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的税收归宿
财运详批十年大运生肖运势终生运势
1个回答财税会计专题活动
- 税收归宿指出供给相对于需求缺乏弹性,则税收主要向后转嫁给生产者,举例是土地;需求相对于供给缺乏弹性的例子很好理解,像汽油税、关税等。
可以采用以下公式计算供给弹性:
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为了使用这个公式,我们需要知道当所有其他影响卖者计划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在不同价格时的供给量。假定我们知道比萨价格和供给量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比萨的供给弹性。举例:
起初,每个比萨价格是20元,每小时供给10个比萨;后来,每个比萨的价格上升到30元,供给量增加到每小时13个比萨。
为了计算供给弹性,我们采用平均价格和平均数量的百分比来表示价格与供给量的变动。原始价格20元而新价格是30元,则平均价格是25元。价格上升10元是平均价格的40%。即:
△P/P′=(10元/25元)×100%=40%
原始供应量是10个比萨而新的供给量是13个比萨,因此,平均供给量是11.5个比萨。增加的3个披萨供给量是平均数量的26%。即:
△Q/Q′=(3/11.5)×100%=26%
因此,供给弹性——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26%)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40%)等于0.65。即:
供给弹性=(△Q/Q′)/(△P/P′)=(26%)/(40%)=0.65
中点公式
在上面的例子中,价格上升和价格下降时,在相同一段弧上,所计算出的弧弹性是不一样的。为了避免这一问题,考虑使用平均价格和平均数量。我们这样做是因为它提供了弹性最准确的衡量——在原来价格与新价格之间的中点。考虑不同的价格变动方向:
如果价格从20元上升到30元,10元价格的变动是20元的50%;3个比萨数量上的变动是原来数量10个的30%。因此,如果我们采用这些数字,则供给弹性是30%除以50%,等于0.6。
如果价格从30元下降到20元,10元价格的变动是30元的33.3%;3个比萨数量上的变动是原来数量13个的23%。因此,如果我们用这些数字,则供给弹性是23%除以33.3%,等于0.69。
然而,通过运用平均价格和平均数量的百分比,我们得到了相同的弹性值,无论价格是从20元上升到30元,还是从30元下降到20元。
此外,当供给弹性等于零,或需求弹性无穷大时,生产者将承担100%的税负,而消费者无需纳税。相反,当需求弹性等于零,或供给弹性无穷大时,生产者无需纳税,而消费者将承担100%的税负。
3、简单些来说,供给弹性越大说明供给量对价格越敏感。4、在接受额外税负时,弹性越大的一方会更多的将税收负担转移至弹性相对小的一方。5、所以本题供给弹性越大,生产者会将更大份额的税负转移给消费者,相对来看,对供给者有利。
5、需求弹性越大,转嫁的可能性越小;需求弹性越小,转嫁的可能快越大,税负转嫁与需求弹性成反比。6、供给弹性是供给量对价格变动所作出反应的程度,即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对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的比率。7、弹性系数表示如下: 供给弹性系数=供给变化百分比/价格变坳百分比 如果供给弹性系数绝对值大于1,为富...
特别地,当需求完全有弹性时,税负将全部由供给方负担;当需求完全无弹性时,税负将全部由需求方负担。(2)商品或要素供给弹性大小与税负向前转嫁的程度成正比,与税负向后转嫁的程度成反比。即商品或要素供给弹性越大,税负前转的量越大,后转的量越小;商品或要素供给弹性越小,税负前转的量越小,后...
因此,税收负担主要由生产者承担。例如,对于奢侈品如高档手表,由于其供给相对缺乏弹性而需求富有弹性,政府对其征税时,生产者难以将税收转嫁给消费者,因此税收负担主要由生产者承担。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税收归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市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当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时,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