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属于货币政策,哪些属于财政政策

哪些属于货币政策,哪些属于财政政策
  • 1.什么是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的含义:国家通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方向和数量的确定,及其对数量的增减变化的调整来调节社会总需求。
    如预算、税收、国债、补贴、财政收入和支出。
    (2)分类: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
    ①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开支,抑制需求,扩大社会总供给。
    ②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刺激需求、增加国债、扩大财政赤字。
    ③稳健的财政政策: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具体说来,就是十六个字: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2006年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货币政策:(也叫金融政策)
    (1)货币政策的含义: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等进行调节和控制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如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信贷、货币发行。
    (2)分类: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扩张性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①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政策):提高利率、增加储蓄、提高存款准备紧率、减少货币供应量、控制货币信贷、抑制和消费。
    ②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减少存款储蓄、降低存款准备紧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和消费。
    ③稳健的货币政策:介入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中间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服从服务于改革开放发展大局,服从服务于中央宏观调控大局。其特点是:合理控制货币信贷总量,既要支持经济发展,又要防止通货膨胀和防范通货紧缩的风险;既要坚持控制需求膨胀,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既要对过热的行业降温,又要著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宏调原则:“稳定政策,适度微调,把握大局,着力协调,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关注民生,积极稳妥,留有余地。”

    3、总结: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区别和联系
    区别:
    (1)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
    (2)内容不同。凡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的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
    联系:
    (1)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空的重要方式。
    (2)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局面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因改变税法或采用增税等财政政策都需要时间,这就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及时性。
  • 货币政策是金融政策的一部分,是指一国金融当局制定和执行的通过货币供应量、利率或其他中介目标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政策手段。

    货币政策施行主要借助货币政策工具,一般包括:

    1,一般性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

    2,选择性政策工具,主要有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优惠利率和预缴进口保证金等。

    3,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行政命令直接对相关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

    4,间接信用知道,主要方式是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为实现预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财政收支关系进行调整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财政政策主要包括:

    1,预算政策,根据财政收支的差额来调整预算,以刺激或抑制总需求来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

    2,税收政策,一般在经济萧条时,通过降税或税收优惠等途径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如果经济过热,则采取相反措施。

    3,公债政策,主要通过发行公债来影响流动性,或通过调整国债发行利率影响金融市场,进而达到对经济运行扩张或紧缩的影响。

    4,公共支出政策,包括政府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5,政府投资政策,通过调节政府投资规模影响总需求和供给,通过调整投资方向来调节经济结构,促进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

    6,补贴政策,主要针对低收入的群体,通过增加财政补贴,提高其可支配收入,促进社会分配的公平,进而增加社会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 1.什么是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的含义:国家通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方向和数量的确定,及其对数量的增减变化的调整来调节社会总需求。
    如预算、税收、国债、补贴、财政收入和支出。
    (2)分类: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
    ①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开支,抑制需求,扩大社会总供给。
    ②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刺激需求、增加国债、扩大财政赤字。
    ③稳健的财政政策: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具体说来,就是十六个字: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2006年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货币政策:(也叫金融政策)
    (1)货币政策的含义: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等进行调节和控制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如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信贷、货币发行。
    (2)分类: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扩张性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①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政策):提高利率、增加储蓄、提高存款准备紧率、减少货币供应量、控制货币信贷、抑制和消费。
    ②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减少存款储蓄、降低存款准备紧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和消费。
    ③稳健的货币政策:介入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中间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服从服务于改革开放发展大局,服从服务于中央宏观调控大局。其特点是:合理控制货币信贷总量,既要支持经济发展,又要防止通货膨胀和防范通货紧缩的风险;既要坚持控制需求膨胀,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既要对过热的行业降温,又要著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宏调原则:“稳定政策,适度微调,把握大局,着力协调,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关注民生,积极稳妥,留有余地。”
    3、总结: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区别和联系
    区别:
    (1)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
    (2)内容不同。凡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的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
    联系:
    (1)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空的重要方式。
    (2)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局面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因改变税法或采用增税等财政政策都需要时间,这就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及时性。
  • 推荐回答1.什么是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的含义:国家通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方向和数量的确定,及其对数量的增减变化的调整来调节社会总需求。如预算、税收、国债、补贴、财政收入和支出。(2)分类: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 ①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开支,抑制...
  • 发行国债属于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

  • 当财政收支出现赤字时,采用特定的方式弥补赤字时,会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例如从历史上看,政府经常会由于战争、自然灾害,或过去庞大的皇室支出导致财政赤字,经常增加铸币来弥补赤字,直接增加了货币的投放量。
    在不兑现信用货币流通的情况下,财政赤字的弥补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向社会公众借款,二是向银行借款。下面分析一下这两种途径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一)向社会公众借款
    社会公众用闲置资金购买政府发行的债权,使社会公众手中的闲置资金转移到政府部门,在这个过程中,现金和存款货币从社会公众手中转移到政府的存款账户上,货币供给量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如果个人或企业不是用闲置资金购买政府债券,而引起借款增加,而且银行为满足他们的贷款需求,增加从中央银行的贷款,就引起了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二)向银行部门借款
    它又分为向商业银行和向中央银行借款两种情况。
    1.向商业银行借款
    政府以发行债券的形式向商业银行借款。如果商业银行用超额存款准备金购买政府债券,并没有因此增加它向中央银行的借款,货币供应量不增加;如果由于商业银行购买政府债券,引起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不足,然后向中央银行进行再贷款、再贴现或者卖出中央银行票据,这样就会增加货币供给量。
    2.向中央银行的借款
    当财政向中央银行借款时,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非常直接。如财政向中央银行出售债券,中央银行购买国债的结果是:中央银行持有政府债券数量增加,同时财政存款增加,随着财政支出的过程,现金货币增加、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增加,即基础货币增加,并在货币乘数作用下使货币供应总量按乘数成倍扩张;如果财政以借款方式从中央银行取得资金,则中央银行对财政的贷款增加,同时财政存款增加,随着财政支出的过程,基础货币增加,同样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货币供应量成倍地增加。
    货币乘数:
    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之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
    五、货币供给的理论模式
    根据以上对货币供给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货币供应过程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第一层次的货币供给等于第一层次的货币乘数乘以基础货币,即m1=
    k1·b
    其中m1为第一层次的货币;b为基础货币;k1表示第一层次的货币乘数。
    公式中,b是中央银行可以基本直接控制的量。在m1目标值一定的条件下,中央银行根据各时期测定的k1,确定此期间对b的调节量并通过调节b达到调节m1的目的。
    确定货币乘数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历史资料建立回归方程,确定货币乘数。但货币乘数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变量,如果这些因素变化不定,k1也就不能准确确定,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来调节m1的计划就会落空。二是通过公式法:
    k1=
    (c+1)/(c+e+rd+rt*t)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
    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共有5个: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rd)、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rt)、定期存款比率(t)、超额准备金比率(e)及通货比率(c
    )。这些决定因素本身又分别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们对货币乘数,从而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则更是纷繁复杂的。
  • 一、财政政策 1. 财政收入政策:主要包括税收政策和政府收费政策。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如增减税种、调整税率等,来影响经济活动和财政收入。政府收费则主要涉及行政事业性收费等。2. 财政支出政策:主要涉及政府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包括政府投资等,可以刺激经济增长;转移性支出则直接影响居民收...

  •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包括:一、财政政策 1. 财政收入政策 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涉及税收和公债。通过调整税率和税收结构,以及公债的发行与运用,来影响国家财政收入,进一步调节经济运行。2. 财政支出政策 财政支出政策主要是调整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规模以及财政补贴的数量,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如通过...

  •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1、财政政策:包括预算政策、税收政策、公债政策、公共支出政策、政府投资政策和补贴政策。预算政策是根据财政收支的差额来调整预算,以刺激或抑制总需求来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2、货币政策:包括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扩张性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

  • 财政政策包括预算政策、税收政策、公债政策、公共支出政策、政府投资政策和补贴政策。①预算政策:根据财政收支的差额来调整预算,以刺激或抑制总需求来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②税收政策:一般在经济萧条时,通过降税或税收优惠等途径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如果经济过热,则采取相反措施。③公债政...

  • 财政政策主要包括:1. 预算政策: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平衡,以影响总需求,实现经济调控目标。2. 税收政策:在经济衰退时通过减税或税收优惠刺激市场,而在经济过热时则采取相反措施。3. 国债政策:通过发行国债调节市场流动性,或通过国债利率调整影响金融市场,从而实现经济扩张或紧缩。4. 公共开支政策:包括...

财税会计资料教程免费索取

联系方式 / Contact information
需求描述 / Requirement descripti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