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效果
- 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X-M加合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r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
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
描述和分析这两个市场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就称为IS—LM.
该模型要求同时达到下面的两个条件:
(1)I(r)=S(Y) 即IS, Investment - Saving
(2) M/P=L1(Y)+L2(r) 即LM,Liquidity preference - Money Supply
其中,I为投资,S为储蓄,M为名义货币量,P为物价水平,M/P为实际货币量,Y为总产出,r为利率。
两条曲线交点处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
IS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的模型,根据封闭经济中的等式:
Y(国民收入)=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经常被视为恒值)
其中C=C(Y),消费水平随收入正向变化;
I=I(r),r为利率
则可获得收入Y与利率r在产品市场均衡时的图像,斜率为负,斜率大小受投资与利率敏感度及投资乘数影响,曲线位置受自主性支出决定
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均衡的模型,根据等式:
M/P=L1(Y)+L2(r),其中,M为名义货币量,P为物价水平,M/P为实际货币量,Y为总产出,r为利率,L是货币需求。
通常将M/P视为由中央银行确定的定值,利率和货币量呈反向关系,而收入和货币量呈正向关系,从而得出一条收入Y与利率r,斜率为正的直线,斜率大小由实际货币量对利率和收入分别的敏感度决定,而位置由实际货币量决定。
将IS-LM移至同一图上,二者交点便反应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利率水平和收入水平,对于分析宏观经济问题很有意义。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更多疑问可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应答时间:2021-02-2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 1、
LM曲线
越平缓,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收入增长,
挤出效应
小。
2、
IS曲线
越平缓,财政政策效果越不明显,收入增长,挤出效应大。
3、垂直的IS曲线与水平的LM曲线(lm的
凯恩斯区域
)相交时,财政政策完全有效。
4、倾斜的IS曲线与水平的LM曲线(lm的凯恩斯区域)相交,财政政策仍然十分有效。都不存在挤
出效应。
5、水平的IS曲线与垂直的LM曲线(lm的古典区域)相交时,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货币政策完全有效。
在IS-LM模型中,财政政策的效果可以通过政府收支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来衡量。具体而言,这些变化包括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从IS-LM图形来看,这种影响的大小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假设LM曲线固定不变,此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决定了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如果IS曲线越陡峭,即其斜率绝对值...
1、LM曲线越平缓,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收入增长,挤出效应小。2、IS曲线越平缓,财政政策效果越不明显,收入增长,挤出效应大。3、垂直的IS曲线与水平的LM曲线(lm的凯恩斯区域)相交时,财政政策完全有效。4、倾斜的IS曲线与水平的LM曲线(lm的凯恩斯区域)相交,财政政策仍然十分有效。都不存在挤出效应。
在IS-LM模型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动会对经济产生显著影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增加政府支出,会导致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在货币市场均衡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移动会带来国民收入的增加和利率的上升。这是因为政府支出的增加刺激了总需求,进而推动了经济增长和就业,但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资金,从而推...
具体模型动态分析图如下 原本的模型在IS'与LM'相交时是均衡的 我们先采取扩张型财政政策 使得IS‘移动到IS’‘ 那么均衡点就移动到了B点 此时r也随之增加 产生了挤出效应 为了使r回落到原来的水平 我们采取扩张型货币政策 使得LM'移动到LM'‘ 那么不仅刺激了经济而且把r也拉回原来的水平 使挤出效...
1、LM曲线越平缓,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收入增长,挤出效应小。2、IS曲线越平缓,财政政策效果越不明显,收入增长,挤出效应大。3、垂直的IS曲线与水平的LM曲线(lm的凯恩斯区域)相交时,财政政策完全有效。4、倾斜的IS曲线与水平的LM曲线(lm的凯恩斯区域)相交,财政政策仍然十分有效。都不存在挤 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