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的构成要素。

税法的构成要素。
  • 税收要素定义

     税收要素是指构成税收范畴的基本因素,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税收要素是税收内容的具体表现。

    构成税收的基本因素

    有具体和抽象两种含义。前者通称税收制度要素,后者指税收分配关系要素。

    税收制度要素

    主要包括纳税人、课税客体、税基、税率等项。纳税人是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及个人,表明国家直接向谁征税或谁直接向国家纳税,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两大类(见课税主体)。课税客体是国家征税的目的物,表明国家对什么事物征税,包括人身、事实、物件三类,物件又分为资源、商品、所得、财产。税基是据以计算应纳税额的基数,有实物量和价值量两类,前者如土地的亩数、房屋的间数,后者如营业额、所得额等。税率是据以计算应纳税额的比率,按与税基的关系分,有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比例税率不以税基变化为转移;累进税率随税基增加而提高;定额税率是以定额形式表示的单位实物量的税率。这些基本要素连同其他非基本要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具体的税种,各类税种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由税法规定。

    税收分配关系要素

    包括税源、负税人税收负担率及行使课税权的国家。其中,税源是税收的来源。负税人是最终负担税款的主体,税收负担率是负税人所负税款占其收入的比率。除这些要素外,国家作为行使课税权的主体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些要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国家与经济单位及个人之间在税收分配中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是客观存在,不以税法规定为转移

    税收实体法的构成要素

    税收实体法的构成要素,简称实体法要素,是构成税收征纳实体法必不可少的内容。由于这些要素是决定征税主体能否征税和纳税主体的纳税义务能否成立的必要条件,因而也称课税要素。在课税要素中,最为重要的是征纳主体、征税对象、计税依据和税率,其它要素则属于辅助性的要素。

    税收程序法的构成要素

    税收程序法的构成要素,也简称程序法要素,是保障税收实体法有效实施的必不可少的程序方面的要件。
  • 税法的构成要素
      (一) 税法主体 (476)

      税法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
      1.征税主体,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的征税机关。包括各级税务机关、财政机关和海关。
      2.纳税主体,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单位是指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此外,还有与征纳税有关的扣缴义务人。它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二) 征税对象 (452)

      征税对象也称征税客体,是指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共同指向的对象。征税对象十分广泛,可以是商品、劳务所得,也可以是财产、资源、行为,等等。
      
      (三) 税目 (448)

      税目也称课税品目,是征税客体的具体化,代表着征税界限或征税范围的广度。
      
      (四) 计税依据 (385)

      计税依据也称税基,是指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
      
      (五) 税率 (742)

      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比例。我国税率基本形式有三种:
      1.定额税率又称固定税额,是按照单位征税对象直接规定固定的税额。如,220元/吨、0.2元/升。一般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种。如,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
      2.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均规定相同的征收比例。如我国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不论其销售额的大小,规定适用17%的基本税率或13%的低税率;企业所得税不论纳税人所得额得大小,规定一般适用33%所得税率(除特殊情况外)。
      3.累进税率,是指同一征税对象,随数额得增大,征收比例也随之提高的税率。
      累进税率又分为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现行税法只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
      (1)超额累进税率,是指将同一征税对象划分为若干个等级,每个等级规定相应的税率,分别计算税额,一定数量的征税对象,可以同时适用几个等级部分的税率。如我国个人所得中的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及个人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及个人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等都采用这种税率。
      (2)超率累进税率,是指将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分成若干个等级,每个等级规定相应的税率,一定数量的征税对象,可以同时适用几个等级部分的税率。如我国现行土地增值税就采用这种税率。
      
      (六) 纳税环节 (344)

      纳税环节,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七) 纳税期限 (369)

      纳税期限,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或征税机关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核定的纳税人应当缴纳税款的期限。
      
      (八) 纳税地点 (338)

      纳税地点,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纳税人申报缴纳税款的地点。
      一般地实行属地管辖,纳税地点为纳税人的所在地,但有些情况下,纳税地点为口岸地、营业行为地、财产所在地,等等。
      
      (九) 税收优惠 (371)

      税收优惠,是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鼓励或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
      目前,我国税法规定的税收优惠形式主要包括:减税、免税、退税、再投资抵免、加速折旧、亏损弥补和延期纳税等。
  • 法律分析:税法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总则、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罚则、附则等项目。法律依据:《 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

  • 法律分析:税法的构成要件一般包括:总则、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免税、罚则、附则等项。法律依据:《 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一条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缴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

  • 税法的构成要素包括:1、总则;2、纳税义务人;3、征税对象;4、税目;5、税率;6、纳税环节;7、纳税期限;8、纳税地点;9、减税免税;10、罚则;11、附则。【法律依据】《 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九条,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有 ...

  • 法律主观:税法的构成要素有: 一、纳税主体; 二、征税对象; 三、税率; 四、纳税环节; 五、纳税期限; 六、纳税地点; 七、税收优惠; 八、税务争议; 九、税收法律责任。法律客观:《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二十五条 纳税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

  • 税法构成要素简称税法要素。构成税法的基本因素一般包括:总则、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罚则和附则等。【法律依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1条,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财税会计资料教程免费索取

联系方式 / Contact information
需求描述 / Requirement descripti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