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4个回答财税会计专题活动
-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1982年以前,这一阶段属于尝试阶段。初步试验由手工记账转变为电脑记账,但非常不完善。
2、第二阶段1983年到1988年,该阶段属于自发发展阶段。进行自我的完善和修复,电算化初具规模。
3、第三阶段是1989年至1996年,该阶段属于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不断地发展,培养大量的电算化会计。
4、第四阶段为1996年以后,属于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多种做账软件诞生、并且迅猛发展。
扩展资料:
会计电算化的产生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资源与经济恬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考核和评价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各项活动都体现为对数据和信息的某种作用,彼此构成一个有秩序的数据处理和信息生成的过程。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会计数据处理一直由“算盘为代表的手工工具来辅助,这种手工处理方式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较高,业务处理速度较慢,工作效率较低。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会计的理论体系逐步完善,会计的方法也日益丰富。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生产经营的发展,社会各方对会计所提供的经济信息,不仅在需求数量上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在时间上和质量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会计数据处理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从客观上产生了改革会计手工处理形式的需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能够部分替代人脑工作的现代数据处理设备迅速发展起来。1949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实现了20世纪一项划时代的变化。此后,计算机在航空航天、工业、生物、医学、教育、经挤等领域迅速得到广泛应用。
计算机所具有的能自动、高速进行大量计算和数据处理的特性,使其成为需要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的经济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
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次利用计算机计算职工薪金的举动,开创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的新纪元,引起了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的变革,电算化会计也应运而生了。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可操作性不断增强,为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普及创造了条件。
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问世,数据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电算化数据处理有优越性。
在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呈现的同时,专业会计软件不断翻新,电算化会计的理论研究不断完善和成熟,电算化会计系统逐渐成形。
在我国,将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的工作起步较晚。1979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大规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成为我国电算化会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电算化 -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缓慢发展阶段(1983年以前)
这个阶段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少数企事业单位单项会计业务的电算化,计算机技术应用会计领域的范围十分狭窄,涉及的业务十分单一,最普遍的是工资核算的电算化。
在这个阶段,由于会计电算化人员缺乏,计算机硬件比较昂贵,软件汉化不理想,会计电算化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因此,致使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比较缓慢。
2、自发发展阶段(1983年1987年)
从1983年下半年起,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应用计算机的热期,微型计算机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应用电子计算机的经验不足,理论准备与人才培训不够,管理水平跟不上,
造成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出现许多盲目的低水平重复开发的现象,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
3、普及与提高阶段(1987年至今)
这一阶段相继出现了以开发经营会计核算软件为主的专业公司,而且业务发展很快,逐步形成了会计软件产业。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限制,会计电算化的演进具有多态性。
可以说,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演进过程是:从单项数据处理,发展到全面应用计算机、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过程;从计算机处理和手工操作并行,发展到甩掉手工账本,靠计算机独立运行完成记账、
算账及报账等任务的过程;从计算机应用于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处理,发展到用计算机汇总并报送会计报表,为国家宏观经济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的过程;从最初采用原始的软件开发方法,
发展到运用现代软件工程学方法开发会计软件的过程;从单家独户开发会计软件,发展到设置专门机构,集中专门人才,开发通用化、商品化的会计软件的过程
扩展资料
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1、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诞生,在20世纪50年代已被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应用于会计领域。1954年10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在计算机上计算职工工资,从而引起了会计处理技术的变革。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随着人们利用电子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综合处理,系统地提供经济分析、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手工簿记系统被电算化信息系统取而代之。
这个时期会计电算化的特点是电子计算机几乎完成了手工簿记系统的全部业务,打破了手工方式下的一些常规结构,更重视数据的综合加工处理,并加强了内部管理。
3、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形成了应用电子计算机的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中全面地应用了电子计算机,各个功能系统可以共享储存在计算机上的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数据库。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成为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部分,企业、公司的最高决策也借助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4、20世纪80年代,微电子技术蓬勃发展,微型计算机大批涌现,进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家庭在内。信息革命逐渐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和核心内容,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微型电子计算机不仅受到大、中型企业的欢迎,也得到了小型企业的青睐,
它促使各部门把小型机、微型机的通信线路相互联结,形成计算机网络,提高了计算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取代了大型电子计算机。
5、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在国际上也呈现出广泛普及之势。美国在这一领域已步人较高的发展阶段,始终处于国际最高水平。美国会计软件的应用也非常普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电算化 -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1982年以前,这一阶段属于尝试阶段。
2、第二阶段1983年到1988年,该阶段属于自发发展阶段。
3、第三阶段是1989年至1996年,该阶段属于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
4、第四阶段为1996年以后,属于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2年以前,这一阶段属于尝试阶段。1983年至1988年为第二阶段,该阶段属于自发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1989年至1996年,这一时期属于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第四阶段为1996年以后,此阶段属于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
综上所述,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经历了从尝试、自发发展、有计划稳步发展到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各阶段都有其特点和重点。这一发展历程见证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从初步探索到成熟应用的全过程,也反映了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和拓展。
综上所述,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从尝试、自发、有计划到管理型的全过程。这一历程不仅体现了技术的迭代与创新,更反映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不断探索与实践的精神。通过不断优化与升级,会计电算化在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决策支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提供...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从1980年至1989年,这期间属于社会自发性的研究开发与应用阶段。在这个阶段,会计电算化开始在一些大型企业中被尝试应用,虽然规模较小,但其对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和节省成本的作用逐渐被认识到。第二阶段则从1989年至1998年,这一时期会计电算化进...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缓慢发展阶段(1983年以前)这个阶段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少数企事业单位单项会计业务的电算化,计算机技术应用会计领域的范围十分狭窄,涉及的业务十分单一,最普遍的是工资核算的电算化。在这个阶段,由于会计电算化人员缺乏,计算机硬件比较昂贵,软件汉化不理想,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