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
19个回答财税会计专题活动
-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一)制造业:
1.应纳税所得额=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3.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总额-(销货退回+销货折让)
4.产品销售成本=本期产品成本+期初产品盘存-期末产品盘存
5.本期产品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初半成品、在产品盘存-期末半成品、在产品盘存
6.本期生产成本=本期生产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制造费用
(二)商业:
1.应纳税所得额=销货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销货利润=销货净额-销货成本-销货税金-(销货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3.销货净额=销货总额-(销货退回+销货折让)
4.销货成本=期初商品盘存+〔本期进货-(进货退出+进货折让)+进货费用〕-期末商品盘存
(三)服务业:
1.应纳税所得额=业务收入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业务收入净额=业务收入总额-(业务收入税金+业务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四)其他行业:参照以上公式计算。
个人所得税:
个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扣除标准-个人负担的社保和住房公积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扣除标准中方人员1600元/月,外籍人员4800元/月。扣除1600元(外籍4800)以后按照下表查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适用个人负担税款时)。(公司负担税款时参见。 )
不超过500元的,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5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税率15 %,速算扣除数为125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税率20 %,速算扣除数为37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税率25%,速算扣除数为1,375
超?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3,375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35%,速算扣除数为6,375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10,37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5%,速算扣除数为15,375 - 1、直接计算法: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弥补亏损
2、间接计算法: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扩展资料: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认: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
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与企业依据财务会计制度计算的会计所得额(会计利润)往往不一致。当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有关税收法规不一致时,应当依照国家税收法规的规定计算缴纳所得税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应纳税所得额 -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
1、直接法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2、间接法
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予以调整的金额;二是企业按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税收金额。
扩展资料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应纳税所得额 - 1、制造业:
①应纳税所得额=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②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③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总额-(销货退回+销货折让)
④产品销售成本=本期产品成本+期初产品盘存-期末产品盘存
⑤本期产品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初半成品、在产品盘存-期末半成品、在产品盘存
⑥本期生产成本=本期生产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制造费用
2、商业:
①应纳税所得额=销货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②销货利润=销货净额-销货成本-销货税金-(销货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③销货净额=销货总额-(销货退回+销货折让)
④销货成本=期初商品盘存+{本期进货-(进货退出+进货折让)+进货费用}-期末商品盘存
3、服务业:
①应纳税所得额=业务收入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②业务收入净额=业务收入总额-(业务收入税金+业务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扩展资料:
一、计算原则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入,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二、应纳税所得额的确认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
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
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与企业依据财务会计制度计算的会计所得额(会计利润)往往不一致。当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有关税收法规不一致时,应当依照国家税收法规的规定计算缴纳所得税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纳税所得额 -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是什么?一下内容是下边为您整理的相关问题的答案,希望对您的问题有所帮助。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
1、直接法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2、间接法
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予以调整的金额;二是企业按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税收金额。【摘要】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的1代表什么【提问】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是什么?一下内容是下边为您整理的相关问题的答案,希望对您的问题有所帮助。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
1、直接法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2、间接法
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予以调整的金额;二是企业按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税收金额。【回答】
应该是代表第一种方法吧【回答】
呵呵【提问】
我也相同专业,从来没见过说1代表什么的[泪奔]【回答】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提问】
这个公式没错呢【回答】 -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式:
1. 直接法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提示1】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提示2】企业在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其境外营业机构的亏损不得抵减境内营业机构的盈利。
2. 间接法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1.应纳税所得额的一般规定
应纳税所得额=各项收入-税法规定的扣除项目或扣除金额
2.计税依据的特殊规定:个人公益性捐赠
(1)限额扣除:个人将其所得通过 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
(2)全额扣除:
①个人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向农村义务教育、红十字事业、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其中包括新建)、非营利性(或福利性)老年服务机构等事业的捐赠,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准予在税前的所得额中全额扣除。(特殊事业)
②个人通过 教育发展基金会、宋庆龄基金会等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准予在当年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特殊渠道) - (一) 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年终汇算清缴)
应纳税所得额=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费用6万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1.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指的是综合所得
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4项。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20%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70%计算。
2.专项扣除
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
3.专项附加扣除
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瞻养老人等支出。
(二)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费用6万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三)其他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和应纳税额的计算(不需要汇算清缴)
1.财产租赁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1)每次(月)收入≤4000元:
应纳税额=[每次(月)收入额-财产租赁过程中缴纳的税费-由纳税人负担的租赁财产实际开支的修缮费用(800元为限)-800元]×20%
(2)每次(月)收入>4000元:
应纳税额=[每次(月)收入额-财产租赁过程中缴纳的税费-由纳税人负担的租赁财产实际开支的修缮费用(800元为限)]×(1-20%)×20%
2.财产转让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收入总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20%
3.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适用税率
外企公司,员工的个人所得税,主要看员工的性质,和企业性质无关,员工为居民个人则按居民个人缴纳个人所得税,员工为非居民个人按非居民个人缴纳个人所得税。 - 外籍人员比国内人员多一个“附加减除费用”,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实际收入-扣除标准-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扣除标准1600元/月,附加减除费用3200元。
不超过500元的,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5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税率15 %,速算扣除数为125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税率20 %,速算扣除数为37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税率25%,速算扣除数为1375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3375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35%,速算扣除数为6375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1037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5%,速算扣除数为15375 - 自2006年1月1日起,纳税人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适用新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每月1600元,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1 不超过500元 不超过475元 5 0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超过475元至1825元的部分 10 25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超过1825元至4375元的部分 15 12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超过4375元至16375元的部分 20 375
5 超过20 000元至40 000元的部分 超过16 375元至31 375元的部分 25 1375
6 超过40 000元至60 000元的部分 超过31 375元至45 375元的部分 30 3375
7 超过60 000元至80 000元的部分 超过45 375元至58 375元的部分 35 6375
8 超过80 000元至100 000元的部分 超过58 375元至70 375元的部分 40 10375
9 超过100 000元的部分 超过70 375元的部分 45 15375
所得税是3万以下18%,3-10万27%,10万以上33%,明年马上要更改了!
外企公司的扣税在 的收入和 的扣税标准一下,只是还有一部分就是在其他国家交纳个税的在本国要冲减等特殊事项! - 1、直接法,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2、间接法,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
- 应纳税所得额=①收入总额—②不征税收入—③免税收入—④准予扣除项目金额—⑤允许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的金额
准予扣除项目的金额就是取得收入的有关的成本,费用和损失,(产品销售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加减税收调整项目金额)等,
应纳税所得额只对企业所得税来说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 答:个人所得包括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所得为实物的,应当按照取得的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无凭证的实物或者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明显偏低的,参照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所得为有价证券的,根据票面价格和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所得为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的,参照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 一般收税都惹把按5%收吧。其实这个税收还是非常可观的。
-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收入总额
税法口径的收入:
货币形式的收入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债务的豁免等。
非货币形式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存货、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劳务以及有关权益等。企业以非货币形式取得的收入,应当按照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额,即按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
(一)一般收入的确认
1.销售货物收入(增值税项目,含税转为不含税)
2.提供劳务收入(增值税、营改增)
3.转让财产收入(固定资产所有权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转让收入)
【解释】股权转让所得的确认
(1)转让收入确认时间:企业转让股权收入,应于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时,确认收入的实现。
(2)转让所得金额确认:转让股权收入扣除为取得该股权所发生的成本后,为股权转让所得。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
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注意免税的情况)
按被投资企业作出利润决定分配的当天确认收入。
【解释】股权溢价形成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被投资企业将股权(票)溢价所形成的资本公积转为股本的,不作为投资方企业的股息、红利收入,投资方企业也不得增加该项长期投资的计税基础。
以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转增资本,作为投资方企业的股息、红利收入;投资方企业增加该项长期投资的计税基础。 - 调整项目包括两方面:
1、纳税义务人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需要进行调整。
如:开办费摊销,会计制度规定可以采用一次摊销,税法规定开办费分5年摊销。所以,如果按照会计规定采用一次摊销的,年终要做纳税调整。
2、纳税义务人按税收规定准予抵免的项目调整。
如: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工资、计提福利费、计提职工教育经费等,在所得税税法中都有相关扣除比例的规定,如果超出税前扣除标准,年终就要进行纳税调整。 - 1、
销售货物一批。开具专用发票N份,金额(不含税,下同)为80万元,开具红字专用发票1份,金额为10万元
销项税额=80*17%-10*17%=11.9万
2、
销售货物一批。金额为20万元、
销项税额=20/1.17*17%=2.91万
3、
取得修理收入金额5万元,开具专用发票4份
销项税额=5/1.17*17%=0.73万
4、
购进材料取得专用发票10份。金额20万元,进项税金3.4万元
进项税额=3.4万
5、
支付原材料运费1.7万元,取得运输发票10份
进项税额=1.7*7%=0.119万
6、
将自产的货物用于基建(当月市场价为17万元)
销项税额=17*17%=2.89万
7、
向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劳保用品两批取得专用发票2份,其中一份税率为6%,金额1万元,另一份税率为4%,金额为2万元
进项税额=1/1.06*6%+2/1.04%4%=0.13万
8、
原材料非正常损失5万元,进项税金0.85万元
进项税转出0.85万
9、
开具出口专用缴款书1份。销售金额10万元,按6.8%已缴纳增值税0.68万元
销项税额=10*17%-0.68=1.02万
10、
支付工业用水费1万元。发票注明税额0.13万元
进项税额=0.13万
应纳增值税额=11.9+2.91+0.73+2.89+1.02-(3.4+0.119+0.13-0.85+0.13+0.15)
=16.371万元
不保证我的答案一定准确,也期待高手的指点,呵呵!
【法律分析】: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法律依据】:《 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第十九条 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按照下列方法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1.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2.转...
【法律分析】: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税率表可自行查阅。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即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有两个:(一)、对于原股东取得转让收入后,根据持股比例先清收债权、归还债务后,再对每个股东进行分配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原股东股权转让总收入-原股东承担的债务总额+原股东所收回的债权总额-注册资本额-股权转让过程中的有关税费)×原股东持股比例。
应税所得=会计利润总额-+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