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质量分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财务质量分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的基石,人们普遍对上市公司质量问题的质疑,实际上是源于对“信息质量”的不信任。 证监会(CSRC)自1992年成立至1999年的8年间,一直致力于推行上市公司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其间,发布了涉及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的法规性文件20余份,尤以对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准则进行了6次较大的充实、完善。根据深交所综合研究所的《中外信息披露制度及其实际效果比较研究》(2002年),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标准在内容上已接近大多数成熟市场水平,在若干方面的披露标准上优于香港市场,但是,在披露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1999年以后, 证监会力图通过提升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准来解决信息质量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不足的问题。2000年5月重新修订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范意见》,2001年8月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2002年1月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3年间召开了4次大型的上市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联合国家经贸委对1075家上市公司及其控制股东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检查。这些工作对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质量进行了有益探索,最大收获是对我国上市公司问题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例如内部人控制下的一股独大问题,控股股东大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等等,但是未能找到真正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信息质量问题的有效途径。 我国上市公司制度已有14年的历史,其间,既有对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了40年的国有企业进行改制的艰辛探索,也有对西方成熟证券市场上百年监管经验的消化吸收。本文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实践,对我国上市公司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立法和监管政策取向进行解读和提出建议。 上市公司质量问题的原因 由于渐进式改革的特点,我国上市公司制度的实践先行于理论研究和立法工作。我们经常说,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用十来年的时间走完了国际成熟证券市场用上百年时间才完成的历程,这是由于技术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果,并不代表认知水平和制度建设也可以等量齐观了。我国上市公司质量问题,就是制约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瓶颈”之一。 我国上市公司质量问题,表现为两个典型情况: 1.关联交易大量存在。截至2002底,1224家上市公司中有1107家存在关联交易,总金额4521亿元,其中有60%的公司存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类关联交易,金额为2284亿元,58%的公司存在采购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类关联交易,金额为2237亿元。关联交易总量占2002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总量18801亿元的24%,但是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129家上市公司中(按照关联销售或提供服务,关联采购或接受服务,依托控制方采购、销售,依靠控制方资产经营产生关联交易在30%以上的口径统计),占上市公司总家数的11%。 2.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严重。截至2002年底,上市公司发生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资金的家数达到977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80%;占用金额达到1176亿元,是2002年底上市公司现金净流量631亿元的1.9倍。从资金占用的性质看,通过关联交易发生的经营性占用金额为496亿元,占总量的42%,通过拆借等非经营性方式占用的金额为680亿元,占总量的58%。根据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的研究表明,资金占用程度与经营业绩增长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资金占用净额占净资产的比重与净资产收益率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818,如果剔除净资产为负值、资金占用净额为负值的公司后,Pearson相关系数进一步提高到-0.937。 上述分析所揭示的我国上市公司法人人格和法人财产独立性问题的形成,根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转轨经济中的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企是政府部门的“附属物”,既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职能,又不具备独立法人人格。1997年以前,国企改制上市主要通过分拆、剥离方式,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存续企业保持着千丝万缕的经济联系,主要生产经营性资产和辅助生产经营性资产剥而不离,原国有企业“办社会”的负担貌离神合。 二是新兴市场的证券发行管理制度。在我国证券市场初建时期,1993年以前是地方政府负责选择并审批企业上市申请,主要目的是解决地方企业发展资本金不足问题。1993年以后实行了集中统一证券发行管理体制,仍由地方政府负责选择企业, 证监会进行形式审查后批准上市;继而又先后实行了“额度分配”、“限报家数”的证券发行管理方式,在1997年更明确提出证券市场为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服务的目标。在特定历史时期,我国证券市场实行的证券发行管理制度必然带有计划经济色彩和转轨经济的显著特征。1999年《证券法》颁布实施后,2000年我国证券发行管理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推行《证券法》规定的证券发行核准制,逐步导向由中介机构和市场选择上市公司的市场化方式;2004年将进一步推行证券发行保荐人制度,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方面,强化了中介机构和市场约束机制,为证券发行管理制度逐步由核准制过渡为注册制奠定基础。证券发行管理制度在不断得到修正、演进,逐步向市场化过渡,但与此同时,过渡时期的局限性问题都遗留给了上市公司,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突出反映出转轨经济的特征,导致我国上市公司缺乏法人财产、法人人格独立性的经济基础。研究表明,在一些上市公司中,关联交易数量与经营业绩呈现正相关,特别是为了保持融资资格的上市公司。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公司法》颁布实施已有10年历史,上市公司制度已有14年的实践经验,但是我国上市公司法人制度并未得到真正严格确立,法人人格和法人财产边界模糊,形成了上市公司信息质量有效性和真实性不足的问题。
  • 一、数据准确性问题 财务分析依赖于企业的财务数据,如果数据不准确或存在偏差,分析结果便难以信赖。数据准确性问题可能源于多个方面,如数据录入时的错误、财务报表编制时的疏漏等。为确保分析的准确性,企业必须加强内部控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二、分析方法局限性 财务分析采用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局...

  • 1、 财务信息的完整性 2、 财务信息的系统性 3、 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4、 财务信息的及时性 5、 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 会计分析与财务分析的关系具体为:1、分析的侧重点不同;2、分析的主体不同;3、分析的方法不同;4、影响分析质量的因素不同;5、资料依据不同。会计分析与财务分析的关系具体如下:1、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财务分析侧重于企业经营风险和收益性,会计分析侧重于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 1、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 2、财务分析是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

  • 如企业外部环境、内部管理状况等,这些因素也可能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必须严格审查财务报告的质量和完整性,并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财务分析风险点涉及到多个方面,需要财务分析师全面考虑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来降低风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