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手帮忙做一道管理会计的实例分析题,答案合适追加50分奖励分!急!谢谢~
- 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中,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4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400-5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34.4%的同学在550-90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4.6%的同学在900-1400元之间“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14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青岛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197名女生中,83.7%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192名男生中也只有66.4%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调查中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 太长了,要半个小时
一、某企业生产甲产品,由三道工序制成,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单位产品工时定额为40小时。其中第一道工序工时定额为8小时;第二道工序工时定额16小时;第三道工时定额为16小时。各工序在产品加工程度均按50%计算。本月甲产品完工200件。各工序在产品数量:第一道工序20件,第二道工序40件,第...
应用实例:(1)兵装集团:引入十大管理会计工具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2)京东集团基于价值链的全方位成本管理 (3)宝钢集团:建立“四位一体”的管理会计框架,推进成本领先战略落地 (4)海尔集团:打造“人单合一”模式引领海尔与关联方的双赢 (5)神华集团:通过建模支撑预算的全周期管控 (6)中...
摘要:收甲单位前欠货款 借 银行存款 55000 贷 应收账款 55000 (14) 9月28日,开出现金支票一张,面额200元,支付厂长外出差旅费。摘要:支取差旅费 借 库存现金 200 贷 银行存款 200 摘要:支付差旅费 借 管理费用 200 贷 库存现金 200 注:可以分着写也是...
1.成立全国管理会计协会,组织开展全国管理会计学术理论研究工作。美国于1972年成立了独立的管理会计协会,不久,英国也成立了类似的学会,并分别出版《管理会计》月刊,向全世界发行,推动了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这个协会由会计师、工程师、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组成,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管理会计工作以及管理会计理论...
当固定成本超负荷 需要新增的时候 就不是固定的了。比如公司设备销量只有50台,而厂房有一台机器可以生产100台设备,那么这时候产能过剩。这台机器就是固定成本。某一天,因为某一方面原因,公司设备需求量达到150台,这时候这台机器无法满足需求,企业必须再购入一台机器。这时候原来的固定成本就翻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