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组成内容包括哪些
7个回答财税会计专题活动
- 财政部相关文件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由三个层次组成:
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由财政部发布于2006年2月15日,文号: 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属于财政部部门规章,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2、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由财政部发布于2006年2月15日,文号:财会[2006]3号,属于财政部规范性文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具体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原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具体准则共计38项,分别是: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
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
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
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3、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由财政部发布于2006年10月30日,文号:财会[2006]18号,属于财政部规范性文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应用指南的企业不再执行原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各项专业核算办法和问题解答)。
应用指南共计32项,并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其中,32个应用指南分别为: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应用指南
对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等6项具体准则,财政部未发布应用指南。
上述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三个方面,依次自上而下形成企业会计准则的三个层次,构成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并具有法律法规上效力,在全国范围内(港、澳、台除外)强制执行。
另外,针对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了“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专家工作组”,于2007年2月1日、2007年4月30日,先后发布了两项《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专家工作组意见》,便于及时指导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有关方面正确地理解和执行新会计准则。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 其具体内容可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准则、财务报告准则三大类,一般业务准则是规范普遍适用的一般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要求,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职工薪酬、所得税等。
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准则是对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的会计问题做出的处理规范;如生物资产、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原保险合同、合并会计报表等。财务会计报告准则主要规范各类企业通用的报告类准则,如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告、分部报告等。
扩展资料
我国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的地位: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美国等国家或者地区在其会计准则制定中,通常都制定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它既是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有关国家或地区会计准则的概念基础,也是会计准则制定应当遵循的基本法则。
我国基本准则类似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扮演着同样的角色,在整个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具有统驭地位。同时,我国会计准则属于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企业会计准则 -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部分内容构成。
这三部分内容既相对独立,又互为关联,构成了统一的整体。 -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具体包括:具体准则、应用指南、会计法律。
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账目核算、会计报告的一套文件,它的目的在于把会计处理建立在公允、合理的基础之上,并使不同时期、不同主体之间的会计结果的比较成为可能。按其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会计准则可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
准则规定
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促进公益事业健康发展,根据《 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
第三条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统称会计制度)等,由财政部根据本准则制定。
第四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社会管理、作出经济决策。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办(上级)单位、债权人、事业单位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第五条事业单位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第六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持续正常地进行为前提。
第七条事业单位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
会计期间至少分为年度和月度。会计年度、月度等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第八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金额计量。
第九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
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规定。
第十条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会计准则是会计考试的必考科目,而且分数占比高。
第十一条事业单位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 基本准则提纲包括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财务会计报表要素;会计计量;财务会计报告等十一章内容。
具体准则是在基本准则的指导下,处理会计具体业务标准的规范。其具体内容可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准则、财务报告准则三大类,一般业务准则是规范普遍适用的一般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要求,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职工薪酬、所得税等。
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准则是对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的会计问题做出的处理规范;如生物资产、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原保险合同、合并会计报表等。财务会计报告准则主要规范各类企业通用的报告类准则;如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告、分部报告等。
应用指南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具体准则进行强化,解决实务操作,包括具体准则解释部分、会计科目和财务报表部分。
扩展资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企业会计准则 -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组成内容包括: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准则、财务报告准则三大类。
1、一般业务准则是规范普遍适用的一般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要求,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职工薪酬、所得税等。
2、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准则是对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的会计问题做出的处理规范;如生物资产、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原保险合同、合并会计报表等。
3、财务会计报告准则主要规范各类企业通用的报告类准则,如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告、分部报告等。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5-0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由财政部发布于2006年2月15日,文号: 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属于财政部部门规章,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2、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由财政部发布于2006年2月15日,文号:财会[2006]3号,属于财政部规范性文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由三个层次组成。首先,有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这一准则由财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发布,文号为 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属于财政部部门规章,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基本准则为整个体系提供了一个基础框架。其次,是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这一准则同样由财政部...
(2)会计行政法规.它是指调整我国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会计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发布,或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拟定经国务院批准发布,制定依据是《会计法》.如,1990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总会计师条例》,1992年12月16日国务院批准,同月31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以及近期颁布的...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解释4个部分构成。纲——基本准则,在整个总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目——具体准则,是依据基本准则原则要求对有关业务或报告作出的具体规定;补充——应用指南,是对具体准则的操作指引。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包括一个基本准则、38个具体准则和两个应有指南。基本会计准则作为准则的统驭与指导,对38个具体准则起到规范作用。其主要规范内容包括整个会计准则体系的目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以及会计报告的整体要求。新基本会计准则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