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制度现状?
- 2006年会计人五大关注
发布时间:2006-02-08 作者:王大力 来源:会计师 阅读: 8845
简介: 从短时段来看,关注决定成败。关注发现机会,机会引促行动,行动指向目标。在2006年异彩分呈的财会领域,让我们梳理目光的聚焦。
一
会计领军人才:炼得怎样?
关注原因:“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葛优在电影《天下无贼》中这一问一答,既是对新世纪发展趋势的总结,也是对新年度财会领域关注点的提示。而 会计领军人才,当是会计人才系的巅峰。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领军人才的财会人员不是好财会。夜郎自大虽不可取,妄自菲薄也是不对。关注会计领军人才,能够使我们努力学习、发现机会、把握机遇。
目前现状:2005年12月10日,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亲临全国首期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班开学典礼,并讲授了题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的第一课。在谈到高级会计人才如何学习的问题时,他提出了方 的十八个字:“整合专业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碰撞裂变提升”。而在 会计领军人才培养这一创造性的征程上,也正是在碰撞与裂变中前行与提升。会计领军人才包括四个系列,一是企业系列,二是注会系列,三是学术系列,四是事业单位系列。就企业系列人才而言,2005年的选拔方式是推荐加考试,而对于明年及以后的选拔,则采取“海选”的方式,即对符合相关要求的人员,进行全国统考,努力使大家机会平等。
新年展望:在新的一年,随着首期全国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班的开班,会计领军人才的创新实践必将逐步深入与科学。同时,就遴选全国高级会计人才而言,不仅仅是要在大中型企业中有培养一两名层次高、知识面广的会计人才,以带动整个企业财会工作水平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促进全国范围内财会人员的学习,在提高自身的基础上,共同推动与适应 会计发展与变革。
二
企业会计准则:渐行渐近?
关注原因:企业会计准则是会计核算的原则与依据。在经济全球化的二十一世纪,会计国际化也势不可挡。2005年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提速,必将对 会计发展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作为企业,以及企业财会人员,则首当其冲,只是影响程度与时间远近有区别。未雨绸缪,方能使企业顺利过渡,方能使财会人员自身适应未来会计发展、创造机遇并迎接挑战。
目前现状:目前, 企业会计准则由1项基本准则与16项具体准则构成。在2005年会计准则提速的路上,截至12月,财政部共发布1项基本准则修订与20项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2005年11月, 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简称IASB)在北京共同签署的“ 会计准则委员会秘书长-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联合声明”,成为 会计准则体系向国际会计标准趋同的一个里程碑。其中,IASB对 会计准则体系建设进展予以高度评价和赞赏。所有这些会计准则建设方面的努力,其基本目标是建立起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充分协调的、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
新年展望:按管理层的计划,近期还有两项准则征求意见稿发布,同时,将对现行十六项准则进行修订;完善后的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将由近1项基本准则与38项具体准则构成,并将于2006年2月举行新闻发布会。新准则体系将于2007年1月1日全面实施。“徒法不足以自行”,准则发布后,相应的培训、宣传与组织实施工作将全面展开。新的一年,将是 财会人员的准则学习年。
三
独立审计准则:进展如何?
关注原因:企业会计准则与独立审计准则堪称“姊妹法”,在企业会计准则于饱含希冀的目光中闪亮登场之后,独立审计准则也当走向前台。就经济全球化而言,审计准则是其两个标准之一-资本技术标准的一部分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展迅速;同时,国际审计准则本身也日新月益;加上国内企业经营环境变化与注会行业管理的要求,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推陈出新日渐显得迫切。
目前现状:2005年12月8日, 审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就 审计准则国际趋同举行了会谈。会谈后,双方共同签署了“ 审计准则委员会主席-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主席联合声明”,其中指出,目前, 已发布了17个审计准则征求意见稿,近期还将发布5个准则的征求意见稿;这些准则的发布加上继续生效的26个准则项目(包括2个 特有的审计准则),将会构建起一套与 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相适应,顺应国际趋同要求的 审计准则体系。从实际情况看,与截至2004年底 IAASB发布的46个项目准则相比,我国审计准则有24个项目不存在重大差异,有9个项目存在重大差异,有13个项目尚未来得及制定。应该说,审计准则趋同的信心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源自独立审计准则制定工作已具有的坚实基础、注会行业素质的较大提高,以及国际审计准则建设的突破性进展。
新年展望:按 审计准则建设的三个阶段来说,在经过了制定执业规则阶段与建立准则体系阶段之后,2005年及以后是完善与提高阶段。经过前一年的启动与准备,2006年将是审计准则完善与提高的关键一年。
四
注会行业:曙光将现?
关注原因:传统上被誉为“不吃皇粮的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其行业发展可谓牵动着你我他,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包括资本市场、企业与我们每个人等。比如,注会行业建立诚信,能够揭穿更多的上市公司会计游戏,维护广大股民的利益;注册会计师本着先进审计理念与责任心驱动,能够渗入到企业管理前端,促进企业各方面的改进;而对于企业中的财会人员,也有一个相互配合与良性互动的问题。
目前现状:对于 注会行业,2005年是不平静的一年。财政部于7月底发布第11号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对8家会计师事务所和23名注册会计师做出处理处罚决定;审计署于9月底发布了第4号审计结果公告,公布了16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质量检查结果;而岁末时分,四川某注会因涉嫌多次出具虚假验资报告被检察院批准逮捕。这些事件都引发了人们对注会行业诚信与良性发展的忧心。2005年11月,针对经济观察报下属研究院对会计师事务所信任度排名一事,中注协发表声明予以谴责,这更将这种忧心、争论与关注公开化。同时,“四大” 的扩张与广泛招贤,如德勤合并北京天健等,也使人们对本土事务所何去何从产生迷茫,这其中又交织着些许民族情绪。
新年展望:事情总会越来越好。其实,注会行业执业质量以及信任度等问题,只是 微观经济环境的一个缩影。随着人们认识的逐步加深,在对注会行业监管进一步加强与深化的同时,对会计信息造假的源头-企业本身的监管力度也会逐渐加大。同时,就事务所本身而言,也将慢慢加强自身管理,回归至“诚信驶得万年船”。并且,以信永中和合并香港何锡麟为标杆,本土所的自强不息也相信会指日可待。
五
企业财务通则:犹抱琵琶?
关注原因:对于财会人员而言,企业财务通则的作用与影响力不亚于企业会计准则。不过,国内有著名会计学者较早前就曾指出:“在‘企业会计准则’出台的同时,出台‘企业财务通则’,是一个出人意外的惊人之举。这是‘财政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旧体制的残余影响。”当然,企业财务通则的修订开始改弦易辙,以实现脱胎换骨。
目前现状:经过前一年对企业财务通则存废问题的大讨论,以及政策制定层的积极努力,2005年8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财务通则(征求意见稿)》。在如何改革企业财务制度体系,实现财务功能转轨等方面,新《通则》“亮点”颇多。从结构和内容看,它既不翻版于现行的《通则》及分行业财务制度,也不重复税收管理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而是主要围绕了与企业设立、经营、分配、重组过程中伴生的财务活动,规定了企业财务要素的内容,从主管财政机关、投资者、经营者三个层次实施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责、权限、责任及财务行为进行规范,注重解决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企业投资者与经营者职责不分、角色错位的问题;同时对财政部门在新形势下管理企业财务的任务、方式、途径进行了调整,从而实现企业财务制度的创新。征求意见稿从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资金筹集管理、资产营运管理、成本费用管理、收益分配管理、企业重组清算管理、财务信息管理、财务监督几个方面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了规范。
新年展望:新财务通则征求意见后,尚未正式下发。不过,由于新公司法出台,财务通则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使其和公司法有关规定进行衔接。转轴拨弦之后,相信新的财务通则将脱颖而出,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 - 注册会计师事业发展的现状可概括为:(1)法规体系正在建立,但尚未完善。财政部《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的颁布标志着新 注册会计师制度真正重建。随后,《会计法》、《 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等法规的颁布执行,表明 相关的法规体系正在建立,但还很不完善。
例如对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问题,现在随着会计师事务所的改制,已逐渐改成为负有限责任的企业法人,即使如此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问题。(2)人员素质有所提高,但难担大任。 注册会计师业务中执业人数偏少、年龄老化严重的问题已十分突出,1992年 注册会计师人数仅有7000人,且60岁以上的占78%,离退休人数占80%以上。(3)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但力度不够。新 注册会计师事业从产生到现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但关注程度还不够。主要表现在国家的法规还未健全,有些法规的可操作性还不够,奖惩的力度还不大,执法的严密性还不强等。(4)疑惑事件屡次发生,但责任不明。由于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等方面存在问题造成的疑惑事件在 已发生了多起,但真正追究责任的不多,追究责任后依法处理的更少,而且还有许多的不公正问题没有追究。(5)体制改革趋势已成,但众说纷纭。会计师事务所现存管理体制的弊端已十分明显,其关键的问题是不利于激励其提高审计质量。目前对注册会计师的体制改革的讨论大多局限在事务所体制上,就此而言,讨论较多的又是脱钩改制问题,这些探讨尽管十分必要,但远不是体制改革的全部。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结构改革的主要思路:一是充分体现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彻底进行脱钩改制,明确事务所的企业性质,使其成为独立法人,独立办所。二是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大力发展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和股份制会计师事务所。例如,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在运作机制上具有超然独立性,且由于合伙人之间因负连带责任而相互牵制,有利于事务所的发展,再者由于其组织形式既可采用有限责任制,又可采用无限责任制,其组织形式灵活,在无限责任制下可有效地防止疑惑事件的发生。三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集团型会计师事务所。一则进行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规模优势;二则提高 会计师事务所的国际竞争能力;三则有利于提高单个审计资源的效率和工作质量。从全国1997年有的67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分析,普遍存在人员少、规模小、水平低、质量差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发展集团型会计师事务所,在发展中关停并转一批不合格的事务所,从而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声誉,对此 注册会计师协会从1997年8月开始的会计师全行业“二清四查”(清人员、清机构、查工作质量、查职业道德、查会计账目、查涉外会计公司)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四是解决好会计师事务所归谁管理的问题。朱�基总理在担任副总理时就在中注协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按照法律规定,把对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日常管理任务,交由注册会计师协会去完成。”这就解决了注册会计师归谁管理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作为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要主动协调好其与工商、税务、证监、国有资产管理等有关部门的关系,要力争做到责任明确、各负其责、高效运作。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一是要理顺各种分配关系,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二是要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明确量化考核的标准,真正发挥激励功能、聚合功能、协调功能、导向功能、整体优化功能、成效功能等,在内部管理制度改革时要特别注意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控制机制;三是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要相信和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潜能,即要把传统上对物的管理转向对人的管理。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与其他审计关系改革的思路:一是审计关系的表述不能再用国家审计是根本、内部审计是基础、社会审计是必要补充去概述;二是应当将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置于平行的地位上,强调各自的侧重点,其 家审计主要是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项目进行合法性审计,内部审计主要是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经营管理、进行管理咨询,注册会计师审计主要是提供公证性的意见和帮助被审计单位进行管理咨询服务,三者应当既有明确分工,又讲求分工协作,应允许在一些审计项目上有交叉,以体现公平竞争原则,从而通过竞争提高各自的执业水平;三是将注册会计师审计与CPA业务明确区分,CPA业务中要涉及到注册会计师审计,但注册会计师审计不是CPA业务的全部。
对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中产权界定的改革思路:产权界定是指依法划分财产的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等产权归属,明确各类产权主体行使权利的财产范围及各类权限的一种法律行为。产权界定是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中的核心问题。在对原事务所产权界定时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谁投资、谁拥有产权”,因而首先要界定其产权形成的原始形态:对原来资金由挂靠单位无偿提供的,其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事业发展基金都应归属于国有资产,其公益金应归入事务所的积累资金,留归事务所使用;对会计师事务所内部人员自筹资金发展起来的事务所资金,其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应界定为事务所资金,事业发展基金应具体界定其事务所原来是否有挂靠单位,若有挂靠单位,应界定为挂靠单位资金;对会计师事务所原成立时资金有挂靠单位(一般为国有单位)借款,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偿还并付利息的资金应区别其资金现在是否已经偿还,对已经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的应归事务所所有,对未偿还的应视同为国有资金。按照我们的认识,会计师事务所应完全办成非国有成分,因而对现有会计师事务所资金 有资金部分应尽快实现产权置换,完成其彻底转型。 - 按照财政部的部署,我国所有的国有企业将从2005年全部要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它将是我国国有企业会计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国有企业财务核算制度走向成熟的标志,它将建立更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务会计核算模式,将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会计信息质量。
一、国有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现状分析
我国所有国有企业从2005年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应该看到许多有利条件:一是有财政部的高度重视,事先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制订出了《工业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衔接规定》以及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解答,直接为广大国有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提供较好的条件。再次,先期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的经验和教训可供借鉴,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结合国有企业本身的特点制定相应措施。所以,国有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条件是成熟的,效果也会是好的。
但也有个别地区、个别企业没有全面执行和有效运作,有的企业是有选择地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部分条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计提各项减值准备,会计及其他业务人员感到工作量大,企业主要领导担心影响考核指标完不成,影响自身利益,往往执行起来打折扣。《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要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要正确计算这些减值准备,会计人员必须要获取大量的会计业务信息资料,又要具备较好的业务判断能力。如对债务单位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情况及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对固定资产由于市价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要逐台逐项计算;对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市场销售价格低于成本要逐项计算存货成本不可收回部分的损失等。这些计算和资料的收集是相当繁重的,并且还不是会计人员专业所能完成的,需要其他专业人员配合才能实施。计提和冲减减值准备的工作量太大是会计人员和相关人员一下难以适应的,有的企业领导则认为,计提了减值准备就影响了“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一些经济指标,影响了任期绩效;还有的甚至认为,日常核算中计提减值准备,企业利润减少了,而企业所得税却不能相应减少,企业没有取得利益所以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时,只考虑了眼前利益,片面理解或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对计提减值准备掺有水分,不能如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真正质量。
2、会计人员素质跟不上、会计基础工作差,直接影响了《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有的企业会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法制观念淡薄。只顺从领导意图办事,缺乏敬业精神,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消极对待。有的企业会计人员结构不合理,会计核算不规范,对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缺少心理准备和实践经验,对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所要求具备的会计专业技术水平不能适应。
3、有些非上市公司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本身没有对外披露会计信息的需求,无须保证其会计信息真实性、可靠性,认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无关紧要;还有的管理人员认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只是会计人员的事,与自己无关。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最后,现行会计规范的协调性差。在不同法律法规对相关事项核算与报告作出规定时,存在诸多不协调之处。例如,工商企业会计制度与《公司法》在报表种类设置上存在差异,导致企业会计人员在实务操作中无所适从。同一类型企业在不同规定下进行处理,损害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此外,会计制度的强制性和严肃性在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完善会计法律制度,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效发挥会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在新日制度交替并存情况下,因法制的不尚完善,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会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会计秩序比较混乱。1.条线管理之弱化。法律和制度出于条而...
伴随着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持续稳定推进,我国的资本市场也在快速发育成长,上市公司的业务活动不断翻新,比如,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对人力资源价值的认同等等,新会计准则顺应了这一发展的特点和新要求。新会计准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它不仅弥补了原会计准则和制度中有关企业合并、衍生金融工具等空...
事业单位会计遵循1997年财政部发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在净资产概念上存在较大差异。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现状明显落后于国际会计准则与报表规范,仍沿用旧时思路与水平。不过,一些事业单位需要编制企业报表,将事业会计还原至企业会计准则规范,这为会计人员提供了学习企业会计的宝贵机会。从待...
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特点之一,是其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全面趋同。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出台,我国会计准则改革进入第四阶段,标志着39项企业会计准则的正式发布。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我国已经初步完成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制定任务,成为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促使会计准则不断适应新...