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下游的成本压力可以用什么财务指标说明

财运详批十年大运生肖运势终生运势
企业对下游的成本压力可以用什么财务指标说明
  • 因为营改增改变非常大,以营改增为例能说明很多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来自管理会计师初级办公室整理的材料。

    营改增对上下游相关企业的影响
    1. 企业选择供应商决策的变化引起的对上游企业的影响。在此作两条假设:“营改增”是沿着产业链自上而下进行的,上游企业是完成“营改增”的企业,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提供产品之间的差异可以忽略。“营改增”以前企业选择上游供应商时,会优先选择报价低的企业;而“营改增”以后,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不仅要考虑其报价,还要考虑能够获得的可抵扣进项税额。企业究竟选择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作为供应商,此时需要重新权衡。
    模型Ⅱ:假设A企业的小规模纳税人供应商报价是S2,一般纳税人供应商报价(含税)是S3,其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T1,若全部采购成本可以抵扣。当A企业分别从两处采购时,两种采购方式下税后净成本的测算过程如表2所示:
    以税后净成本最小为决策标准,两种采购方式无差别的平衡状态为:
    S2×(1-25%)=[S3/(1+T1)]×[1-T1×(7%+3%)]×(1-25%)
    此时,S2/S3=(1-0.1×T1)/(1+T1)
    当S2/S3>(1-0.1×T1)/(1+T1)时,A企业适合从一般纳税人处采购;当S2/S3<(1-0.1×T1)/(1+T1)时,从小规模纳税人处采购有利于A企业。
    目前实施的增值税税率主要有6%、11%和17%。分别以这些税率作为上游行业增值税税率T1,计算出A企业选择上游供应商时,小规模纳税人报价S2和一般纳税人报价S3在无差异平衡点处的比值S2/S3如表3所示:
    在无差别平衡点上,0<S2/S3<1,并且S2/S3的大小随着T1的变大而减小。这意味着上游行业增值税税率越高,“营改增”对上游行业的小规模纳税人带来的降价压力越大。
    因此,“营改增”会引起企业对供应商的重新选择,选择行为的变化会给上游行业的经营者带来影响,给上游行业中一般纳税人带来有利影响,给上游小规模纳税人带来不利影响。
    2. 重新定价对下游企业的影响及上下游企业的相互影响。“营改增”以后,为了维持税改之前的收益,一般纳税人需要调整对下游企业的报价;对下游的一般纳税人来说,为了维持之前的成本,其可以接受的报价也会相应调整。这些变化会带来“营改增”企业和下游企业之间的重新定价。
    模型Ⅲ:B企业为下游行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A企业“营改增”之前对B企业的业务报价为S4,改革之后的报价为S5(含税)。假设A企业和B企业之间的交易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符合进项税抵扣条件。税改前后A企业税后净利润的测算过程如表4所示:
    “营改增”前后税后净利润无差别的平衡点为:
    S4×[1-T0-T0×(7%+3%)]×(1-25%)=S5/(1+TX)×[1-TX×(7%+3%)]×(1-25%)此时,S5/S4=(1+TX)×[1-T0-T0×(7%+3%)]/[1-TX×(7%+3%)]。
    当S5/S4>(1+TX)×[1-T0-T0×(7%+3%)]/[1-TX×(7%+3%)]时,“营改增”以后A企业能获得更多的净利润。
    当S5/S4<(1+TX)×[1-T0-T0×(7%+3%)]/[1-TX×(7%+3%)]时,“营改增”以后A企业获得的净利润将下降。
    “营改增”以前,营业税税率有3%和5%,“营改增”之后新增了两档增值税税率:6%和11%。
    表5是当T0和TX取不同值时,“营改增”前后A企业税后净利润无差别状态的S5/S4。
    在上述报价下,下游一般纳税人B企业采购时税后净成本的测算如表6所示:
    税后净成本的无差别平衡点为:
    S4×(1-25%)=S5/(1+TX)×[1-TX×(7%+3%)]×(1-25%)
    此时,S5/S4=(1+TX)/[1-TX×(7%+3%)]
    当S5/S4>(1+TX)/[1-TX×(7%+3%)]时,下游一般纳税人采购的税后净成本会上升;当S5/S4<(1+TX)/ [1-TX×(7%+3%)]时,下游一般纳税人采购的税后净成本会下降。
    表7是当TX取不同值时,B企业采购的税后净成本无差别状态的S5/S4。
    对比表5和表7,当TX为6%时,“营改增”以后,一般纳税人将含税报价定为原来的1.01(1.03)倍,就可以获得与“营改增”前相同的税后净收益;而下游的一般纳税人为了与税改前的税后净成本保持一致,能够接受的报价是原来的1.07倍。两者之差为上下游企业间的重新定价提供了空间。如果双方协议价格在原来价格的1.01(1.03) ~ 1.07之间的话,对双方都有利。同理可知,当T2为11%时,“营改增”以后,如果双方协议价格在原来价格的1.06(1.09) ~ 1.12之间的话,对双方都有利。
  • 清理无效资产:重点清理不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资产,这些资产不仅占用资金,还可能产生维护和管理成本。优化固定资产使用方式:尽可能通过租用等方式使用必需的固定资产,这样可以将原本需要一次性支付的固定成本转化为分期支付的流动成本,减轻资金压力。外包非核心业务: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势所在,将不具有优势的生产...

  • 二是选择适合的合作伙伴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企业购买原材料、生产产品、出售产成品等,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应把组成市场供货链的所有生产商和中间商作为降低产品成本的有机整体。只有整个系统降低成本费用,最终向市场供应的产品价格才能降低,才能提高产品竞争力。所以,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的关键...

  • 1. 生产加工成本:下游企业通常是指进行最终产品或服务生产的厂商。这些企业在生产线上将上游提供的中间产品或原材料加工成最终消费品或用于进一步制造的其他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下游企业需要支付员工工资、设备折旧、运营成本等生产加工成本。2. 物流与分销成本:完成生产后,产品需要通过物流网络分发到各个销...

  • 转嫁成本是指企业为了应对成本上升的压力,通过提高产品售价的方式,将部分成本增加转嫁给下游企业或最终消费者的过程。这种行为通常发生在市场供应相对紧张、需求较为旺盛的卖方市场环境下。具体来说,当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增加或者运输费用上升时,生产企业为了保证利润空间,往往会将这部分额外的成本通过...

  • 1. 上游行业:在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中,处于产业链最上游的行业能够将成本上升的压力转嫁给下游企业。这些行业包括但不限于矿产资源开发、基础材料生产等。2. 市场集中度较高的行业:这些行业由于竞争格局较为集中,企业拥有较强的定价能力,能够将成本上涨转嫁给消费者。例如,部分大型银行、电信运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