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微观经济学税费的问题!望解答。
- 当然不是的。税收有个转嫁的问题,企业如果有足够能力,或者是消费者(也可能是企业)对其产品需求弹性为零,那么企业可以把其价格抬高而不减少需求,供给自然也提高,是20(p+2)。
微观经济学中税负分担总是要结合供给和需求一起分析,看弹性大小决定税负承担。 - 请问给弹性水平了吗?
征税后,供给曲线为Q=100+40(P-0.5),即Q=80+40P,与需求曲线Q=260-60P解得,均衡价格P‘=1.8,均衡数量Q’=152 政府税收收入=0.5×152=76 社会福利净损失=0.5×(164-152)×1/2=3,即哈伯格三角的面积。
未征税前:交易的均衡价格为60元 消费者剩余=(70-60)+(90-60)=40 生产者剩余=(60-50)*2=20(因为发生了2笔交易,所以要乘以2)税前总剩余=40+20=60 征税后:消费者剩余=90-80=10 生产者剩余=60-50=10 税收=20 税后总剩余=10+10+20=40 无谓损失=税前总剩余-税后总剩余=60-40=...
关税凡采取从量征收方法的也是从量税。这种类型的关税以商品的重量、长度、容量、体积、面积和数量等为计税标准。其中,如何计算商品重量是从量征收关税的一个重要问题。各国的标准不一,大体上分为毛重(商品加内外包装的全部重量)、净重(除去所有内外包装的商品重量)和法定重量(商品加内包装或零售包装...
(1)对于生产商征税就是相当于提高成本,则供给函数改变为:P'=P+征税=-4+2+2Q,然后再算均衡价格。(2)对消费者征税就是提高了消费者获得每单位产品的价格,则需求函数改变:P'=P+征税=8+2-Q,再计算均衡价格。税收就是和原均衡价格相比形成的楔形部分,自己计算吧,无论对哪方征税,双方...
价格下限或者是征收配额 这两个政策,影响和税收截然不同。比如价格下限强制提升到110(新的均衡点会成为P=110,Q=180),那么买家会损失很多,但卖家会盈利很多。总和起来,额外损失为(200-180)*(110-100) = 200 (不用除以2,因为是两个面积一样的三角拼出来的矩形)。具体的含义可以看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