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有什么区别

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有什么区别
  • 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区别如下:
    一、涉及事项
    1、分析并判断该事项是否涉及会计确认、计量基础选择或列报项目的变更。当至少涉及其中一项划分基础变更的,该事项是会计政策变更。
    2、不涉及上述划分基础变更时,该事项可以判断为会计估计变更。
    二、变更条件
    1、会计政策变更一般涉及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会计政策的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2、会计估计变更是因为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三、影响范围
    1、会计政策变更一般对企业会计影响较大。
    2、会计估计变更对于企业的想象也比较大,但是相比于会计政策的变更,影响较小。

    扩展资料:
    常见会计政策变更:
    1、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
    指企业确定发出存货成本所采用的会计处理。例如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是采用先进先出法,还是采用其他方法。
    2、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指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的会计处理。例如,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是采用成本法,还是采用权益法核算。
    3、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所采用的会计处理。例如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是采用成本模式,还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
    4、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指企业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成本的计量。例如,企业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成本是以购买价款,还是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进行计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政策变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估计变更
  • 1.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比较常见的会计政策变更有:坏账损失的核算在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之间的变更、外币折算在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或其它方法之间的变更等。
    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未来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的重估和调整。
    2.会计估计变更都牵涉到数字,例如将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由19年改为15年,而会计政策变更是对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为另一种会计政策的行为,例如将短期投资计价方法由成本法改为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3.根据会计确认、计量基础和列报项目所选择的、为取得与资产负债表项目有关的金额或数值(如预计使用寿命、净残值等)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不是会计政策变更,而是会计估计变更。
    4.以列报项目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规定了财务报表项目应采用的列报原则。一般地,对列报项目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

    扩展资料:
    会计处理:
    1.企业根据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会计政策的,应当按照国家相关会计规定执行。
    2.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3.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列报前期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从可追溯调整的最早期间期初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
    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足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
    重要会计估计
    1.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2.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确定。
    3.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与净残值;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4.生物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与净残值;各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方法。
    5.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与净残值。
    6.可收回金额按照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确定的,确定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方法。
    可收回金额按照资产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及其折现率的确定。
    7.合同完工进度的确定。
    8.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
    9.债务人债务重组中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由债务转成的股份的公允价值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的确定。债权人债务重组中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由债权转成的股份的公允价值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权的公允价值的确定。
    10.预计负债初始计量的最佳估计数的确定。
    11.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
    12.承租人对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出租人对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配。
    13.探明矿区权益、井及相关设施的折耗方法。与油气开采活动相关的辅助设备及设施的折旧方法。
    14.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成本的公允价值的确定。
    15.其他重要会计估计。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会计政策变更
    百度百科-会计估计变更

  • 会计政策更,是指对于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种会计政策。如: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会计估计变更,是指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如:原坏账准备按应收款余额的5%提取,以后改为按10%提取
  •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比较常见的会计政策变更有:坏账损失的核算在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之间的变更、外币折算在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或其它方法之间的变更等。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而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未来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的重估和调整。
      要区别二者,最方便的方法就是,会计估计变更都牵涉到数字,例如将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由19年改为15年,而会计政策变更是对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为另一种会计政策的行为,例如将短期投资计价方法由成本法改为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 会计政策与盈余公积
    中文摘要
    会计政策选择被称为会计核算的灵魂,它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也对公司的财务决算方案有决定性的作用。与此同时,会计政策选择也是一个新兴的课题,在近些年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将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先分析会计政策选择的基本内容,再从基本概念延伸到本质,着重分析会计政策选择在客观上的重要性,然后透过表象分析本质,深入探究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因素,这些因素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最后,本文根据研究内容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我国的资本市场近十年来迅猛发展,对于上市企业来说,盈余管理是个重要的问题,它得到了市场上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本文先从理论角度陈述了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的含义,内容和本质,然后通过实际例子的分析,得出关于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的结论和建议,希望本文能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启发性的思路和助益。
    关键字: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
    Accounting Provident and Earnings
    Abstract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is a new subject that has been put forward and emphasized in the process of formulating and implementing accounting standard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It is the soul of accounting and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the financial budget plan of a compan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s, this paper first explores the Macro-Concept of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from the core content of enterprise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then deeply explores the essence of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from macro-concept, including the objective inevitability of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and its significance to enterprises, and then explor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enterprise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enomena. Some factors are both objective and macro. Finally, after a general survey of the accounting policies of enterprises, some strategies for choosing accounting policies of enterprises are put forward.
    In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t market, earnings manage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for listed companies, and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First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of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its content and its inherent essence. Through this theoretical discussion, we get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Finally, through an example of research and analysis, we draw some conclusions about earnings management in China, and finally give some suggestions, hoping to provide more help and benefit for the latter's research and learnin.
    Key words:enterprise;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earnings management
    会计政策与盈余公积- 1 -
    中文摘要- 1 -
    Abstract- 1 -
    一、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的关系3
    (一)会计政策选择内涵3
    (二)盈余管理内涵3
    (三)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的关系4
    二、动机分析及会计政策选择对盈余管理的影响5
    (一)动机分析5
    (二)会计政策选择对盈余管理的影响7
    三、建议和结论9
    (一)研究结论9
    (二)相关建议9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一、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的关系
    (一)会计政策选择内涵
    会计政策的内涵是指一个企业或者机构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这一过程中所采用的准则、也是一种基本的会计处理方式。而会计政策选择,则是指管理单位在特定的条件下,在已经限定的可供挑选的界限之内,依照企业机构的既定目标或者管理单位所设定的目标来进行优化选择的会计准则、方式,通过整合程序进行详细规范的对比分析,从而制定一个详细可行的会计政策的过程。新时代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时期,伴随着市场经济制度逐步成熟稳定的发展,会计方面的信息品质与会计方面所出台的相关政策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会计事宜从最开始的到最后的确认和计量都是基于对会计政策、方案、原则和会计处理原则的综合应用。对于会计政策选择是否合理恰当,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品质好坏,同时也会对信息使用人员的决策造成影响,影响其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正所谓一招定胜负,会计政策选择是否正确与合理,这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中的资源能否优化合理安排和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
    (二)盈余管理内涵
    对于盈余管理的理解,针对不同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他们都有各自独到的见解与思考,但是通过对各种学者学说的分析与理解,也不难看出他们所共通的地方。通过系统的整理与研究,我总结出了以下观点,即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其一,盈余管理的主体对象是企业的管理单位;其二,在盈余管理的这一复杂而繁琐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单位是带着目的性、有意识、有选择地做出的判断,这一判断针对自身考量的有利比较好的的会计政策和安排,所以,由此判断,管理单位做出的这一判断是有章可循的,是带有某种明显的意图的;其三,管理单位在进行盈余管理的过程中,其根本目的在于满足自身的利益的需求;其四,盈余管理的方式方法是依据职业上的理性判断和交易的整合规划来进行考量的,而不是通过实际工作中的业务积累而进行判断的。正是由于有这两个相似点的契合,才使得盈余管理的形式新颖,别具一格;由此,通过上述的分析,就比较简单方便地总结出了盈余管理的广泛定义和狭隘定义:从广义分析,盈余管理可以理解为集团或企业机构在管理方面的一部分,它的终极目标是获得利润,使得集团或企业机构能够长久地立足发展下去,从而确保企业内部各项活动的管制合理有序的进行。当然这里面包括合法的方式如利用会计政策选择也包括违法违规的舞弊行为。狭义上,盈余管理就应该是视为前者,不包括违法违规的舞弊行为,是指在一定会计原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或者企业自身价值最大化的行为。本文采取的是盈余管理狭义的概念,将利润操纵和盈余管理严格的区分开来。
    (三)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的关系
    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归纳起来有三种:1.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2.对于生产活动的调节,这是一种非会计的盈余管理方法;3.利用关联交易,由于存在着关联方关系使得价格可能存在不公允的情况为盈余管理提供了便利。综上所述,会计政策选择是盈余管理的一种方式,而且从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的内涵中我们还能看出这两者都是基于管理当局自己的目标利益出发的。
    近年来,企业管理当局为了得到满意的财务会计结果,借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等多种手段,多计或少计收益、少计或多计费用与成本,对企业会计利润进行操纵。但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在合法的前提下寻求于己有利的财务后果,实现其盈余管理的策略。
    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选择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共性在于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之一就是会计政策选择,而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会影响到公司的盈余。但是两者之间也存在区别,盈余管理除了采用会计方法外,也可采用非会计方法,其主要区别在于管理当局的动机。盈余管理是一把利弊兼施的"双刃剑",其存在具有多种动机,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一方面,会计准则制定者要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规范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另一方面,公司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只能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能超越会计准则的规定。
    二、动机分析及会计政策选择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一)动机分析
    企业运用盈余管理主要是想满足自己的融资、再融资或者保住"壳"资源即避免摘牌,而衡量这些标准的相关法律法规往往是过分地依赖会计数据如每股盈余或者资产收益率进行相关评估,而这也给企业产生了运用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具体说来,我们可以将企业运用会计政策的动机归纳成以下两个方面:
    1.内部需求——盈余管理
    (1)宏观层面。
    从宏观层面即上市公司的角度,在西方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分析中,可以归纳出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契约安排动机。企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一般地,各种契约都或多或少地需要用到会计信息,其中有的契约是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的,如:管理报酬契约、债务契约、税收和管制等,而有的则与会计信息有着隐含的联系,如劳资合同、代理人竞争和主管的变动、对外募股、审计合约等。正是因为这些契约过多地依赖会计指标,这就助长了企业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2)政治成本动机。政治成本指的是某些企业面临着与会计数据明显正相关的管制,企业的会计数据一旦高于或者是低于临界界限就会招致严厉的管制还有就是媒体等的关注然后必然政府迫于政治压力会施以课税等措施,这里主要针对的是行业如烟草行业、重污染以及能源消耗等一系列的企业,他们无一例外具有高公共敏感性,其高利润的信息可能会招致社会的不满,因此,最后企业会运用会计政策将盈余推延至后面的会计期间,进行平滑利润的会计处理。(3)资本市场动机。基于 的国情,我国资本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略显稚嫩,因此,我们国家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契约安排动机和政治成本动机还不够显著主要体现在的是资本市场动机,即企业股票上市、配股、防亏扭亏以及保牌等方
    面;
    (2)微观层面。
    从微观主体即企业中的经营者的角度,很容易发现我国公司内部治理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相较于西方发达的资本融资市场,我们国家上市公司的股权高度集中,国家及政府持有非流通股占70%,公司的董事长多为第一大股东,企业的效率低下,企业外部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存在着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和代理问题;而且我国上市公司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绩效和报酬相对称的激励机制,对于经营者的激励往往是基于一种短期的业绩而很少和长期绩效挂钩;以上所述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助长了经营者利用会计政策来追求个人效用的机会主义行为而产生不正当的盈余管理动机。
    2.外部条件———会计政策
    每个会计主体在经济业务处理时具有一定的选择权,这就给了企业会计人员一定的自主空间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
    (1)会计政策选择的可能性。
    首先,会计信息使用者具有利益共享性。企业会计准则所提供给的信息使用者有很多,而这些利益相关者和企业又有着各自独立的利益,政府为了平衡各方利益,降低执行成本,必然放宽一些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其次,企业会计实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各行业之间的差异和特殊性使其对于核算的要求各不相同,单一的会计政策满足不了不同行业的需要,为了使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最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并然需要提供一定的弹性空间。最后,会计计量与报告中具有主观性,会计计量与报告过程是人们主观地期望以货币计量为手段,采用一些特定的专门方法,对会计对象加以反映以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的过程。
    (2)会计政策选择的必然性。
    首先,会计政策的运用于确认和计量,对于具体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再确认、再计量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于具体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的选择运用。其次,会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产生不同的战略目标从而财务人员必然随之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这样才能适时地保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有了内部盈余管理的需求,而会计政策本身的客观必然性又决定了它的选择空间,再加上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较差,缺乏会计政策选择意识,这样一来,企业就会产生了错误运用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二)会计政策选择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1.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包括变更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占得比例越高,折旧率的杠杆作用就越大,降低折旧率对增加利润的影响也就越大,盈余管理就越容易。其次,固定资产折旧费在企业营业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折旧费的变化对营业利润的影响较大,利用折旧费用增加营业利润,会让报表使用者误认为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和持续获利能力提高。另外,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错综复杂,使得企业管理当局很容易找到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理由去进行盈余管理。
    2.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选择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投资企业可能根据被投资企业的盈亏情况,适宜地增加或减少持股比例,借助持股比例变动更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在成本法与权益法之间进行选择,以达到对当期盈利进行管理的目的。
    3.资产减值准备方法选择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由于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可收回金额确定的主观性强,会计政策的选择性依然很强,会计估计仍有被滥用的可能,资产减值制度的实施在客观上也为企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盈余管理留下了空间。
    4.无形资产确认方法选择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企业研发项目支出分为两个阶段,对于不同阶段的支出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于还处在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还处在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条件的资本化,不符合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但这些条件中对于开发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是否能证明开发的新产品是否具有有用性;是否能可靠计量该无形资产在开发阶段的支出。这些问题的确定都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而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这为盈余管理提供了很大的操作空间。
    三、建议和结论
    在充分分析企业盈余管理的动因之后,企业需要利用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举措来控制盈余管理的模式,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处理盈余管理。本文将从提高企业管理层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保障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完善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健全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等五个方面来陈述企业盈余管理的对策。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作为切入点,将实现企业盈余管理模式升级作为命题,着重分析了会计政策选择和企业盈余管理的相关影响,并分析了盈余管理对于企业的影响。与企业相适应的盈余管理模式能够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如果不合适,违背有关的制度,将会给企业的发展埋下隐患,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
    (二)相关建议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明晰产权,充分发挥产权制度对于会计信息的规范性,减少会计政策选择过程中的随意性,使得会计信息真实公允。其次,建立业绩和报酬相对应的激励机制,特别是长期激励机制,使得管理当局的目标函数和所有者的目标函数趋近一致,可以考虑与管理者业绩相挂钩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以减少经理人的道德风险,提高会计政策的公允性。最后,发展外部董事制度,防止"内部人控制",提高公司的治理效率,发展机构投资者在企业中的作用,这样才能有效地缓解股权过于集中和流通股过于分散的现象,以限制经理人利用会计政策操纵利润,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2.完善会计规范体系
    首先,建立有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制定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既有学术界又有企业界,既有政府部门又有民间组织,既有审计机关又有会计职业团体,使得会计准则所确定的会计空间和利益空间相吻合。其次,尽量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立足于我国国情,会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对较差,上市公司造假层出不穷,应尽量减少会计政策的选择余地,限制企业利用会计政策进行报表粉饰的可能性。最后,进一步加强会计政策选择的披露,不仅仅需要披露所使用的会计政策,而且需要阐明所使用相应会计政策的内容、方式和原因,而且如果是会计政策的变更,则需要将会计政策变更前后对主要财务数据的影响予以阐明,以加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公允性。
    3.完善监督制度
    首先,加强证券部门的监管力度。笔者建议证券监管部门需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督指导办法,后加大执法力度,可以设置上市公司信息监督员制度,由证监会及各地派出机构委托信息监督员到各个上市公司,对于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年报、股利政策加以监督。其次,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督。注册会计师的监督是上市公司合理运用会计政策的保证,笔者认为,我国可以参照美国经验,证监会或由证监会的独立委员会应担当起监管职责,定期检查职业质量,这样一来可以加大违规成本,合理地保证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质量,而且需要适时进行诚信教育,营造全社会的诚信氛围。
    4.加强会计人员教育,提升会计人员素质
    推进各种形式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对于会计人员适时进行后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法律法规,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选择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
    5.健全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企业管理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企业的结构比较简单,那么更容易实施新的盈余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企业结构,形成良好盈余管理模式,建立内部约束制度,能够成为重要的举措。
    首先,可以从改革股权结构入手。在国有股增持的情况下,会出现更多的企业内部人员把持企业股份,企业监事会名存实亡,无法发挥相关的作用等等情况。国有股权在企业内不应该占据主导地位,更不应该占据控制地位。即使已经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企业中依然有许多股权问题需要解决。
    然后,可以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能。在市场经济中,科学而完善的企业管理层的核心就在于使利益相关者达成契约性质的合作关系,在合作关系达成的同时彼此制约。通过特定的治理结构,可以引入独立董事。这样的模式更加大胆而有效,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最后,可以增强企业监事会的作用。目前的情况是,大量企业的监事会名存实亡,空有形式,完全失去监督作用,要想增强监事会的作用,可以从外部引入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更换人员构成。
    参考文献
    [1]吴艳芳.浅谈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发展[J].财会研究.2012年12期.
    [2]徐敏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测度与盈余质量分析[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3] 孟庆若.试论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动因及治理[J].现代商业.2011年05期.
    [4]白蔚萍.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及其治理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9期.
    [5]徐伟伟.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有效性及应用经济后果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李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李勇辉.公允价值会计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
    [8]罗芳兰.管理层激励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昆百大A:2008年年度报告[EB/OL].2009
    [10] 财政部会计司.关于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的分析报告[J].会计研究,2008(10):1-5.‘
    致谢
    四年的求学生涯,在老师,朋友的全力支持下,我走得辛苦却也收获颇丰。在值此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我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的导师,XX老师,从我上大学以来就以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学术精神,求同存异的工作作风激励着我,XXX老师,他不仅仅只是在学业上给我以悉心指导,更在思想、生活上给予了我关心和帮助,在此,我谨向XXX老师致以十二分诚挚的谢意。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焉得艾草,言树之心,养育之恩,无法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将永远是我最大的心愿!在这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毕竟,从开始进入课题到最终论文得以完成,有无数可敬的朋友给了我帮助,在这里,也同样请接受我真诚的感谢!

  • 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
    (一)以会计确认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
    一般地,对会计确认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
    (二)以计量基础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
    一般地,对计量基础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
    (三)以列报项目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
    一般地,对列报项目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
    (四)根据会计确认、计量基础和列报项目所选择的、为取得与资产负债表项目有关的金额或数值(如预计使用寿命、净残值等)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不是会计政策,而是会计估计,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估计变更。
  • 法律分析:1、以会计确认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变更,则属于会计政策变更;不变更,则属于会计估计变更。例如:研究开发费用由全部费用化变更为有条件的资本化,其会计确认发生变更,因此属于会计政策变更。2、以计量基础是否发...

  • 比较常见的会计政策变更有:坏账损失的核算在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之间的变更、外币折算在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或其它方法之间的变更等。

  • 会计估计变更与会计政策变更区别:一、概念不同: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

  • 3、影响范围:(1)会计政策变更一般对企业会计影响较大;(2)会计估计变更对于企业的想象也比较大,但是相比于会计政策的变更,影响较小。《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二条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

  •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个会计政策的行为。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

财税会计资料教程免费索取

联系方式 / Contact information
需求描述 / Requirement descripti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