,保证账物相符。而利润总额负责组织编制本单位资金的筹集计划和使用计划,
    并组织实施。资金的筹集计划和使用计划要结合本单位的经营预测和经营决策以及生产、经营、供应、销售、劳动、技术措施等计划,按年、按季、按月进行编制,
    并根据企业的经济核算责任制将各项计划指标分解下达落实,督促执行。根据生产经营发展和节约资金的要求,组织有关人员,合理核定资金定额,
    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根据管用结合和资金归口分级管理的要求,拟定资金管理与核算实施办法,并组织有关部门贯彻执行。

    2、包括范围不同
    应纳税所得额包括20款,即电力建设基金收入、三峡工程建设基金收入、养路费收入、车辆购置附加费收入、铁路建设基金收入、公路建设基金收入、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收入、邮电附加费基金收入、港口建设费收入。
    而利润总额包括企业依法交纳的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
    3、计算方法不同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
    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等。财产净收入不包括转让资产所有权的溢价所得。
    而利润总额计算公式表示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4、处理方法不同
    应纳税所得额应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每月终了,企业应将成本费用和税金类科目的月末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将收入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
    然后再计算“本年利润”科目的本期借贷方发生额之差。贷方余额则为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即税前会计利润,借方余额则为企业发生的亏损总额。
    而利润总额认为,所得税会计的首要目的应是确认并计量由于会计和税法差异给企业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带来的影响,将所得税核算影响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放在首位。而收益表债务法从收入费用观出发,认为首先应考虑交易或事项相关的收入和费用的直接确认,
    从收入和费用的直接配比来计量企业的收益。
    5、目的不同
    应纳税所得额就是把产品卖好,让产品好卖营销策略主要目的是了解产品的潜在市场和销售量,以及竞争对手的产品信息。只有对掌握了市场需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减少失误,从而将风险降到最低
    而利润总额面临的是一个动态的市场环境,为实现企业既定的营销目标,营销策略应当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价格决策的目标。
    6、核心要点不同
    应纳税所得额给企业带来新的机会,也可能带来新的难题,如新的法律、新的政策的实施,对企业营销可能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掌握环境的发展趋势是企业制定战略计划的重要前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纳税所得额
    百度百科-利润总和
  • 应纳税所得额不是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
    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与企业依据财务会计制度计算的会计所得额(会计利润)往往不一致。
    利润总额是“亏损总额”的对称。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最终财务成果。企业纯收入构成内容之一。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主要由销售利润和营业外净收支 (营业外支出抵减利润) 两部分构成。按规定缴纳资源税的企业,应交的资源税也是利润总额的组成部分之一。

    扩展资料:
    应纳税所得额的划分:
    纳税人的收入总额包括生产经营收入、财产转让收入、利息收入、租赁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股息收入和其他收入。
    1、生产经营收入:是指纳税人从事主营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包括商品(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服务收入、营运收入、工程价款结算收入、工业性作业收入以及其他业务收入。
    2、财产转让收入:是指纳税人有偿转让各类财产取得的收入,包括转让固定资产、有价证券、股权以及其他财产而取得的收入。
    3、利息收入:是指纳税人购买各种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利息、外单位欠款付给的利息以及其他利息收入。
    4、租赁收入:是指纳税人出租固定资产、包装物以及其他财产而取得的租金收入。
    5、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是指纳税人提供或者转让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而取得的收入。
    6、股息收入:是指纳税人对外投资入股分得的股利、红利收入。
    7、其他收入:是指上述各项收入之外的一切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收入、罚款收入、因债权人缘故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物资及现金的溢余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款、包装物押金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纳税所得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利润总额
  • 不一定。利润表的利润总额是计税基数,还要看看你们有没有纳税调整项?例如,业务招待费,税法规定,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再如,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税法也有规定,超出规定的部分则不能扣除。
    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通过“利润”帐户进行核算。销售利润及营业外收入,贷记该帐户,应交资源税及营业外支出,借记该帐户。
    “利润”帐户的贷方发生额大于借方发生额的差额,即为利润总额。“利润”帐户的二级帐户,可按“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和“资源税”等设置。

    扩展资料利润总额应按规定在国家与企业之间进行分配。其中大部分以交纳所得税、调节税或上交利润的形式上交国家,小部分留归企业,形成各种专用基金。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通过“利润”帐户进行核算。销售利润及营业外收入,贷记该帐户,应交资源税及营业外支出,借记该帐户。
    “利润”帐户的贷方发生额大于借方发生额的差额,即为利润总额。“利润”帐户的二级帐户,可按“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和“资源税”等设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利润总额
  • 不一定。
    利润表的利润总额是计税基数,还要看看你们有没有纳税调整项?例如,业务招待费,税法规定,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再如,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税法也有规定,超出规定的部分则不能扣除。

    应纳税得税 = 应纳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应纳税所得额不是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
    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与企业依据财务会计制度计算的会计所得额(会计利润)往往不一致。
    利润总额是“亏损总额”的对称。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最终财务成果。企业纯收入构成内容之一。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主要由销售利润和营业外净收支 (营业外支出抵减利润) 两部分构成。按规定缴纳资源税的企业,应交的资源税也是利润总额的组成部分之一。

    扩展资料:
    应纳税所得额的划分:
    纳税人的收入总额包括生产经营收入、财产转让收入、利息收入、租赁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股息收入和其他收入。
    1、生产经营收入:是指纳税人从事主营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包括商品(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服务收入、营运收入、工程价款结算收入、工业性作业收入以及其他业务收入。
    2、财产转让收入:是指纳税人有偿转让各类财产取得的收入,包括转让固定资产、有价证券、股权以及其他财产而取得的收入。
    3、利息收入:是指纳税人购买各种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利息、外单位欠款付给的利息以及其他利息收入。
    4、租赁收入:是指纳税人出租固定资产、包装物以及其他财产而取得的租金收入。
    5、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是指纳税人提供或者转让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而取得的收入。
    6、股息收入:是指纳税人对外投资入股分得的股利、红利收入。
    7、其他收入:是指上述各项收入之外的一切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收入、罚款收入、因债权人缘故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物资及现金的溢余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款、包装物押金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纳税所得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利润总额
  • 应纳税所得额,不一定就是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除非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没有纳税调增或调减数据。当然这种假设一般是不现实的。
    现实工作中业务招待费,税法规定只能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还有广告宣传费,税前抵扣额不能超过当年销售的15%(超过部分可在以后年度结转。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就要求会计人员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对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进行纳税调整(调增或调减),以便正确的计算企业应纳所得税额。
  • 不一定,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 不一定。利润表的利润总额是计税基数,还要看看你们有没有纳税调整项?例如,业务招待费,税法规定,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再如,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税法也有规定,超出规定的部分则不能扣除。应纳税得税 = 应纳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你好,不是的
    是利润总额 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 应纳税所得额不是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纳税人在计算应...

  • 应纳税所得额不是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应纳税所得额和利润总和的区别如下:1、职责不同 应纳税所得额负责本单位财产物资的统一管理,每年进行一次财产清查,健全保管、领用、维护、赔偿、报废、报损以及人员调动交接制度,保证账物相符。而利润总额负责组织编制本单位资金的筹集计划和使用计划,并组织实施。

  • 应纳税所得额一般是利润表的利润总额。1、利润总额是会计利润,是根据会计准则通过会计核算计算的会计利润;应纳税所得额是税收概念,是计算所得税的计税依据。2、利润总额:即会计利润,为税前利润。利润总额是营业收入扣除成本、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后的剩余。3、公式表式: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 应纳税所得额是不是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应纳税所得额不是利润总额,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总额即企业在一定期间的利润总和。我...

  • 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会计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区别:(1)会计利润是一个会计核算概念,是企业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出来的,列报在利润表上的利润总额,其目的是为了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为投资者、债权人、...

财税会计资料教程免费索取

联系方式 / Contact information
需求描述 / Requirement descripti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