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应交所得税怎样计算和核算?
10个回答财税会计专题活动
- 一、企业所得税是按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计算缴纳的。
1、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业务成本-主营业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应纳税所得额=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3、适用税率问题: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在3万元(含)以内的适用18%,在3万元至10万元(含)的适用27%,在10万元以上的适用33%。
二、会计分录
1、计提时: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上缴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3、结转时: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 企业所得税是按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计算缴纳的。
1、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业务成本-主营业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应纳税所得额=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3、适用税率问题: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在3万元(含)以内的适用18%,在3万元至10万元(含)的适用27%,在10万元以上的适用33%。
所得税的征收方式一般分为以下两种:
1、核定征收:按收入计算缴纳所得税计算公式为:应交所得税=收入总额X税务核定固定比例X所得税税率;
2、查帐征收:按利润计算缴纳所得税计算公式为: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X所得税税率;
扩展资料:
应交所得税的核算:
企业应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所得税”明细科目,核算企业交纳的企业所得税。
根据现行税法规定,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
应交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允许抵免的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准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是正确计算应交所得税的前提。根据现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办法,企业应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减纳税调整额后计算出“纳税调整后所得”(应纳税所得额)。
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包括收入类、扣除类、资产类等一次性和暂时性差异)通过纳税调整明细表集中体现。
所得税税率:
(1)一般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
(2)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3)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类型企业,减按15%的税率来征收企业所得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应交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核算:应交所得税=收入总额X税务核定固定比例X所得税税率。
适用税率问题: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在3万元(含)以内的适用18%,在3万元至10万元(含)的适用27%,在10万元以上的适用33%。
扩展资料应交所得税的科目设置:
1、“所得税”科目
企业应在损益类科目中设置“5701所得税”科目(外商投资企业的科目编号为5241),核算企业按规定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该科目借方反映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贷方反映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所得税额。
2、“递延税款”科目
企业应在负债类科目中增设“2341递延税款”科目(外商投资企业的科目编号为2301),核算企业由于时间性差异,造成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所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以及以后各期转销的数额。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应交所得税
百度百科--会计核算 -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核算:应交所得税=收入总额X税务核定固定比例X所得税税率。
适用税率问题: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在3万元(含)以内的适用18%,在3万元至10万元(含)的适用27%,在10万元以上的适用33%。
会计分录
1、计提时: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上缴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3、结转时: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扩展资料:对于会计核算,有下述几种方法:
1、登记会计账簿
登记会计账簿简称记账,是以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在账簿中分类,连续地、完整地记录各项经济件业务,以便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系统的记录各项经济业务。
以便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系统的财务会计核算资料。账簿记录是重要的会计资料,是进行会计分析、会计检查的重要依据。
2、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按照一定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以便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
产品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正确地进行成本计算,可以考核生产经营过程的费用支出水平,同时又是确定企业盈亏和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并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提供重要数据。
3、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实有数额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提高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保证账实相符。
同时,还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情况以及各种结算款项的执行情况,以便对积压或损毁的物资和逾期未收到的款项,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清理和加强对财产物资的管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核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应交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核算:应交所得税=收入总额X税务核定固定比例X所得税税率。
适用税率问题: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在3万元(含)以内的适用18%,在3万元至10万元(含)的适用27%,在10万元以上的适用33%。
会计分录
1、计提时: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上缴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3、结转时: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扩展资料:
应交所得税的科目设置:
1、“所得税”科目
企业应在损益类科目中设置“5701所得税”科目(外商投资企业的科目编号为5241),核算企业按规定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该科目借方反映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贷方反映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所得税额。
2、“递延税款”科目
企业应在负债类科目中增设“2341递延税款”科目(外商投资企业的科目编号为2301),核算企业由于时间性差异,造成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所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以及以后各期转销的数额。
“递延税款”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反映企业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大于纳税所得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及本期转销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纳税影响的借方数额;其借方发生额。
反映企业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小于纳税所得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以及本期转销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纳税影响的贷方数额;期末贷方(或借方)余额,反映尚未转销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
采用负债法时,“递延税款”科目的借方或贷方发生额,还反映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整的递延税款数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交所得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核算 - 企业的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投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 - 按照现行《 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企业所得税税率减按20%。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式分为两种,一是查账征收,另一是核定征收。
查账征收的,应交企业所得税等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计算缴纳,应纳税所得额等于收入减成本(费用)减税金加营业外收入减营业外支出加(减)纳税调整额;按月(季)预缴时:应交企业所得税等于利润总额*适用税率。
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内资企业和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纳税人范围比公司所得税大。
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即所有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 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内资企业或其他组织,包括以下6类: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有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组织。 - 一、按月(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
1、按月或按季计算应预缴所得税额和缴纳所得税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2、年终按自报应纳税所得额进行年度汇算清缴,计算出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减去已预缴税额后为应补税额,编制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3、根据税法规定,乡镇企业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准予在应缴纳所得税额中扣除10%作为补助社会性支出。计提"补助社会性支出"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其他应交款——补助社会性支出
非乡镇企业不需要作该项会计处理。
4、缴纳年终汇算应缴税款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5、年度汇算清缴,计算出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少于已预缴税额,其差额为多缴所得税额,在未退还多缴税款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多缴所得税款
贷:所得税
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退还多缴税款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多缴所得税款
对多缴所得税额不办理退税,用以抵缴下年度预缴所得税时,在下年度编制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多缴所得税款
二、企业对外投资收益和从联营企业分回税后利润计算补缴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对外投资收益和从联营企业分回税后利润,如投资方企业所得税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或联营企业的,投资方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应按规定补缴所得税。其会计处理如下:
根据企业所得税有关政策规定,在确认投资收益或应分得联营企业税后利润后,计算出投资收益或联营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额并缴纳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上述会计处理完成后,将"所得税"借方余额结转"本年利润"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所得税"科目年终无余额。
三、所得税减免的会计处理
企业所得税的减免分为法定减免和政策性减免。法定减免是根据税法规定公布的减免政策,不需办理审批手续,纳税人就可以直接享受政策优惠,其免税所得不需要计算应纳税款,直接结转本年利润,不作税务会计处理;政策性减免是根据税法规定,由符合减免所得税条件的纳税人提出申请,经税务机关按规定的程序审批后才可以享受减免税的优惠政策。政策性减免的税款,实行先征后退的原则。在计缴所得税时,按上述有关会计处理编制会计分录,接到税务机关减免税的批复后,申请办理退税,收到退税款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将退还的所得税款转入资本公积:
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资本公积
四、对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
如果上年度年终结账后,于本年度发现上年度所得税计算有误,应通过损益科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进行会计处理。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反映企业以前年度多计收益、少计费用而调整的本年度损益数额;贷方发生额反映企业以前年度少计收益、多计费用而需调整的本年度损益数额。根据税法规定,纳税人在纳税年度内应计未计、应提未提的扣除项目,在规定的纳税申报期后发现的,不得转移以后年度补扣。但多计多提费用和支出,应予以调整。
1、企业发现上年度多计多提费用、少计收益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本年未进行结账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本年利润
五、企业清算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清算是指由于企业破产、解散或者被撤销,正常的经营活动终止,依照法定的程序收回债权、清偿债务,分配剩余财产的行为。按照税法规定,纳税人依法进行清算时,其清算所得,应当按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1、对清算所得计算应缴所得税和缴纳税款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2、将所得税结转清算所得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清算所得
贷:所得税
六、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纳税调整的会计处理
1、对永久性差异的纳税调整的会计处理
永久性差异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的不能计入损益的项目在会计上计入损益,从而导致了会计利润与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不一致而产生的差异。
按照调增的永久性差异的所得额计算出应缴所得税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期末结转企业所得税时: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2、对时间性差异的纳税调整的会计处理
时间性差异是指,由于收入项目或支出项目在会计上计入损益的时间和税法规定不一致所形成的差异。
按当期应调整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额,计算出应缴所得税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期末结转企业所得税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七、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纳税调整的会计处理
1、对永久性差异纳税调整的会计处理
按照调增的永久性差异的所得额计算出应缴纳所得税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期末结转所得税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2、对时间性差异纳税调整的会计处理
将调增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额加上未调整前的利润总额计算出应缴纳的所得税与未调整前的利润总额计算出的所得税对比,将本期的差异额在"递延税款"科目中分期递延和分配,到发生相反方向影响时,再进行相反方向的转销,直到递延税款全部递延和转销完毕。当当期调增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额加上未调整前利润总额计算出应缴所得税大于未调整前的利润总额计算出的所得税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
递延税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反之,编制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
递延税款
期末结转所得税时: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核算:应交所得税=收入总额X税务核定固定比例X所得税税率。
适用税率问题: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在3万元(含)以内的适用18%,在3万元至10万元(含)的适用27%,在10万元以上的适用33%。
扩展资料:
对于会计核算,有下述几种方法:
1、登记会计账簿
登记会计账簿简称记账,是以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在账簿中分类,连续地、完整地记录各项经济件业务,以便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系统的记录各项经济业务。
以便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系统的财务会计核算资料。账簿记录是重要的会计资料,是进行会计分析、会计检查的重要依据。
2、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按照一定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以便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
产品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正确地进行成本计算,可以考核生产经营过程的费用支出水平,同时又是确定企业盈亏和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并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提供重要数据。
3、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实有数额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提高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保证账实相符。
同时,还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情况以及各种结算款项的执行情况,以便对积压或损毁的物资和逾期未收到的款项,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清理和加强对财产物资的管理。
1、核定征收:按收入计算缴纳所得税计算公式为:应交所得税=收入总额X税务核定固定比例X所得税税率;2、查帐征收:按利润计算缴纳所得税计算公式为: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X所得税税率;应交所得税的核算:企业应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所得税”明细科目,核算企业交纳的企业所得税。根据现...
企业所得税是按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计算缴纳的。1、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2、应纳税所得额=营业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3、应纳所得税=应纳税...
对于核定征收的企业,应以收入总额计算缴纳所得税,计算公式为:应交所得税=收入总额*税务核定固定比例*所得税税率。而查帐征收的企业,则需以利润总额计算缴纳所得税,其计算公式为: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所得税税率。至于所得税税率,一般企业所得税的税率设定为25%。然而,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
应交所得税计算公式: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当期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企业所得税是指对取得应税所得、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境内企业或者组织,就其生产、经营的纯收益、所得额和其他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法律依据】《 人民共和国企...
计算公式:应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适用税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适用税率。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1、资本性支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