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税成本的提高措施
1个回答财税会计专题活动
- 在税收职能定位上,要体现经济决定税收和税收调节经济的原则.摒弃将组织收人作为税收唯一职能的观念。要想把税收放在国民经济大环境中去研究,就必须进行经济核算,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收益。因此,要建立一个规范、系统、科学的税务成本核算制度和税务成本目标管理制度,必须将税收征收成本率、人均征税额、税收成本收人弹性三个指标,作为考核税务机关成本效率水平的基本指标。1.征收成本率,是指一定时期的征收成本占同期税收收人的比重,其公式为 征收成本率= 一定时期征收成本 X100% 一定时期税收收入 根据这一指标。可以计算一个国家(地区)或一个征税单位、某一税类或税种的征收成本率,并且可以横向比较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地区)、不同征税单位的征收成本的高低,不同税类、税种的征收难度;也可以纵向比较一个国家(地区)或一个征税单位税务管理水平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以及同一税类、税种的费用变动情况。2.人均征税额,是指一定时期税收收人总量与税务人员数量之间的比例,其公式为: 人均征税额= 一定时期征收收入 X100% 一定时期税务人员数量 一般地,人均征税额越低,征收成本越高。3.税收成本收人弹性,是指一定时期征收费用变化百分比与税收收人变化百分比的比值,其公式为: 税收成本收入弹性= 征收费用变化百分比 税收收入变化百分比 税收成本收人弹性是衡量征收费用与税收收人变化敏感程度的指标,若该指标大于1,则说明费用变化程度超过收人变化程度,征收费用增加会带来税收收人更多的增加;而征收费用减少会带来税收收入更快的减少。若该指标小于1,说明费用变化程度小于收人变化程度,征收费用有较大幅度增加时税收收人会有较小幅度的增加,而征收费用有较大幅度下降时税收收人也不会大幅度下降。(二)调整征管机构布局,建立区域性征收中心 税务机构设置和征管组织的分布,要按照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实现税收管理职能的需要,遵循“科学、精简、效能、服务”的原则来考虑,改变按行政区域设置基层税务机构的做法,以经济繁荣地区为中心,打破行政区划,按经济区域划和收人规模调整基层税务机构布局,建立区域性征收中心。对一些边远偏僻地区.不能片面强调集中征收,可以借助银行、邮局等部门协助征税,或委托代征。而对那些经济较发达地区,要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整合现有的税收征管资源,尽量先在区域性中心城市建立集中征收中心,然后再进一步将征收中心集中到少数几个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当然,要达到发达国家高度集中征收的水平,还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三)科学制定税收政策,完善现行税制体系1.科学决策税收决策是控制征税成本重要环节,要把征税成本观念贯穿于税制改革、征收征管工作中。在立法阶段必须坚持税制模式由传统低效的管理模式向高效科学的管理模式转变。科学界定各税种间的比重,从宏观角度估算各税种的征税成本、纳税成本和社会成本、经济成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将弊端消除于萌芽之中。2.简化税收制度过于繁杂的税收制度必须会增加征税成本,但过于简单的税收制度又不利于税收职能的充分发挥,所以,简化税制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繁简适度的税收体系,对现行较为复杂的税种进行改革,从而达到降低征税成本的目的。3.规范税收优惠不合理、不规范的税收优惠,在税收收人方面所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会损害经济效益。因此,在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前,要对优惠措施进行仔细评价,在实施后还要经常关注其政策效果。在具体方式上,可以借鉴西方税式支出理论来完善我国的税收优惠制度,把税收优惠形成的收人损失作为税式支出,并编制支出预算,采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来评价其实施效果。(四)完善税务行政监督机制,建立税务信息披露制度 税款的征收是无偿、强制的,税款的使用一般也是无偿的,这决定了税收的收人与支出应该高度透明,接受全体纳税人的监督,才能真正做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以,建立税务信息披露制度,尤其是税收支出信息披露制度,是完善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有利于改善征纳双方的关系。为此,除国防等国家安全核心机密部门的经费使用情况外,其他行政机构,包括税务机关的经费使用情况都应当提高透明度。一方面,使广大公务人员认识到他们的每一笔支出都来源于纳税人,只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才能真正建立起廉政透明的政府;另一方面,使纳税人了解税款使用情况,感受到自身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可以提高其纳税意识。我国目前税务机构的经费使用,主要以上级主管部门控制为主,属于自我控制。国家审计部门也对其收支情况进行审计,但受客观条件限制,审计监督的范围是有限的。如果能够建立一系列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公布各部门经费收人和使用情况,必然可以有效扼制 ,也有利于降低征税成本。 我国征税成本偏高的原因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旧观念的影响,税务部门的成本观念较为淡薄,在工作中一味注重税收收人的多少,而对于究竟花费多少成本却考虑得很少;而对于税务部门的业绩考核,也是一味追求税收收人的完成,缺乏科学的成本体系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各级税务部门不计成本的思想和方式。(二)机构重叠,布局不合理 国税和地税机构分设后,首先造成了人员和办公设施的重复配置和严重浪费,体现在税收征收、管理、稽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都配备了两套各自独立的人马,并且各自购建办公用房等资产和独立运作的办公设施和其他征管设施,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社会资源运用的低效率和浪费。在税务机构布局上,在经济税源不足、比较分散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设置了与经济发达地区同样的税务征收机构,使得税务机构和人员相对过剩、成本过高。(三)税务人员增加,素质不高 自1949年税制改革分设了国、地税两套机构,税务人员猛增,每增加一名税务人员,就固定增加了每年的工资薪金、奖金、福利费、医疗费、住房及学习培训费用。随着工作人尽的增加,又不得不扩大基建规模,增加办税服务厅和办公场所等,直接增加了征税成本。同时,税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高,特别是对计算机的掌握水平不高,相当一部分还是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从而增加征税成本。《四)征管模式不完善,信息不通畅 现行的征管模式单一,不利于发挥征管机制的整体效能,全国税务系统虽然配备了20多万台微机,但现代科学手段与传统管理模式未能有机结合,计算机硬件配置不尽合理,在软件设计上又缺乏科学性,重复投资、设备闲置与紧缺现象并存,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人财物的浪费,限制了计算机系统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另外,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税务机关内部各部门之间,税务机关与有关部门之间未能达到信息集中、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 降低征税成本的途径 在税收工作中,首先应树立成本意识,既注重税收事业的发展,又考虑税收成本的优化,斟酌征税成本的多与寡。强化征税成本意识要求各级税务机关要从思想上、行动上引起重视,才能主动采取措施降低征税成本,并且完善税务行政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而不仅仅以税收收人任务为指标。尽快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整的税收成本核算体系,不仅核算较为稳定的人员经费,而且应该核算经常变动的公务经费、设备经费和基建经费。降低征税成本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提高税务经费的使用效率。要严格经费的收支预算,实行分类管理,令税务收支公开透明。科学安排支出项目,优化支出结构,同时各项预算支出应该落到实处,专款专用,定期公布经费收支情况,接受群众监督。面对庞大的税务人员队伍,人员经费支出应按财政部门测算确定的人均定额,依据人事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的编制内实有人数核定,并按实际开支水平。(二)精简机构,提高税务人员素质 以降低税务成本为出发点,税务机构的设置应做到精简高效,按经济区域设置基层税务部门,形成税务机构的合理布局。税务机构的内设体系,应尽量削减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同类职能部门加以合并,征管机构内部设置宜少而精。在税势人员素质方面,首先加强税务人员的政治素质,增强税务人员依法行政、依法治税的法制观念。同时,提高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仅要精通税法,具有较高的征、管、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要求可以灵活运用会计、法律、金融、计算机和外语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解决税收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偷逃税款的手法将会更加隐蔽和高科技化,这就需要培养和引进“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法律和计算机专业人才。一方面,采取集中培训等方式,提高税务人员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知识,另一方面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或者参加各种素质教育培训课程的学习,全面地提高个人素质,以更加适应现代化征管的需要。(三)建立科学的税收征管模式,加强建立税务信息化在纳税申报方面 申报的程序改革为:纳税人自行计税斗自行填报税收缴款书神自行到银行缴纳税款叶自行到税务机关纳税申报,可以选择邮寄、电子及网上申报等多种方式,大大提高税务机关的征管效率。在税务稽查方面,一是要扩大稽查范围;二要有稽查重点,选案要有针对性;三是加大处罚力度。为了减少征税成本,采用电子化服务、电子化申报和电子化缴税是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首先,重视税收业务的基础工作,强化日常征管,不断提高纳税申报率、税款人库率、稽查选案准确率等征管质量指标。其次,研究开发计算机的应用软件,加强网络建设,在现有的总局、省局、市局、县局四级主干网的基础上,继续向下延伸到税务所,把计算机的应用扩大到整个税收业务上。第三,深化信息数据的应用,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CTAIS和金税工程、电子报税、纳税评估等子系统数据的不兼容、不共享问题,提高征管数据质量,形成对征管业务全过程的联系、制约、监督和考核机制,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后,整合各个管理系统为全国统一的税收征收管理系统,构筑一个统一规范的应用系统平台。(四)加强税务机关与各部门的配合,趁立与纳税人之间的信息服务制度 征管效率来自上下之间、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信息集中和信息共享。具体来说,一是与工商、技术监督部门实现办理工商登记和全国企事业单位机构编码系统的信息共享;二是与金融部门联网,掌握企业开立银行账户情况和资金流动情况;三是与海关、外汇管理部门实现进出口报关、外汇结算等信息的交流;四是国地税机关联网,交流申报缴纳和企业经营状况指标等情况;五是与公安部门实现人员户籍、人员情况的共享。除此以外,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建立信息服务制度,保证纳税人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税收工作的动态,掌握国家最新税收政策。一是建立税务公报制度:准确、及时、全面地将国家税收政策、法规向纳税人公布,指导纳税人纳税事宜。二是提供信息服务:税务部门设立咨询窗口,向纳税人发放纳税指南、宣传材料等,解答纳税人提问,听取纳税人的意见。通过这些措施,畅通纳税人了解税收信息的渠道,使税收征收工作更加有效率,节约费用,降低成本。(五)大力推广税务代理中介服务 税务代理中介大量地承担着征纳关系中的事务性、服务性工作,可以大大降低征税成本,增加税收收人。大力推广税务代理中介服务,一是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已经颁布的《税务代理试行办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在此基础上尽快出台《税务代理法》和《注册税务师法》,以进一步规范税务代理行为,制定全国统一的执业准则。二是强化税务代理人员的素质,培育高素质、技能强的税务代理人才,同时对从业人员开展诚信教育。对于已取得税务师资格的人员,应该加强后续培训教育,根据形势的发展和税法的变化不断的加强税务师的理论和业务技能。三是加大对税务代理的管理力度,组建注册税务师协会,完善行业自律职能,约束代理人员的代理行为;税务代理机构应该与税务机关完全脱钩,使代理机构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只有这样,税务代理业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
强化税务行政监督,建立税务信息披露制度,提高税收透明度,以增强公众监督,降低征税成本。此外,要解决税务机构重叠、人员素质不高和征管模式不完善等问题,例如通过精简机构、提高人员素质和推广税务代理中介服务来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服务效率。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税收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有效降低征税成本,更...
提高税收效率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控制行政成本是关键。降低税收成本直接提升了税收效率,通过优化税收成本结构,即使在征税成本总额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也能通过调整成本分配来提高效率。税务机关应从传统的"保姆"角色转变为服务型,将部分基础工作交给纳税人或税务代理,这表面上增加了纳税成本,...
要稳步开展预约定价安排的谈签,积极参与和协定国家就转让定价对应调整和双边预约定价安排的双边磋商,避免国际双重征税。要认真落实成本分摊协议、资本弱化、受控外国企业和一般反避税措施,及时发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全面提高反避税管理水平,切实维护国家税收权益。
(一)优化征管模式促使税收征管功能最优化,这是降低征税成本的关键。税务机关应该尽快摆脱“保姆”角色,向为纳税人服务的功能转化。将多数基础工作交由纳税人完成或由纳税人委托税务代理机构完成,表面上是将征税成本转化为纳税成本,但从整体上看,税务机关为此腾出人力、物力加强征收管理、信息管理,从而...
具体措施包括调整税率、科学合理地设置新税种以及集中税收立法权。调整税率时,可以适当简化税率的档次,比如逐步缩小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的税率级次,拓宽应税收入级次,同时区分勤劳所得与非勤劳所得适用税率,以体现社会公平原则。在设置新税种时,要综合考虑税收成本,优先选择税源集中、征收难度小的税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