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抵退退税为什么要在增值税中抵减进项
5个回答财税会计专题活动
- 还是应该从概念入手
---------------------------------------------------------------------------------
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所耗用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
“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
对未抵顶完的税额部分予以退税。
--------------------------------------------------------------------------------
也就说,退的金额是未抵顶完的进项的金额。
例如,当月你应该抵顶的进项是50,而你(内销的)应纳税额是35,
那么两者差额15,是你应该抵顶,却没办法抵顶的金额,也就是国家要退给你的金额。
这是国家给予生产企业出口的一种优惠,便于与国外产品竞争。
所以,退税要抵减你的进项,
总不能既给你退税,你的进项金额不变而还让你正常抵扣吧
---------------------------------------------
你自己在理解理解吧,又不懂的继续交流 - 1、免抵退税的税种就是指增值税;
2、增值税退税申报系统和纳税申报系统虽然有很大区别,其中有很多项目却又是相互关联的,比如你说的抵减进项,就关联到两个系统。
3、在会计核算上,增值税的应纳税额——应纳增值税和出口货物退税所用的科目应是一致的,内销的进项和出口货物的进项,在以往实行“先征后退”政策时,税务部门可能会要求出口企业将二者进行分摊;而到了“免抵退”方式中,就无须划分哪些材料是用于出口货物,哪些是用于内销货物了;只要是企业合乎规定的进项,在申报纳税时全部都反应在当期进项税额中并已经抵扣了。
4、而单就出口货物退税而言,如果一方面允许其购进原材料在纳税申报时进行进项抵扣,一方面又在出口退税申报环节对这部分货物(与经生产加工后发生的增值一起)给予退税,出口企业就会重复得利,必须在纳税申报时就用抵减进项的办法来避免这种虚增的利益。 纳税申报计算公式就由无出口业务的: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
演变成“一般贸易”的: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
如果出口企业采用“进料加工复出口”方式,则又变成: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上期留抵】 - 出口退税是指在出口环节退还出口产品在国内已缴纳的增值税(也就是你取得的进项税)、消费税。当月有退税的就当然扣减进项税啦。应退税不是出口收入乘退税率的
- 因为销售是增值税税率是17%,而退税率一般不是,两者有差额。
- 退是指未抵完的进项税额再给予退税
免抵退税退的是进项,所以要从总进项中减少,不然企业出口部门进项变成既享受退税又用于抵扣了。
这样就增加了本期应纳税,而由于稽查查补的税需要单独交纳,在本期申报表中只反映调的收入不再增加应纳税,所以在第17行“应抵扣税额合计”中要加上已单独补交的检查补税,这样销项和抵扣合计中相抵就不会重复交税了。
出口不是你想的那样,按照退税率计算就给退税的,增值税不是一环节征税,而是道道征税,相比很明确国家是不可能多退税给你的,只能是按照少的给你退,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就是在你进口的时候就没有交税,出口自然没有退税的说法了,肯定会把这部分减掉的。。。
在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中,征税税率与退税税率这两个税率不尽相同,所以产生了“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的数据!比方说,征税税率为17%,而退税税率为13%,那么就有了4%的差额,这4%的差额就要算进纳税申报表
其中,“免”指的是对出口货物免征生产环节的增值税;“抵”指的是出口货物应退的增值税可在规定的期限内抵减内销货物应纳税额。在此基础上,“退”则是对那些抵顶不完的部分进行退税处理。而“抵政策”则是指企业出口货物所获得的退税款项可以用于抵扣其应缴纳的其他税款。二、免抵退抵的具体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