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8个回答财税会计专题活动
- 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清晰性原则、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实际成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地反映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一致性原则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这样才便于同一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从而对企业不同期间的经营管理成果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扩展资料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归纳为三类:一类是衡量会计质量,一类是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一类是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如果支出所带来得经济收益只与本会计年度有关,那么该项支出就是收益性支出;
如果支出所带来得经济收益不仅与本年度有关,而且同时与几个会计年度有关,那么该项支出就是资本性支出。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有助于正确的确认当期的损益和资产的价值,保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核算原则 - 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十三大基本原则如下: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因此,就应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以上原则,就应当在会计核算时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工作应当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信息应当能够经受验证,以核实其是否真实。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总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所以,会计信息要想反映其拟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就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能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
例如,销售商品的售后回购,如果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并同时满足收入确认的其他条件,则销售实现,应当确认收入;如果企业没有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或没有满足收入确认的其他条件,即使企业已将商品交付购货方,销售也没有实现,不应当确认收入。
三、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信息的价值在于其与决策相关,有助于决策。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这一原则,就要求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四、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具有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对于某些交易或事项可以有多种会计核算方法。例如,存货的领用和发出,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或后进先出法等确定其实际成本;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如果企业在不同的会计期间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将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理解,不利于会计信息作用的发挥。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并不意味着所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不能作任何变更,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企业也可以变更会计核算方法,并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
五、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不同的企业可能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经济业务发生于不同时点,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决策的需要,便于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只要是相同的交易或事项,就应当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六、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所有者或其他方面作出经济决策,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坚持这一原则,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二是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期限内,及时编制出财务会计报告;三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将编制出的财务会计报告传递给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
七、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要使用会计信息首先必须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弄懂会计信息的内容,这就要求会计核算和财务会计报告必须清晰明了。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明晰性原则,会计记录应当准确、清晰,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必须做到依据合法、账户对应关系清楚、项目完整、数字准确。
八、权责发生制原则
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承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确认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九、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配比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因果配比,将收入与其对应的成本相配比,如,将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相配比;二是时间配比,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时期的费用相配比,如,将当期的收入与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相配比等。
十、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按照实际成本计量。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项目的计量,企业应当基于交易或事项的实际交易价格或成本,这主要是因为历史成本是资产实际发生的成本,有客观依据,便于查核,也容易确定,比较可靠。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资产已经发生了减值,其账面价值已经不能反映其未来可收回金额,企业就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十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确认支出时,要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支出,将资本性支出列入资产负债表,作为资产反映,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将收益性支出列入利润表,以正确地计算企业当期经营成果。这主要是因为,资本性支出的效益可在几个连续的会计期间发挥作用,而收益性支出的效益只在当期发挥作用。
十二、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并不得设置秘密准备。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
需要注意的是,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任意设置各种秘密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原则,并视同重大会计差错来处理。
十三、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重要性原则与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直接相关。坚持重要性原则,就能够使提供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反之,就会使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大于收益。 -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三类:
一类是衡量会计质量的一般原则;
一类是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一类是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它主要是指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 -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有十二条,可以归纳为三类:一类是衡量会计质量的一般原则,一类是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一类是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 我认为大体归纳一下有: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实际成本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 。
- 会计核算有以下十三个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及时性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配比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一惯性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
-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六相符)是帐帐、帐款、帐据、帐实、帐表、内外帐务六相符
- 会计核算原则共有13条,可分为3类:一般原则、计量原则、信息质量原则。
一般原则(3个):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计量原则(4个):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实际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信息质量原则(6个):真实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清晰性原则。
【注意】百度百科上面收录的“会计核算原则”还属于1992年的老版本。以上是2000年更新后的最新版。
会计核算的12项基本原则:1、真实性原则,要求客观如实地反映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依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应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仅依据其法律形式。3、可比性原则,会计指标应口径一致,相互可比,遵循规定的会计处理方式。4、一致性原则,同一...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真实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谨慎性原则,亦称稳健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清晰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历史成本原则、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1、真实性原则。它是指会计核算要客观如实地反映经济业务、财务状况...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准确性,以支持决策和管理。以下列出了会计核算的13项基本原则,它们在会计实践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 真实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如实反映经济活动,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为基础,确保信息的真实性。2.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强调根据交易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处理,而非...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财务决策提供支持。这些原则包括:一、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反映的是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避免主观判断和推测。会计人员必须基于事实进行记录和报告,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强调会计处理应侧重于经济实质而非会计形式。比如,一项...
四条基本原则是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和一贯性原则 。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反映。它主要是指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形式是做好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