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财税不分家?

如何理解财税不分家?
  • 目前的财政政策已经体现出货币化特征,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边界逐渐模糊,货币政策呈现定向浇灌的财政化特征。

    “一方面,财政货币化下,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降低地方政府融资成本,减少地方政府还款压力。另一方面,货币财政化也可以节省财政支出。”明明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财税方面,《建议》还提出,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健全地方税、直接税体系,优化税制结构,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

    在税制改革中,营业税改增值税在“十三五”期间正式落地。营改增的改革减少了对企业的重复征税,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但另一方面,随着作为地方主体税种的营业税被取消,地方税收也面临着多年主体税种的缺失。

    为了弥补地方财政收入的减少,2016年曾出台中央和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过渡方案,中央与地方对增值税收入五五分账。在2019年出台的《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中,更是提出将过渡期的五五分成办法长期化、制度化。

    不过林江指出,这实际上仍无法弥补营业税税收收入的损失,地方政府仍然需要建立稳定的主体税种。

    在不少研究专家看来,房地产税应成为地方的主体税种,但从近年来看,房地产税的立法工作一直停滞不前。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并未提及房地产税的立法安排。

    林江认为,税基稳定的特点使房地产税适合用来做地方的主体税,也能够弥补营业税取消之后地方财政收入的减少。“房地产税迟迟没有立法,主要原因是担心立法会对房地产价格造成冲击,从而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不过据林江估计,房地产税在“十四五”期间应该会迎来突破。

    除此之外,不少专家也曾提出,消费税有机会成为地方的主体税种。

    从目前来看, 实行的消费税主要是面向烟酒油车等高档消费品。在2019年, 的消费税收入超过了个人所得税达到12561.52亿元,较2018年增长1929.77亿元,同比增长18.2%。
  • 虽然一般认为,目前我国采取的是财税分离的核算模式,但在一些方面上仍在进行财税合一的努力。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由国家立法确定,但是采取的是财税分离的模式。

    我国从1994年开始进行财税分离的改革探索。虽然目前大多数学者都主张将税务会计界定为独立于财务会计的会计专门领域,但由于与税务会计相关的理论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对此大多数税务会计教材中讨论的主要问题仍是税务核算业务,具体涉及到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具体纳税核算事项。


    在实务操作过程中,现在能够使得当期损益产生差异的税种,只有所得税。所得税作为费用,会使财务和税务在确定当期损益时出现差异,这时就会产生财税分离的现象。因此财税分离主要是针对所得税核算而言,其他的小税种不存在财税分离之说。


    由于目前企业的税务核算尚未与财务核算完全分离,对此在实务中一般采取以财务会计核算为基础、并按照税法的规定做出相应的调整,来计算并作为确认应纳税额的依据
  • 财税不分家,主要是因为财政与税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一、财税是紧密联系的两个领域,它们在国家的经济管理中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税收是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而财政政策则通过税收的调节来实现宏观调控。因此,财税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二、详细解释:1. 财政与税收的定义及功能 财政是指...

  • 改革开放初期,财税不分家;1983年以后,财政与税务分离,实行“分灶吃饭”和“利改税”;1994年分税制改革,设立国税局和地税局,中央与地方税种划分明确。然而,这一制度导致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不统一,地方财政压力增大,地方政府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和土地财政来应对收支压力。2018年后,合并税务机构的动因...

  • 财政包含政府预算决算,财政支出情况。里面包含税收征收的资金怎么用。所以财税不分家。至于你说的财政税收类是什么,就是包含财政学, 税制,国际税收等相关学科的一种综合类叫法吧!(我学财政学的,差不多这些是个人理解)

  • 财会人报考税务师理由一、懂税务的会计更吃香从国内企业的整体运行形势来看,财税是不分家的。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多多少少都会涉及税务方面的业务。一名合格的会计,可以不懂金融,却不能不懂税。通过税务师考试的学习,会计人可以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税务知识,有助于帮助企业依法管理纳税风险,正确应对金...

  • 中央财税体制管理在财政部,税收的征管在国家税务总局。到地方上增加了地方税务局,当时国地税设计的初衷是国地税分家,国税负责征收中央专享和共享税种,如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地税负责征收地方税种,如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土地使用税等。但目前两家还是有部分交叉,如企业所得税。

财税会计资料教程免费索取

联系方式 / Contact information
需求描述 / Requirement descripti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