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恒等式的资产关系
1个回答财税会计专题活动
- 所有者权益应包括债权人权益(负债)和投资人权益 (股东权益)两部分,且权益必然是所有者权益,而不是其他与所有权无干者的权益;为此,所有者权益可以简称为权益。为了简化会计恒等式,使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鲜明的平衡性,建议将现在《准则》上规定使用的、同时也是国际上通用的、多年来采用的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更新为:资产=权益资产和权益是一物的两面,是对立的统一。有一定的资产,同时就有一定的权益;反之,有一定的权益,同时就有一定的资产。资产同权益的关系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依存,互相平衡。“资产=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是会计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会计的实际工作如: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试算平衡、结账、财务报表的设计与编制,都必须以这一会计恒等式为指导。既然会计恒等式更新为“资产=权益”,那么,作为企业财务报表的主要报表——资产负债表,也应与之同步,更新为“资产权益表”。现拟制其基本格式如上图:为什么要将资产负债表更新为资产权益表呢?这是因为资产负债表这一名称,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设计,是表的左方资产总额,必须同表的右方负债和投资人权益的总额,保持数量平衡关系。可是,表的名称是资产负债表,而资产同负债不可能在总额上保持平衡关系;所以,此表的名称不能体现平衡观念,名称是跛脚的。负债必须加上投资人权益,才能同资产保持总额上的数量平衡关系。现在,如果将资产负债表更新为资产权益表,由于资产总额必须恒等于权益总额;这样,资产权益表这一名称,就能使人加深会计平衡式的观念。且由于“资产=权益”这一平衡公式,同会计的实际工作——分录、记账、试算、结账、编表等工作,关系十分密切,是指导会计实际工作的重要基础理论。所以,把资产负债表更新为资产权益表,有利于加强会计平衡观念,有利于在实际工作中避免发生会计不平衡的差错,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会计恒等式的核心在于所有者权益,它由债权人权益(负债)和投资人权益(股东权益)构成。简而言之,权益即所有者权益。为了提升会计等式的简洁性和平衡性,建议将传统的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更新为“资产=权益”。资产与权益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概念,它们是统一的两个方面。资产的存在意味着...
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人-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会计恒等式含义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即:资金运用=资金来源。该等式是会计记账、核算的基础,也是编资产负债表的基础,它表明了股东与债权人两者在企业的资产中到底占了多大份额。收入-...
会计恒等式是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种数量关系: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利润=收入-费用;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会计恒等式描述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间存在的勾稽关系,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抽象成收入减费用,最终会归属到资产负债表的“所...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资产=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会计恒等式,又称会计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它是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等式。
会计恒等式之间的关系是: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它揭示了各会计对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帐、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不同会计期间,它的会计恒等式表示方法也不相同。会计恒等式改革了会计原恒公式,即“资金占用总额=资金来源总额”,取而代之以能够体现企业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