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与审计重要性的关系
3个回答财税会计专题活动
- 1、会计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按性质和金额来判断,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予以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导致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则可适当简化处理。
一、重要性原则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正确运用重要性原则最重要的就是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的重要性的判断问题。一般来说,一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的重要程度的判断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判断某个项目的重要性,应当考虑该项目的性质和金额是否重大,并进而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二是判断金额大小的重要性,应当通过单项金额占直接相关项目金额的比重加以确定。在进行重要性判断时,应从报表的整体做全盘的分析考虑。因此对于重要性的运用还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重要性概念总是针对会计报表而言的。判断一项经济业务是否重要应视其在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时,对会计报表使用者所作决策的影响而定。若一项业务在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足以改变或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则是重要的;否则就不重要。
2、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不同企业或不同时间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就不同,重要不重要是相对的,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
3、重要性的应用依赖职业判断。对于不同的会计主体或不同的经济业务来说,重要与否是相对的,这就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根据其所处的环境和实际状况,从交易或事项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判断其重要性。
二、重要性原则在财务会计中的具体运用
重要性原则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会计账户的设置、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和会计信息的披露三个方面,具体就从以下这三个方面来论述:
(一)重要性原则在会计账户设置中的运用
1、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在成本、费用方面的不同账户设置。
由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并不是单一的,一般按其在企业中所占的地位分为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两种。在会计核算中,对主营业务的反映就是重要的会计事项,正是基于此,在会计账户的设置上专门设置了反映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增减变动情况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2、“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账户的设置。
在会计账户的使用上,对于企业预付的货款应该按照重要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预付货款业务比较多,使得预付货款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占据了一定的比重,那么,预付货款业务就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业务,对于预付货款需要专门设置“预付账款”账户进行核算;相反,则不需专门设置“预付账款”账户,而是将预付货款合并在“应付账款”账户中进行反映,以简化账户的设置。同样,预收货款的处理可采取预付货款类似的方法。
3、“投资收益”账户核算的内容。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和发生的损失都是在“投资收益”账户中反映。二者没有分设账户进行核算,主要是因为对于除投资公司以外的其他企业而言,对外投资活动是企业在开展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以外所从事的一项活动,是比较次要的,所以投资收益和损失就没有分项核算。
(二)重要性原则在会计处理方法选择上的运用
1、个别计价法的选择。
存货发出计价众多方法中的个别计价法是一种针对数量不多的贵重存货的单独计价方法,以力求成本计算的合理和准确。
2、出租、出借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成本摊销。
对于出租、出借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成本可以采用一次摊销法、分期摊销法和五五摊销法等方法摊销。在这几种方法中,如在出租、出借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数量不多、金额不大时采用一次摊销法,否则采用其他方法。
3、长期债券投资中发生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的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于企业以支付现金方式取得长期债券投资时发生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如果金额较大,应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如果相关费用金额较小,则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三)重要性原则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运用
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财务会计信息的重要手段,其中对于会计报表各项目的补充说明,以及对会计报表中无法描述,而又必需说明的重要财务信息的披露,依据重要性原则,因这些信息对于使用者的决策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应当进行披露。
会计报表的真实性是指会计报表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转情况反映的逼真程度。由于现代经济活动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得会计必须运用合理的假设、判断和估计才能进行有效的核算,因此,会计报表编报也必须运用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在特定环境下,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或决策,它是会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在会计核算的很多方面都体现着重要性原则的精神,只有深入地领会这种精神,才能既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合理需求,又降低信息的提供成本,以最终实现“较小的成本、较大的效益”的目的。
2、审计中的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严重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其在量上表现为审计重要性水平。
审计的重要性从以下几方理解:
1、判断考虑的角度是报表使用人。审计重要性虽然是注册会计师作出的专业判断,但是其判断考虑的角度却是报表使用人。注册会计师在判断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是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为依据的,而不是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或注册会计师的角度考虑的。所以,注册会计师在作出审计重要性的判断之前,必须在充分了解报表使用人的基础上评估会计报表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错报或漏报的容忍程度。
2、对审计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不同的企业面临不同的环境,因而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不同。这个特定的环境包构企业的规模、所处的行业、企业所处的会计期间、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等。一般而言,企业的规模与其重要性水平的相对比率成反方向,即,规模越大的企业,其重要性水平的比率越低;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与重要性水平成反方向,即和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范围越广,其重要性水平越低。
3、审计重要性是对会计报表而言的。判断一项业务重要性与否,应视会计报表中错报漏报对会计报表使用人所作决策的影响而言。若一项业务在报表中的错报漏报足以改变或影响报表使用人的判断,则该业务的错报漏报就是重要的,否则就是不重要的。
4、运用的领域是会计报表审计。审计重要性只运用于会计报表审计中(即注册会计师审计),其对政府审计(即财经法纪审计)和内部审计都不适用。政府审计是为了评估被审计单位遵守法律法规的程度,对它而言,根本就不存在重要性的判断,只要是错报和漏报都是重要的,不论其金额的大小和其性质,因为只要它是错报或漏报,都违法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内部审计主要是为了测试对组织内部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对它而言,也不存在重要性的判断。
5、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由注册会计师根据编制审计计划时对审计重要性的评估确定。重要性水平是审计人员审查工作质量的一个可容忍的范围,超过这个范围是不能容忍的,因为超过这个范围表明审计工作质量的下降。实际上,帐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 你只有会了会计才能看的懂审计,1000字就算了
- 简而言之:会计是帮东家赚钱(或省钱),审计则是来罚钱的。出发点不一样,导致态度不一样!!
1、会计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按性质和金额来判断,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予以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
在财务工作的实践中,会计与审计的关系如同水与火,相辅相成。会计工作主要关注的是企业财务状况的记录和报告,而审计则侧重于审查这些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审计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会计知识,还能为他们将来的...
会计学与审计学是相辅相成的两门学科。会计学习审计有多方面的重要性。一、审计是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审计能够帮助会计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会计负责记录和处理各种财务数据,而审计则是对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核查,确保企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这对于企业的决策...
一、审计在会计领域的重要性 审计是会计专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会计和审计虽然有所区别,但两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在会计工作中,审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准确的重要手段。学习审计有助于会计专业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会计知识,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二、审计有助于风险...
审计和会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财务管理的核心领域。具体来说,这种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一、审计与会计的联系 审计与会计在财务管理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会计主要关注企业的财务记录和报告,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而审计则是对这些财务记录进行独立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