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发生暂借款时怎么做会计分录
7个回答财税会计专题活动
- 事业单位不分长期或短期借款,通通记入“借入款项”科目来进行核算。
借:银行存款
贷:借入款项
为了保持账户对应关系的清楚明晰,一般不应把不同经济业务合并在一起,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怎么做:
举例:A公司销售产品收到一张商业承兑汇票,票面金额为两千元,出票日为2016年4月20日,期限为3个月,公司于2016年5月12日向银行贴现,贴现率为10%,产品增值税率为17%。
要求:
列出计算式 计算贴现所得额。
2.作出相关会计分录。
3.若票据到期,付款单位无力支付,银行已从企业账户扣除该款项。
扩展资料:
记账规则法
所谓记账规则法就是指利用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进行编制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亦称“记帐公式”。简称“分录”。它根据复式记帐原理的要求,对每笔经济业务列出相对应的双方帐户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在登记帐户前,通过记帐凭证编制会计分录,能够清楚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归类情况,有利于保证帐户记录的正确和便于事后检查。每项会计分录主要包括记帐符号,有关帐户名称、摘要和金额。
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简单分录也称“单项分录”。是指以一个帐户的借方和另一个帐户的贷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复合分录亦称“多项分录”。是指以一个帐户的借方与几个帐户的贷方,或者以一个帐户的贷方与几个帐户的借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为了保证帐户对应关系的正确、清晰、便于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会计分录必须严格掌握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的基本原则,不允许多借多贷。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会计分录 - 企业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不同在于:
一、所用会计科目不同 在处理同一业务时,事业和企业单位所做的会计分录形式相同,借贷方向相同,但因不同制度所规定的会计科目名称不同而将有关内容分别记入不同的账户。如借款的核算,在借入时,企业按期限长短分别记入“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科目,而事业单位则不分长期或短期借款,一概记入“借入款项”科目。
二、因单位性质账务处理方法不同 1、因是否从事产品生产而导致的差异。这类差异应分两种情况,一是要区别从事产品生产的事业单位和不从事产品生产的事业单位在账务处理上存在差别,要区别对待。二是同样从事产品生产,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在账务处理上仍有差异。以材料采购业务为例。企业的做法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前者在购入时采用不含税进价,以区分进项税额;后者则采用含税进价。会计分录为: (1)一般纳税人企业: 借:材料采购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小规模纳税人企业: 借:材料采购贷:银行存款事业单位在该项业务上的会计处理不仅要区分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还要针对自用或非自用作不同的处理。除一般纳税人事业单位购入非自用材料采用不含税进价核算以外,其余情况即:一般纳税人购入自用材料、小规模纳税人购入自用材料和非自用材料均采用含税进价核算。会计分录为: (1)一般纳税人事业单位购入非自用材料: 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其余情况; 借:材料 贷:银行存款 2、因是否实行内部成本核算而导致的差异。众所周知,企业每期都必须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并和当期的收入相配比,以最终确定经营利润。而事业单位则分以下情形: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在发生领用材料等支出时,记入“成本费用”账户,不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在发生同类支出时,则记入“事业支出”等账户。同时,以此为开端,还会发生一系列的结转,该结转过程图示如下: 企业: “材料”→“生产成本”→“产成品”→“产品销售成本”→“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事业: 1.(实行成本核算的)“材料”→“成本费用”→“产成品”→〔“经营支出”→“经营结余”、“事业支出”→“事业结余”〕→“结余分配――未分配结余” 2.(不实行成本核算的)“材料”一“事业支出”一“事业结余”→“结余分配――未分配结余” 3.因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可分性而导致的差异。由于事业单位的活动根据其是否属于专业业务活动或辅助活动可划分为事业活动和经营活动两种。相应地,事业单位有关业务活动的收入和支出也包含了事业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等。这部分内容的核算,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的一大区别。以支出的核算为例,如支付行政部门办公用品费用,企业的做法为: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而事业单位则作为专业业务活动支出: 借:事业支出 贷:银行存款 又如:结转已销产品成本,企业的做法为: 借:产品销售成本 贷:产成品 而事业单位则作为专业业务活动之外的支出处理: 借:经营支出 贷:产成品
三、和企业单位相比,事业单位在同一业务的处理上,增加了核算步骤这类差异一般多出现于有关基金的核算。以购入短期有价证券为例: 企业的做法: 借:短期投资 贷:银行存款 事业单位的做法: 借:对外投资 贷:银行存款 同时,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同为有价证券购入业务,企业只需用增加短期投资,减少银行存款一笔会计分录就可以表示清楚,而事业单位则因为对外投资引起事业基金内部结构发生增减变化,必须通过两步分录予以反映。又如:购买固定资产 企业的做法: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事业单位的做法: 借:事业支出等科目 贷:银行存款 同时,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同一笔业务,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相比,既要反映支出的增加,又要反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同时增加。因此,其账务处理相对复杂一些。 总体比较事业单位会计按照收付实现制记帐核算较为简单,企业会计人员熟悉一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就可以做事业单位会计,如果工作上有时间,两者是可以兼职的。 - 企业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不同在于: 一、所用会计科目不同 在处理同一业务时,事业和企业单位所做的会计分录形式相同,借贷方向相同,但因不同制度所规定的会计科目名称不同而将有关内容分别记入不同的账户。如借款的核算,在借入时,企业按期限长短分别记入“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科目,而事业单位则不分长期或短期借款,一概记入“借入款项”科目。 二、因单位性质账务处理方法不同 1、因是否从事产品生产而导致的差异。这类差异应分两种情况,一是要区别从事产品生产的事业单位和不从事产品生产的事业单位在账务处理上存在差别,要区别对待。二是同样从事产品生产,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在账务处理上仍有差异。以材料采购业务为例。企业的做法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前者在购入时采用不含税进价,以区分进项税额;后者则采用含税进价。会计分录为: (1)一般纳税人企业: 借:材料采购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小规模纳税人企业: 借:材料采购贷:银行存款事业单位在该项业务上的会计处理不仅要区分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还要针对自用或非自用作不同的处理。除一般纳税人事业单位购入非自用材料采用不含税进价核算以外,其余情况即:一般纳税人购入自用材料、小规模纳税人购入自用材料和非自用材料均采用含税进价核算。会计分录为: (1)一般纳税人事业单位购入非自用材料: 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其余情况; 借:材料 贷:银行存款 2、因是否实行内部成本核算而导致的差异。众所周知,企业每期都必须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并和当期的收入相配比,以最终确定经营利润。而事业单位则分以下情形: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在发生领用材料等支出时,记入“成本费用”账户,不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在发生同类支出时,则记入“事业支出”等账户。同时,以此为开端,还会发生一系列的结转,该结转过程图示如下: 企业: “材料”→“生产成本”→“产成品”→“产品销售成本”→“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事业: 1.(实行成本核算的)“材料”→“成本费用”→“产成品”→〔“经营支出”→“经营结余”、“事业支出”→“事业结余”〕→“结余分配――未分配结余” 2.(不实行成本核算的)“材料”一“事业支出”一“事业结余”→“结余分配――未分配结余” 3.因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可分性而导致的差异。由于事业单位的活动根据其是否属于专业业务活动或辅助活动可划分为事业活动和经营活动两种。相应地,事业单位有关业务活动的收入和支出也包含了事业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等。这部分内容的核算,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的一大区别。以支出的核算为例,如支付行政部门办公用品费用,企业的做法为: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而事业单位则作为专业业务活动支出: 借:事业支出 贷:银行存款 又如:结转已销产品成本,企业的做法为: 借:产品销售成本 贷:产成品 而事业单位则作为专业业务活动之外的支出处理: 借:经营支出 贷:产成品 三、和企业单位相比,事业单位在同一业务的处理上,增加了核算步骤这类差异一般多出现于有关基金的核算。以购入短期有价证券为例: 企业的做法: 借:短期投资 贷:银行存款 事业单位的做法: 借:对外投资 贷:银行存款 同时,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同为有价证券购入业务,企业只需用增加短期投资,减少银行存款一笔会计分录就可以表示清楚,而事业单位则因为对外投资引起事业基金内部结构发生增减变化,必须通过两步分录予以反映。又如:购买固定资产 企业的做法: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事业单位的做法: 借:事业支出等科目 贷:银行存款 同时,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同一笔业务,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相比,既要反映支出的增加,又要反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同时增加。因此,其账务处理相对复杂一些。 总体比较事业单位会计按照收付实现制记帐核算较为简单,企业会计人员熟悉一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就可以做事业单位会计,如果工作上有时间,两者是可以兼职的。
- 借:银行存款/现金
贷:短期借款 - 与企业会计处理一样,走往来。
借:现金(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 - 根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发生借款时根据借款时间不同分别可以进行了以下处理:
2001 短期借款
一、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借入的期限在1年内(含1年)的各种借款。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贷款单位和贷款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三、短期借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借入各种短期借款时,按照实际借入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本单位无力支付票款的,按照银行承兑汇票的票面金额,借记“应付票据”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支付短期借款利息时,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四)归还短期借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本金。
2401 长期借款
一、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借入的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借款。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贷款单位和贷款种类进行明细核算。对于基建项目借款,还应按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长期借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借入各项长期借款时,按照实际借入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为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专门借款利息,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1.属于工程项目建设期间支付的,计入工程成本,按照支付的利息,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同时,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52
2.属于工程项目完工交付使用后支付的,计入当期支出但不计入工程成本,按照支付的利息,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三)其他长期借款利息,按照支付的利息金额,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四)归还长期借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本金。 - 这个需要专业人士回答,也可以去看看专业书籍啊
事业单位不分长期或短期借款,通通记入“借入款项”科目来进行核算。借:银行存款 贷:借入款项 为了保持账户对应关系的清楚明晰,一般不应把不同经济业务合并在一起,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怎么做:举例:A公司销售产品收到一张商业承兑汇票,票面金额为两千元,出票日为2016年4月20日,期限...
事业单位在处理暂借工资的账务时,应将其计入应收及暂付款科目中的应收款或其它借款项下。若初时账务处理中,将工资款项计入应收款,而未做支出记录,则年终收支结转时,不应出现10000元的结余。相反,应显示在应收及暂付款项中,已结转至下一年度。事业单位的结余通常分为事业结余与经营结余。在工资关...
贷:现金 3000
1、银行借款为短期借款时:企业借入短期借款时: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 期末计提利息时: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 到期还本付息时:借:短期借款 应付利息 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2、银行借款为长期借款时:企业借入长期借款时:借:银行存款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 贷:长期借款——本金 期末计提...
借:其他应收款——XX 贷:现金(银行存款)归还时:(1)借:现金(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XX(2)或者:自己企业人员出差借款,回来报销借:管理费用 贷:其他应收款——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