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税所得额怎么算

计税所得额怎么算
  • 问题一:应纳税所得额怎么算 计算方法
    直接法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2]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1]
    间接法
    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2]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2]
    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予以调整的金额;二是企业按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税收金额。[3]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认: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
    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与企业依据财务会计制度计算的会计所得额(会计利润)往往不一致。当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有关税收法规不一致时,应当依照国家税收法规的规定计算缴纳所得税 。
    一、收入总额的确定
    纳税人的收入总额包括生产经营收入、财产转让收入、利息收收入、租赁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股息收入和其他收入。
    (一)生产经营收入:是指纳税人从事主营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包括商品(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服务收入、营运收入、工程价款结算收入、工业性作业收入以及其他业务收入。
    (二)财产转让收入:是指纳税人有偿转让各类财产取得的收入,包括转让固定资产、有价证券、股权以及其他财产而取得的收入。
    (三)利息收入:是指纳税人购买各种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利息、外单位欠款付给的利息以及其他利息收入。
    (四)租赁收入:是指纳税人出租固定资产、包装物以及其他财产而取得的租金收入。
    (五)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是指纳税人提供或者转让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而取得的收入。
    (六)股息收入:是指纳税人对外投资入股分得的股利、红利收入。
    (七)其他收入:是指上述各项收入之外的一切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收入、罚款收入、因债权人缘故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物资及现金的溢余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款、包装物押金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二、准予扣除项目的内容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从收入中扣除的项目,是指与纳税人取得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
    (一)成本,即生产、经营成本,是指纳税人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发生的各项直接费用和各项间接费用。
    (二)费用,即纳税人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发生的销售(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三)税金,即纳税人按规定缴纳的消费税、营业税、城乡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等。
    (四)损失,即纳税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营业外支出,已发生的经营亏损和投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
    三、不予扣除的项目: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项目不得从收入总额中扣除:
    (一)资本性支出;是指纳税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支出。
    (二)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是指不得直接扣除的纳税人购置或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费用。无形资产开发支出未形成资产的部分准予扣除。
    (三)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是指纳税人生产、经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被有关部门处以的罚款以及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四)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是指纳税人违反税收法规,被处以的滞纳金、罚金,以及除前款所称违法经营罚款之外的各项罚款。
    纳税人逾期归还银行贷......>>

    问题二:工资应纳税所得额怎么算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011年 9月1日起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扣除数为3500元。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 3% 0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25% 10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35% 55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元 45% 13505

    如月收入5000,五险一金 300
    (5000-300-3500)=1200,纳税收入不超过1500,按3%的税率计税
    1200×0.03=36元 个税;

    如月收入 8000,五险一金 800
    (8000-800-3500)=3700× 10%-105=265 个税。

    供参考。。

    问题三: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怎么核算的? 工资薪金缴纳个税所得适用的税率:(全部工资薪金扣除1600元)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500元以下 5%
    2.500-2000 10% 25
    3.2000-5000 15% 125
    4.5000-20000 20% 375
    5.20000-40000 25% 1375
    6.40000-60000 30% 3375
    7.60000-80000 35% 6375
    8.80000-100000 40% 10375
    9.100000以上 45% 15375
    计税金额=全部工资薪金-(社保+医保+失业险+公积金) -1600
    应纳个税=应纳税所得额×骸率-速算扣除数

    问题四: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怎么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一、收入总额:
    1、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接受捐赠所得和其他所得。
    2、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 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扣除项目:  企业所得税法定扣除项目是据以确定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项目。企业所得税条例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是企业的收入总额减去成本、费用、损失以及准予扣除项目的金额。成本是纳税人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发生的各项直接耗费和各项间接费用。费用是指纳税人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损失是指纳税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营业外支出、经营亏损和投资损失等。除此以外,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对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按照税收规定予以调整。企业所得税法定扣除项目除成本、费用和损失外,税收有关规定中还明确了一些需按税收规定进行纳税调整的扣除项目。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⑴利息支出的扣除。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  ⑵计税工资的扣除。 条例规定,企业合理的工资、薪金予以据实扣除,这意味着取消实行多年的内资企业计税工资制度,切实减轻了内资企业的负担。但允许据实扣除的工资、薪金必须是“合理的”,对明显不合理的工资、薪金,则不予扣除。今后,国家税务总局将通过制定与《实施条例》配套的《工资扣除管理办法》对“合理的”进行明确。  ⑶在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方面,实施条例继续维持了以前的扣除标准(提取比例分别为14%、2%、2.5%),但将“计税工资总额”调整为“工资薪金总额”,扣除额也就相应提高了。在职工教育经费方面,为鼓励企业加强职工教育投入,实施条例规定,除国务院财税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⑷捐赠的扣除。纳税人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在年度会计利润的12%以内的,允许扣除。超过12%的部分则不得扣除。  ⑸业务招待费的扣除。业务招待费,是指纳税人为生产、经营业务的合理需要而发生的交际应酬费用。税法规定,纳税人发生的与生产、经营业务有关的业务招待费,由纳税人提供确实记录或单据,分别在下列限度内准予扣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进一步明确,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也就是说,税法采用的是“两头卡”的方式。一方面,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只允许列支60%,是为了区分业务招待费中的商业招待和个人消费,通过设计一个统一的比例,将业务招待费中的个人消费部分去掉;另一方面,最高扣除额限制为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这是用来防止有些企业为不调增40%的业务招待费,采用多找餐费发票甚至假发票冲账,造成业务招待费虚高的情况。  ⑹职工养老基金和待业保险基金的扣除。职工养老基金和待业保险基金,在省级税务部门认可的上交比例和基数内,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⑺残疾人保障基金的扣除。对纳税人按当地 *** 规定上交的残疾人保障基金,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⑻财产、运输保险费的扣除。纳税人缴纳的财产。运输保险费,允许在计税时扣除。但保险公司给予纳税人的无赔款优待,则......>>

    问题五: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的金额
    准予扣除项目的金额就是取得收入的有关的成本,费用和损失,(产品销售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加减税收调整项目金额)等,
    应纳税所得额只对企业所得税来说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问题六:所得税怎么计算? 企业的所得税是季度申报预交,年度汇算清缴。税率是利润的25%第一季度的所得税申报额是1-3月的利润总额乘以25%第二季度是1-6月的利润*25%-减一季度计提的所得税。以此类推。年末的时候要对纳税所得额进行调整对不符合财务税务要求的通过调整按调整后的实际应纳税额进行计算减掉前三季度的计提数差额缴税。

    问题七:地税的各种计税金额是怎么算的! 小规模企业所得税=主营业务收入x5%x25% 一般纳税人企业所得税=企业利润总额x25%个人所得税=(个人月工资-2000起征点)*征收率城市建设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x5%(城镇)教育附加=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x3%地方教育附加=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x2%印花税=主营业务收入加工x0.05% =主营业务收入内销x0.03% =主营业务收入外销x130%x0.03% 水利基金 =主营业务收入x0.1%

    问题八:企业所得税里的(计税金额或销售收入)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计税金额不是销售收入,而是应纳税所得额,就是应该计算所得税的基数。
    季度申报预缴时,应纳税所得额=当季利润总额
    =收入-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支净额

    问题九:工资个人所得税怎么算的? {(总工资)-(五险一金)-(免征额)}X税率-速扣数=个人所得税。   以总工资5105元为例,五险一金105为例   {5105-105-顶500}X0.03-0=45元   2011年9月1日起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 3% 0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25% 10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35% 55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元 45% 13505
  • 一、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如何计算 1、个人综合所得,按每一年度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法律依据:《 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1)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

  • 【法律依据】:《 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

  •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有两种计算方法:1、直接法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2、间接法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

  • 应纳税所得额是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基础。具体计算方式为:应纳税所得额 = 工资收入 - 各项扣除费用。其中,工资收入包括基本薪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各项扣除费用则包括国家规定的可扣除项目,如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详细解释: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根据个人所得金额来计...

  • 一、正面回答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为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其中,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二、分析详情企业所得税是按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计算缴纳的。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业务成本-...

财税会计资料教程免费索取

联系方式 / Contact information
需求描述 / Requirement descripti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